37 隶书对中国建筑的影响

37 隶书对中国建筑的影响

00:00
37:29

37-37 隶书对中国建筑的影响


一、知识点


1.流线型:


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所受的阻力,是由内摩擦和涡旋两个原因所造成的。在速度很小时,阻力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内摩擦。在速度较大时主要决定于涡旋,速度越快,涡旋的作用越大。为了有效地减小阻力,就要设法避免涡旋的形成。通过对鱼类的游泳进行观察,发现凡是游得快的鱼,如带鱼、鲨鱼等,都具有一种特殊的雪茄烟式的形状。又通过大量实验得出结论,把物体做成这种形状,的确能减小涡旋作用或避免涡旋的形成,因而大大地减低了流体对它的阻力。这种形状叫做流线型。这种流线型设计构思。已广泛应用于飞机、潜艇、汽车和轮船等,高速运动的武器,如鱼雷、炮弹、炸弹等制造时,都做成流线型,以减小阻力。




2.抛物线:


抛物线是指平面内与一定点和一定直线(定直线不经过定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其中定点叫抛物线的焦点,定直线叫抛物线的准线。它有许多表示方法,例如参数表示,标准方程表示等等。 它在几何光学和力学中有重要的用处。 抛物线也是圆锥曲线的一种,即圆锥面与平行于某条母线的平面相截而得的曲线。抛物线在合适的坐标变换下,也可看成二次函数图像。




3.舍利塔:


舍利塔,是存放佛祖释迦牟尼或后世高僧舍利子的塔,一种是存放舍利子和经书的塔,礼拜舍利宝塔是人们表达对诸佛皈依和感恩的方式。中国最大的舍利塔是五代时期建造的栖霞寺舍利塔。




二、金句/精华笔记


1、这个刀子当年可能杀人、杀动物,可能是一个血淋淋的东西,可经过了几千年之后,你在刀背上竟然感觉到一个音乐性的节奏,跟一个律动的一个感觉好,所以我认为这个线其实是很长久累积出来的。


2、建筑里的门、窗、柱子,歌德认为它不是一个功能性的东西,它是一个视觉节奏。


3、你就看到社会秩序在改变,社会的传统的形态在改变。所以这里面其实说明很明显的建筑的空间其实是人的规矩。


三、全文逐字稿


在美德城里,各位也可以看到我引用的那个商朝的刀子,我想这里面当然是拉得很远了。我也不相信一个写书法的人写这个很美的线的时候会想到那把商朝的刀子,甚至他可能根本没有看过商朝的刀子。我只是要讲说有一个东西,比如我们叫做流线型,那个线条其实是一个存在于人类感觉经验里面共同的一个美的感觉。比如说是跟鸟的飞翔有关的,人类很早期就会在旷野里呆呆地看那个鸟的飞翔,看到一个露丝慢慢飞下来,停止在沙洲上,他会有很多的感动。然后那个飞翔的线,那个我们今天连摄影都拍不出来的那一根线,是那个走过空间的那个线,飞过空间的那根线,那个线在他的记忆里变成很强的美感经验,然后也许他会在很多的器物上会去表现怎么样把这个线的感觉做出来,我们会发现竟然跟隶书的这个线是一样的。好,我称它为一种飞扬的线,就是说后来记不记得我们讲西洋美术史里面讲到布朗库西做一个笼中之鸟,那他就是做一个往上的微弯曲的线,我们叫做抛抛物线,那这个线条本身构成的人类心情上的美感,它具备旋律性,具备音乐性,具备节奏性,它就构成了一个美感,虽然它是一把刀子,这个刀子当年可能杀人、杀动物,可能是一个血淋淋的东西,可经过了几千年之后,你在刀背上竟然感觉到一个音乐性的节奏,跟一个律动的一个感觉好,所以我认为这个线其实是很长久累积出来的,它不是很短的时间忽然出现,它是慢慢累积,最后形成了一个美的感动,然后一旦形成以后,你很难对抗它。所以在很长的时间里面,这个民族可能就一直在找这根线的感觉,在戏剧、舞蹈、建筑、书法到处都在寻找这样的一个线号。




当然我们也要注意到汉代很多的建筑出现的这个斜屋顶的形式并没有弯曲,并没有凹曲。像刘敦桢,在他的中国古代建筑史当中,他认为大部分其实还没有凹曲,只是少部分有凹曲的现象,而且有做瓦当把它翘起来这个现象,可是他认为大部分还没有凹曲,这是一个很严格的考证里面他做的一个结论,可是他的弟子的一代杨鸿勋复习生就发现了更多的凹曲屋面的这个形成,所以刘敦珍是在比较早的一代,在 30 年代的学者,那他的弟子这一代在晚 20 年、 30 年的发现又会有一点不同,所以我把两部分的东西都给大家看。




