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6 如何理解安土敦乎仁
一、知识点
1.土壤:
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土壤由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土壤生物(固相物质)以及水分(液相物质)、空气(气相物质)、氧化的腐殖质等组成。
固体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通过光照抑菌灭菌后得到的养料等。液体物质主要指土壤水分。气体是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空气。土壤中这三类物质构成了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为作物提供必需的生活条件,是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
2.翁:
瓮是指一种盛水或酒等的陶器。盛水的叫“水瓮”,盛酒的叫“酒瓮”,盛菜的叫“菜瓮”。瓮,在我们中国广大的南方和北方地区都广泛在使用,和我们说的水缸、酒坛子等十分相似。瓮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腌制咸菜,储存东西等,甚至还有些人用它来种植一些观赏水性植物。
在过去,庄户人家谁也离不开瓮,它不仅盛粮盛水,同时也藏着庄户人的酸甜苦辣。家乡人通常把缸和瓮视为同一物,同称为瓮。这种肚大底小的陶瓷制品,是最理想的储粮器物,一防潮湿霉变,二防老鼠祸害,每瓮可盛小麦300斤,拿过去的话说“一瓮一石麦”。
3.釉:
釉是覆盖在陶瓷制品表面的无色或有色的玻璃质薄层,是用矿物原料(长石、石英、滑石、高岭土等)和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合(部分原料可先制成熔块)经过研磨制成釉浆,施于坯体表面,经一定温度煅烧而成。能增加制品的机械强度、热稳定性和电介强度,还有美化器物、便于拭洗、不被尘土腥秽侵蚀等特点。
二、金句/精华笔记
1、只有在土的这个材料上,贵族跟平民文化可以完全平等。
2、因为它有一种民间的浑厚,民间的纯朴的这个精神的东西在里面。所以土变成了我觉得一个长期跟农业发生关系的一个文化最重视的一个材料,一种,甚至它不只是材料。
3、这个土最大的一个本意其实是农业,是在讲农业秩序,一个人对自然的认知,对于土地的依赖,对于整个大自然的一个循环秩序的理解。
三、全文逐字稿
刚才特别讲说,也许今天我们谈的土这个东西对我们的意义特别大,特别特别地大。为什么这样讲?因为我在西方读书,我在欧洲读书的时候读西洋美术史,我没有感觉到那个美文化,那个美术史里特别重视土。可是我觉得我们的美术史是特别重视土的,因为有我们有一个一直没有中断的陶瓷史,事实上是土这个东西建立起来的。还有我觉得土这个字在他的文化,在他的哲学里面常常有一个跟西方不同的分量,它是相对于鹬,我们上次讲石头发展成玉,变成一种高贵的贵族文化。可是土是一个非常非常了不起的长明文化,它几乎一直到今天还是大部分的民间真正生活里最重要的东西就是我们看到上次讲说那个玉,它是一种精致,是一种高贵。
到最后其实民间不见得能够拥有那个玉,可是我们会看到在民间大量地拥有土的制作的过程,就是说我们会今天看到甚至土也可以发展成很贵族的瓷器。这次最近送到法国,现在在巴黎展览的那个旗舰,宋朝的汝窑,那是最精,全世界最精致的瓷器,宋徽宗时代的瓷器全世界只有二十几件,那故宫只有 6 件,那这次法国选了几件去我们可以看到那个词已经高度的精致化那种,你忘掉他是土了,你看到他的时候,你觉得他简直像一个玉,就他已经违反了土的规则。
可是在民间你走过路港,你走过美农,你看到路一个农民的家门口就放一个一个放喷的那种翁,它就是陶,它就是土,它还让你觉得它就是从土里面生长出来的一种器物,它基本上还是民间的。那这个东西我叫做长明文化,所以只有在土的部分,你可以看到贵族文化跟长明文化都在土上发展,可是玉其实民间后来很难拥有玉变成非常贵族文化的东西。可是土同时可以连接皇室的贵族文化,因为我们看到明清的皇宫里都在用青花瓷器,非常精致,可是民间还在用它的土罐土翁,那这些部分你可以看到只有在土的这个材料上,贵族跟平民文化可以完全平等,各自发展出这样的东西。我今天不觉得一个在民间用的那个图 翁 会比故宫的汝窑难看,就是如果从美学的角度。当然如果从世界拍卖市场上来讲,那个乳摇多贵?吓死人,在伦敦拍卖市场大概都上千万英镑,可是这个土 翁 你会觉得很便宜,这是市场价格,我讲的是美学价格,因为常常我会觉得一个土翁,一个土罐,给我的感动不下于乳摇,因为它有一种民间的浑厚,民间的纯朴的这个精神的东西在里面。所以土变成了我觉得一个长期跟农业发生关系的一个文化最重视的一个材料,一种,甚至它不只是材料。
我们说,唉,这个人有点土气,那这个土气好像是批评,可是又有一点赞美,因为土气本身包含了一种,一种生命形态,一种朴素,