就汉朝有些陶楼的建筑的屋顶,其实只是一个平直的状况,那这个平直的状况我们叫做乌鸡脊椎的脊,乌鸡这个部分它有一个部分是特别斜的斜坡,很陡的,就从这个上面,从这上面下来非常陡,可到结尾的部分的时候,它会变成比较平,这样可以了解吗?就会折一下。好,这个就是凹曲屋面,最早的开始就是他,我不知道这样讲清不清楚,就是说从上面顶的地方下来的 1/ 3,它很斜度非常高,那下雨的时候很快那个雨水就会冲下来,可到屋檐结尾的地方的时候,它变成比较平,所以这个时候雨水会被屋檐的斜度带到比较远的地方去,这样可以了解吗?我们讲的斜坡屋顶就是它的斜度角度是不同的,当然因为很大的屋顶你很远看你看不出来,有机会到国父纪念馆去看一下,王大洪设计的那个线条其实是遵守汉代那样的规则,就他从屋顶下来的地方很斜到结尾,屋檐结尾的地方它是比较平的,它是比较平的情况。




所以你如果下雨天站在那个国铺纪念馆的走廊的时候,你会发现那个雨水是比较被抛物线带到比较远,因为当时认为中国的建筑都是木结构的,木架构的柱子,那个柱子的柱根的部分跟土接触的部分非常容易腐烂,很容易因为潮湿的关系很容易腐烂。所以你们看到所有的柱子底下都加一块石头叫做杵,去把它垫起来,是为了防雨水的这个清透,所以要让雨水尽量离开木结构的柱子,让它带出来,所以它就形成了这个抛物线。所以从功能性来讲,很多人认为凹曲屋面不纯粹是美学,它有功能性的发展,有一个功能性的一个结构来引导出这个抛物线出现。




好,然后我们看一下日本保有的从六朝到唐的比较好的建筑群里的一些东西,这是那个时候我到日本发隆寺去观察,就是我从一个屋檐底下去感觉另外一个屋檐过来的力量,比如说这些屋檐,刚才讲说这个地方叫屋脊,它是比较斜的,然后结尾的部分它就比较平缓,比较陡,然后比较平缓,然后你看到它结尾地方会加这种东西。




好,这个东西就很像隶书里面的那个起窍的部分,所以你会远远看到每一个部分都有这种挑起来的东西。好,你可以把这个东西翻译成隶书里刚才那些线,就它中间的关系到底是什么。然后你会看到建筑实体的部分其实比较小,然后屋檐张开的感觉构成视觉上最大的力量,最强烈的一种力量。所以下面有一类日本的这个建筑,我希望大家能够把它合并在一起来看,这个是发隆寺里的梦殿。好,大家感觉一下我们讲的这个东西就是在整个我们的建筑上一直保有的这种起翘的这种因素。好,这个地方就是我讲的乌鸡,它是比较陡,然后到结尾地方它就比较平缓,这是一个八角形的一个梦电形式。好,然后再回到汉朝的出土的陶楼,汉朝人做的陶楼的形式。我们看到它这个乌鸡刚才讲这个部分,它是比较陡的,到这个地方它又比较平缓,比较平缓,然后构成这样一个斜屋顶的一个形式,这是一个仓库的屋顶,仓库屋顶,当然宫殿的话,它的屋宇的感觉会更大。




好,你再看这个仓库,我们看到它不只是这个斜屋顶的问题,它同时在屋脊上做出起窍的感觉,连这个小小的这个楼它都做出起窍的感觉,这是我要特别讲,就是说它基本的信仰是水平加上一点点的起翘水平,是落实于大地的信仰,是跟地平线平行的信仰。可是如果完全平行又太呆板,又有一点幻想,可这个幻想跟基督教的那个完全往上的幻想完全不一样,它基本上不否定现世,可他对天有一点点的向往,所以是直线跟曲线的配合,又是这个方跟圆的配合,所以又回到上次我们讲的天圆的方圆圆把它抽离掉形式,它就是曲线,方把它抽离到形式,它就是直线。所以今天我们是讲的一个比上一次还要本质的元素,就是圆跟方都不见了,最后剩下是曲线的元素跟直线元素就是视觉设计上的最基本的基因,然后构成它的互动性。




好,我们再回到日本的这一类的建筑上,我想大家可以感觉一下你无所不在的那个视觉上的某种某一种效果,为什么它在屋檐的结尾要做这样的东西?为什么要在屋檐的结尾要一次、两次、三次、四次去强调这个往上的力量?这个都是有趣的,因为它纯粹是一个形式。好,你不能说这个地方还有功能了,因为它基本上就是一个形式的美了。甚至我刚才提过说在东方,在整个东部亚洲唯一违反水平建线条建筑的只有一个东西,就是佛塔。那佛塔是印度传进来叫STUPA,各位如果有机会到印度去看一下,最早的 STUPA 是叫做舍利塔,是一个尖尖的东西,它没有现在我们在日本的新服寺看到的这个五重塔的这个屋檐的部分,这是很有名的新服饰的五重塔。我们看到东方东部亚洲的这个塔的建筑形式受到印度的直线条影响,可他用水平把它断开,所以你的视觉上感觉到最大的力量不是直线条,而是水平线条,还是一个鸟的翅膀的飞扬。




这非常有趣的一点就是你有一天到印度,你才发现印度根本没有这个屋檐,它其实就是一个直起来的舍利塔,意识到泰国都是直的舍利塔,可是到了东部亚洲的时候,这个东西出来了,这样的东西出来好,所以他跟好这个这里各位就看到我刚刚讲乌鸡的部分是比较直的,然后到结尾的地方比较平,这个斜坡屋顶是这样的一个形成的一个形式,所以大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这个五重塔的时候,会感觉到那个屋檐的力量,那个水平张开来的力量,然后去破解垂直线条的元素,这是非常精彩的一个东西,就是其实一个搞视觉的人要对这个东西敏感,就是我们会发现原来是可以构成垂直的东西,我怎么去破解它?它是一个像符咒一样的东西,因为垂直线条是一种符咒,可在这个民族讲起来他不喜欢垂直线条,他就把它断开,他用他自己的语言去破解这个垂直符号,然后构成它的水平的这个信仰。




好,然后我们再回到汉朝的茧,我们看到田千秋的这个茧上,你看千这个字,它的直线条到这里为止这样子,你看横线条这么长,这样长的一个字,所以我们就会把书法建筑、汉朝的陶楼、日本的建筑全部拉在一起,看起来是毫不相干的元素。可是在这堂课里面,我希望他们有一个连接的关系,他们反而构成我们共同关心的一个汉朝,完成了长命文化的一个基础。好,我们再回到汉朝的陶楼,这是汉朝的绿釉陶,各位注意一下屋檐,斜屋顶,很明确的斜屋顶,可是并没有凹曲,可是在结尾的地方加一个动物,这里加动物,所以屋檐就有一个被带起来的感觉,然后上面有一个飞起来的鸟在屋顶上,所以它一直有一个要飞的欲望,它的屋檐一直有一个飞起来的欲望,所以一直到我们现在看到台湾的庙宇还是这样子,它的起翘非常明显,上面常常是龙凤就飞上去了,所以他把很多的空间因素从地面往上带,可是不是绝对往上垂直的带,而是慢慢缓缓的这个飞扬的带起来,那其实南方的建筑比北方还要往上起翘更明显,因为南方比较没有雪的问题,下雪的问题,北方因为有下雪的问题,所以它的斜屋顶基本上起翘的形势没有南方那么严重,像苏州园林的这个凹曲屋面起翘比北方要明显的多,台湾是更严重,更往上飞的那种感觉,那当然我们也可以回到汉朝的,上次我们看过的部分的庸,各位会发现,记不记得上次我们看过秦雍,又看过汉景帝杨凌的雍,都有很高的写实对不对?可是你看到汉朝真正他的雍出来的时候,他这么抽象,他在描绘一个女孩在跳舞,你看他的身体已经完全变成一条线的流动。




好,我要讲的说这根线本身是一个非常优美的一个曲线的流动的一个感觉,所以在这里面它有一个很大的抽象能力,它可以把写实的东西完全丢掉,而去抓一个精神上的东西,你甚至会觉得这两个东西简直是现代雕塑,它具备很高的现代的抽象性在里面。好,这个能力我们特别会觉得说只有在长明文化当中,他会很自在地去创作这样的一种造型空间。出来看一下这个陶楼两边夹的这个东西,还有这个结尾屋檐结尾夹的东西,所以凹曲屋面的确并不明显,像刘敦珍讲的并不明显,可是他的这个愿望是非常明显的状况好,日本有一种东西,我们叫卷棚屋顶的,就是把屋檐的这个部分往上将拱起来,这样下来,那在台湾其实可以看到很多,你们可以看到日剧时都在留下来的很多神社,像桃园神社就是这样的一个结构,那基本上它是汉代的一个屋檐的变形,就日本它比较用激情的方法去把它往上。




那记不记得我们刚刚讲汉代隶书有一个八分的八,事实上就是那个八分的八把它更激烈化起来,所以汉代的这个东西的确明显地影响到日本,所以日本很多在建筑结构上的东西是从这个汉的元素里面演发出来的。好,我们再回到隶书,大家可以做一个比较,特别是当我们一旦有发现有 e 的时候,他怎么去完成这个一好,你再注意这个字,比如说他怎么样去流动这些线,让这些线产生流动性。还有这个明这个线怎么过来,跟这个线的关系是什么啊?这是最有趣地一个关系,因为很可能会发现大的建筑组群当中的一个互动性,大家如果有空的话去那边走一走,那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台湾的建筑,可是现在其实破坏的蛮厉害的,那我说的破坏是包括它的整修,每次整修就多加一次误解,因为你都很记得以前去的时候它的颜色不是这样子,因为以前的那种很沉的红跟它的那个质感上的东西,可是隐约还保留有趣的东西。




比如说你走走走,你对那个孔庙正在失望的时候,你忽然看到那个墙的线,它的线条可以走到这里,它忽然变成这样子,我想一个粗糙的设计师就这样拉过去,根本没有人管它。可是因为这边有一个空间,所以它上面就线条就要配合这个东西,发生了一个这样的东西,然后这根线你可以看到它上面是这样的一个微微的弯曲的感觉。




所以我常常觉得长闽文化非常奇怪,就是他不自觉在工匠的系统里面,他就会保有这个力量,保有这样的一个能力去完成。可是当然慢慢一代可能这个人越来越不知道就消失就不见了,可是基本上你在一些老建筑里,你还会发现他怎么样去完成线这个东西是一个大家很不容易注意到的东西,可是你会感觉到因为这样的一个节奏,所以我们的视觉会有一个停留跟变化。因为德国的大诗人歌德,他常常面对一个古代建筑,说建筑是一个静止的音乐,因为他在建筑里看到节奏,看到秩序,看到旋律性的东西,所以我的意思说如果这条线是没有变化的,这样过来我们的视觉也没有变化,可是我们的视觉看到这里我们会停留,然后会在这边发生变化,然后再继续走下去,它完全像音乐的节奏的意义,它就跟这个门发生了一个一定的关系,所以建筑里的门、窗、柱子,歌德认为它不是一个功能性的东西,它是一个视觉节奏。




所以黑格尔也在建筑里面讲说一个门它的意义是什么?在一个建筑群里面,你看到的门跟窗跟柱子都会变成节奏,都会变成内在的秩序。跟节奏的关系就是巴特隆神殿的 8 根柱子,我们在讲西洋美术时候,那八根柱子变成音乐的秩序,所以邓肯会在那里把 8 根柱子的感觉变成一支舞蹈,变成一个舞蹈,所以它就不只是柱子的意义,它同时有视觉美学上的意义会发生,这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强调,虽然我们现在看到的汉代建筑可以说是没有了,可是我们还是要经验整个在汉代建筑延续下来,这个节奏感很可能反而是在书法里面会找到,所以我们会把很多东西混合在一起。




我也希望在台湾的建筑里最不容易发现汉代的这些音质的建筑里,我们还是试试看,找找看有没有这些东西还存留在我们的长命文化当中。有一些经验是我那个时候在孔庙台南的孔庙里面去找的,比如说这个乌鸡的部分,这个屋檐的部分。好,我现在讲这个屋檐,我已经明显的拿它来跟隶书里的那根线条做比较,所以我刚刚讲到椽子就是指的这个东西。各位现在看到一点,它是架在屋檐底下的这个一小条一条条的木条啊,叫传子,所以你会觉得这个东西很像木茧里的纤维,然后这个水平,这个巨大的水平线是通过很多这些点的这样过来。而且有没有发现它不是一个用尺画出来的屏,它其实是一个在木结,因为木结构本身是一个很有趣的关系,它本身是在一个结构的配合,比如说结损的那个木架构里面,它会发生维维的一个人的手工的那个动荡的感觉,那很像隶书写出来的那根线,而不是用齿画出来的机械的品,它跟那个机械的品其实是很不相同。




记得孔庙的这个地方吗?从大门进来,然后有两个门,那我觉得台湾了不起的两个东西不晓哪一天整修又会不见,因为其实你观察这两个东西你会非常感动,你看到这个屋檐上面有这样的微微的蹊跷,我带学生去,我会问他们说这叫什么?他们就叫门。如果建筑系的学生说这叫门,可是它很好玩。如果是门,我们对门的定义在功能性上是说旁边有围墙,你不能过来,你只能从这里过来叫做门。可是这两如果这两个是门,它的门的意义非常奇特,因为你可以从旁边过,没有人规定你一定要从这里过,所以我也常常建议朋友,就是我们当时带学生去做调查的时候,叫学生坐在那边半天的时间观察多少人进来会从这里过,而不从这里过。




我想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一个过程,你会发现说所谓的建筑里的概念,有些符号是一种道德,是一个道德的暗示,或者是一个信仰的暗示,所以你会发现很多人走到这边,他很自然从这边过来,从这边过去,所以这两个门叫做礼门,易路,礼节的礼,那个李义,廉耻的义,李门义路,他的意思说道德并不是法律,法律是规定你不可以这样子,一定要这样子。




可道德是你自己的选择跟判断,你这样做你比较开心,你觉得比较安心,你就这样做,所以你当然可以从这里走。可是也许觉得不安心,你要从这里走你才安心,因为他给了你一个规范,所以它是道德的门,而不是法律的门。所以我们会发现,其实在台南的恐暴里,竟然还保有从他的那个文化系统里面出来的一个对人的身体上的规范的东西。




当然也许越来越大家越不了解,可是它在配置的空间上,它其实做了两个象征性的门,因为我的意思说你走旁边要快得多,因为旁边很大,这个门反而是一个规范,可是大部分人会走这个门,所以我特别用这样的角度来讲。汉代的长明文化演发出来的很多的建筑空间,常常让我们忽略它,其实里面是有信仰的,它是一个秩序的最大的象征。因为各位慢慢会发现,在古代的伦理秩序当中,建筑本身是一个伦理的翻译。我们讲在古代的一个父权社会当中,如果它有好几房,什么叫正房,什么叫偏房?那正房,偏房是讲住的地方,同时也讲那个人的地位,那个人在伦理里面的地位,哪一个人叫做正房,哪一个人叫做偏房?好,所以我们在这样的形式里,我们会发现建筑其实已经在规范出人的社会秩序跟架构这样的东西。




所以当然我们今天的架构完全改变了,所以我们今天面临到我们的社会秩序的一次大调整的一个过程,他很兴奋,可他也很混乱,可是也回不去了。比如说我自己经验到最明显的就是从 60 年代到 70 年代,台湾开始拆老房子去盖新公寓的时候,每一个家里最为难的就是不知道那个主宗排位要放到哪里去。因为过去我小时候的经验,你到任何家里面最重要的位置一定是给主宗排位的。可是在现代的公寓当中其实没有这个主宗排位的位置,所以你就去发现有一段时间我去拍照,拍了很多,到搬到新公寓以后排位在哪里这个问题,有时候在冰箱上面,有时候在电视机上面,那就是觉得不安心,还是要有,可是已经没有位置放他了,然后慢慢它消失了。




好,你就看到社会秩序在改变,社会的传统的形态在改变。所以这里面其实说明很明显的建筑的空间其实是人的规矩,人的价值的信仰。那你如果去像新港、北港那些老的世家,一进门他绝对还是主宗排位,那最有名是桃园的新屋乡那个客家范江主措,你到范江主措一进去好大的一个牌位,好几代的祖宗牌位全部在上面,那是不可动摇的。




他的信仰因为是祖先移民的这个历史的传承,所以这里面大概都在说明为什么我们今天会谈长明文化的基础,因为它本身把美学变成一个信仰以后它的艺术形式,我们说这是一个艺术形式,当一个建筑来美来研究,可它背后其实是有一个信仰在那里的,所以你没有那个信仰,说你其实你看不懂,也不太知道说他为什么会用这样的方法来做,那谈谈恐怖药,到目前我还是觉得他最可以去思考这一方面问题的。




好,下面我们再回到汉代的壁画系统,我们上次还没有看到这个吧,很那个河南密线的壁画。那因为各位在这里可以同样思考线条的因素,不是书法的时候它怎么样用来做绘画的元素,因为汉朝的壁画非常少,所以很难得的会看到一些资料和河南密线,密密的密密线的,这个壁画残破的很厉害,所以我们大概只能给大家看两个比较完整的部分。




有没有看到一个人薄了一个红色的布,这个人围了一个,下体围了一个红色的布,上边赤裸,他头上梳了一个辫子,这个是汉朝的角力,其实就是日本的香扑,他们是叫做鱼龙蔓延,就是在国家的庆典上会有这种表演的,其实是一个湖人的一种游戏,就是蒙古族的,就被汉朝引进而变成他们的当时的一种表演形式,所以他画出来的一个这样的一个形式的东西。




好,这个叫做弄完,弄完是把 5 个到 7 个泥土捏出来的丸丢在空中,然后是一种杂耍,一种特技,它可以用手轴,用肩膀去碰它,然后让它一直在空中上玩叫玩弄的弄丸是这个鱼丸的丸,弄丸是汉朝很重要的一个民间游戏,那人在弄丸的时候,他的身体动作是像舞蹈的,因为要平衡,要去力学上要平衡,所以它就会发展出身体上很多变的这个动作的形式。那这些东西大概都说明汉朝在追求一个跟秦很不同的东西,就是某一种动的感觉,某种流动上的一种美的感觉。




好,下面这个壁画是非常珍贵的资料,是在内蒙古的和林格尔发现的。内蒙古有一个当时派到那边去做官的,汉朝的一个官吏死掉以后,他的墓葬里的壁画,那我们可以看到它是一个非常完整的一个巨大的壁画,等一下我们看到很多的局部,它的空间非常的漂亮,他他是描写这个人死掉以后,他做过西河长史,做过这个官,所以就把官位写在这里,然后描写他坐马车出去出巡的这些景象。那这些绘画史的资料非常难得。因为我们现在讲到中国的美术,大概都讲宋朝以后的话。我们现在追到了汉朝的话,它的绘画方法跟宋朝其实不一样,它有很多民间的一种朴素的表达的这种能力,尤其你放大以后,你会发现线条跟书法的个性非常像。




好,各位看一下这个马车,各位注意一下马的画法,它的身体的结构,马的脚的线条,然后你再回来看这个棚子的线条。好,我们看到这个车棚的线条完全是写隶书的笔法,因为这个车子棚子是用这种金属的东西撑起来,所以你会感觉到那个车棚会动,会有一种流动的感觉,所以那个画画的人就用毛笔像写字一样画出很漂亮的这种,像刚才汉碱上的这种线,然后他要表示这个马车上掉了很多很漂亮的坠子流苏,所以他用毛笔去点这个点,让那个车棚整个晃动的感觉非常强。




我不知道大家能不能惊艳一下这个线,这根线,这根线其实都是一种非常漂亮的毛笔中锋拉出来的那个弹性的那个线条,它跟马的脚的线是不一样的,能够分辨吗?好,这个线条是硬的,有点像板画磕出来的这个是毛笔写出来的那种线。好,这个部分就跟我们刚刚隶书里的线几乎完全可以连接,你可以看到它共同发展出了一种书法上的很特殊的一种线条的风格。好,这是我最喜欢的一个话术的方法。它描述到这个人的后院,他们的汉朝有一个东西叫,却建筑上的有没有看到飞檐,两个高起来的东西叫雀在城门口,然后这两个人大概周休二日,没事就跑到那上面去,然后这个人就说,唉,那边有鸟,那边有鸟,然后这个人就拿弓箭去射鸟。可是你注意这是一棵树,很大的一棵树,这棵树上都是树叶,可是鸟在哪里?然后你慢慢会发现树叶跟鸟之间它其实有一种重叠。比如说你忽然发现这个像不像鸟,好像飞起来的鸟,翅膀在这里,嘴巴在这个地方,尾巴在这里,其实你会发现它其实用了非常多像皮卡索的一种方法,就是把视觉的东西的针根虚幻的幻影把它交叠构成一个很丰富的一棵大树,里面到处都是鸟在飞翔的感觉,因为他在描写这个人在树荫里面在找那个鸟的感觉。




好,这个时候我们看到我们山水画的画树的方法还没有形成,所以它是用一种民间的长鸣文化的方法在画这棵树,很自由,非常自在。如果大家有机会看到台湾素人画家像五里御哥画的树,你就会发现非常像,就是你会发现汉朝的长明文化的确跟学院后来这个系统其实是非常不同的两个路线。好,这个也是一个鱼龙蔓延,鱼龙蔓延是汉朝的杂技表演,中间是一个鼓,然后旁边这个人在弄完,这边有下腰的人练习武术或者吞刀走火,旁边有宾客在看。那我们下面看一下这些游戏的局部,像这个就是舞蹈,用长的水袖子去表现舞蹈,那这个人在吐火嘴巴,那个吐出火,那个杂技表演这个人在玩刀子,所以他都是在表现身体的动态,你甚至也可以感觉到这个袖子过来的那个动视,又跟刚才我们讲的那个流动性的水平线条有很有趣的关系。




我想如果我们回到这个时期去看绘画,我们会发现所谓的国画其实有很多可能,因为我们现在延续了宋以后的国画,其实它已经很定型了,所以我一直有一个感觉,说现代的很多的绘画创作可能要回到更早一点,因为回到更早其实也就是重新从最浊朴的方式再出发。所以你看到汉代的绘画资料的时候,你感觉到他绘画的很多形式还没有固定,所以它里面反而包含了很多不同走向的可能,也许对将来的创作来讲,它会有启发性,会更高一点。这个是这个壁画最后面的部分,他描写那个庄园里面很多人在耕田,然后山上开满了花。好,等一下放大的时候,我希望大家注意一下那个线条跟毛笔的这个书法线条的关系是什么?这边是一个仓库,有人在这边工作,好注意这个线,他在画那个山丘的起伏,就是一根毛笔的线拉过去,跟书法的这个性格完全一致的,我把放大给大家看一下,看这样的线,非常大胆。




其实我们看到这个时候,大概中国画的跟毛笔的关系已经完全决定了,就是后来的山水画基本上用线条为个性的这个基础已经完全建立起来,甚至前面的小树这个画法,这么写意的画法已经完成。那我说写意,什么叫做写意?就是文人经过书法的锻炼,把书法的线条引进到绘画里,我们叫做写意,那工笔就真正是视觉上用绘画的方法去完成。可是写意其实是写字的方法,写出你的意思出来,是用写字的方法来画画的。好,这个时候我们就把线条的这个发展对整个的美术史的影响可以连接在一起。




上次我们结尾在这个人在看他的那个猪圈的那个部分,可是在这里我希望大家看一下屋檐,注意连一个猪圈的屋檐它都要两边这样翘起来一下,所以那个形式是无所不在的,它并不是只有在皇宫里面看到,它其实几乎普及到所有的长民的生活当中去了。长信宫灯,然后到马踏飞,准是一种老鹰,然后他的身体在滑翔,然后你看他的脚是四个张开成水平状态。好,现在各位跟着我的红点看这个角臀部下来这个脚,我相信大家都知道脚马的脚绝对不可能这个样子,它一定是折断的,可是在艺术上它合理,为什么?因为它要完成水平空间。好,你有没有感觉这个力量就是隶书里的这样的一个感觉,就是这个马事实上是一个水平飞翔,这是 5A 出土的, 5A 离居严非常的近,是同一个地方出土了汉碱,又出土了铜马,那我在巴黎第一次看到这个铜马,说吓一大跳, 180 匹摆在那边就是一个墓葬里面的 180 匹飞马,那这是大汉帝国的那个飞扬的精神,所以你说它很稳定的农业,可它同时又有一个很开疆拓土的那个很飞扬的这个这样的一个力量,那个马的那种身体整个在运动的那个飞翔的感觉,所以也许大家可以把这些东西连接在一起,会重新的诠释。




我们今天一直在讲就是那一根线,那根线不是书法,不是建筑,它是无所不在的一根飞翔的线。好,我们再回到隶书,大家在所有的分析讲完之后,真正去感觉这里面的力量跟线条的关系是什么。像这个隶书就比较的稳定,它的飞扬性不是那么高,可是它比较平顺的感觉,你可以注意到那个油,新油的这个油,这一个笔画,它始终在那个水瓶里面再找一些东西,所以我们下午会把,我们下午会把栗书跟王羲之的书法再连接在一起来谈,就是隶书最后怎么样被三国这个朝代打破以后,王羲之变成了挑战栗书的最大的革命者,进入到行书跟草书的这个阶段。




所以王羲之被称为书圣,是因为他以个人的精英文化的知识分子的力量去挑战颠覆了 300 年来的汉代隶书,把隶书整个革命掉,那这是当然是非常不容易的事,可是我刚才也提到了,在某一个部分,你有,你对长明文化有很大的眷恋,你会觉得汉代的这些,刚才所有的马也好,长信宫灯也好,那些陶楼也好,那些建筑或者书法,没有留下一个名字,说明他是在长鸣的共同文化的创造里面,形成了一个文化的巨大的这个影响力出来。所以等到下午我们讲到王羲之出现,我们会觉得很为这个文化出现了这么优秀的一个人庆幸。可是同时又有一个遗憾,那个遗憾是觉得长明文化的创造力开始被转移了,开始被转移。所以以后我们在阅读美术史的时候,我们读到范宽礼堂、郭曦,我们读到所有的精英分子的文化,可是我们越来越会不注意什么叫做长命文化,所以变成我自己。




在美术史上我很巨大的矛盾,因为我常常在想我们有一个外双西故宫博物院,那里面是所有从上层文化里面出来的东西。我在想如果在对面,如果没有那个很丑的慈善天下那个大楼,其实我们可以盖一个叫做长鸣文化博物馆,你会发现它里面存的东西会跟故宫完全不一样,可能是剪纸,可能是刺绣,可能是年画,可能是民间这些你想想看有多少多妇女在做那个刺绣所留下来的东西,那这些东西其实都在消失,全部没有了。




那当然像台湾,像汉生杂志做了很大的呼吁,就是产品文化东西,所以他们在台湾做,他们也到大陆去找到上司,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到在陕西找到一个剪花的那个娘子酷淑兰,她剪花剪纸的这个部分,那个东西不是说酷舒兰这个人,其实是一个凤翔村里面所有的这些老太太都在剪,它有非常强的造型能力,它随便拿到一张纸,它就可以剪出很漂亮的东西,贴在它的花窗上,那这个东西风吹日晒也就坏掉,可是没有关系,它可以再剪,那这就叫长明文化,因为长明文化不在意作品被不被保存,长命文化在意人是不是能够活出他自己的幸福出来,人才是作品,人本身有创造力才是作品。那如果说文化只有精英的一群人在做,其他人就在那边等着看,这个文化是有问题的。




所以这是为什么?我们会提到说在今天我们从长明文化过渡到精英文化的美术史的时候,我们会有很大的遗憾,不是说精英文化不好,我们很庆幸出了顾恺之或王羲之,可是同时我们有一个遗憾是说我们此后的美术史大概都在讲精英文化了,我们开始会离开长明,就从开始到现在为止,我们一起上的课全部是长明文化,到现在为止都没有个别的艺术家出现,一直到汉朝,可是下午开始完全新的阶段要出来,所以我希望我们下午谈王羲之前,我们会把隶书里面还没有看到的小部分的东西,下午再先看一下,我们就进入到王羲之跟顾恺之进入到一个未近时代,完全文人的精致的美学的出现,日本人称它为唯美的时代,那个时代人爱美爱到惊人的地步,从文字的美、书法的美、绘画的美到衣服的美,衣服睡觉以前都要蒙在一个笼子上去熏的去,让它发出香味来的,那非常惊人。然后会讲究仪表的美跟面容的美。




我们现在讲什么?潘安这种人都是魏晋的,全部是魏晋非常讲究美的一个时代,很特殊,可是当然我们知道这不是长鸣文化,是在某一个社会的文人阶级当中开始以美作为他们的信仰,开始标取出来的另外一个文化,他在一个巨大的一个长命文化当中,他占的分量非常非常少,我必须要讲,其实可能也许是 2% 这样的数字,如果说过去的文盲是 98% 的话,这个精英文化是2%,可是它竟然发生了这么大的引导的力量,就是后来的文化基本上就是 2% 的人在操控,在引导,那其实 98% 人还在汉代的长明文化的基础里,在生活并没有改变,也并没有提高。




所以我们今天还是在面临这个问题,就是昌明文化跟精英文化之间怎么去互动跟怎么去发声,美术史上另外的一个看法。所以虽然从下午之后一直到明年,我想我们要谈的都是精英的这个度部分,可是我想适当的我们会介绍大家也许碰碰长闽文化的东西,对,比如说如果有什么样的展览,去年酷舒兰的东西在台北的成品展述过,那我想这个东西我会在课程里面也许跟大家讲一下,大家也许可以注意一下什么叫做长明文化,其实也大概就是我记得我童年时候,我们妈妈那一代手上还有的东西,打毛线也好,刺绣也好,做饺子每一次做出来的形式形状都不一样,我到现在都觉得很奇怪,可是它就是生活里的东西,我们叫做捏面人,其实他在做面食的时候,他手就会捏出那个东西出来。




那那个叫我叫做长鸣文化,因为他在每一天表现创造力,每一天他每一次下饺子都跟我你唱一个口诀,我到现在都不记得了。那我觉得那个真是了不起,就是你在这旁边看的时候,他就每天说下饺子要怎么下,他就用一首诗来讲那个东西,那个产品文化真是很惊人,他绝对不是学校学来的,是他们一代一代就口口相传就有那一套东西,那个东西是我觉得我们在整个的美术史里面,在今天讲到汉要结束的时候,我们要提醒自己说这个东西在消失,很厉害的在消失,那怎么样能够至少能够维持住它还在长命文化当中还存在,可能是我们很大的一个课题。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_你说啥是啥

    找了这些,应该是里面讲的几个重点的图

  • 菡萏其华

    美学背后,是我们的信仰; 信仰背后,是民族对人生历史世界自然的文化哲学

  • 金果子_vt

    要是有配图就完美了,希望把图配上。

  • 寸心_3n

    没有图片听起来不容易啊……

  • 1730101rkvv

    怎么看视频?是不是有PPT讲解。

  • 风物长宜放眼量1314

    为什么不说汉朝建筑屋顶的凹曲线是模仿衣袂和裙带那种飘逸潇洒的感觉呢?非要说成像基督教那样对天的向往?

  • 风物长宜放眼量1314

    发现我不抽烟完全听不下去。我女,喜欢女,但不是半男女。

  • 我的猩猩说话啦

    这么好的课,居然不给图?

  • 暖风过境_uL

    魏晋的美是一种非典型的美,是一种士大夫的美学,可能这也是导致后来的中国艺术对于大众越来越难懂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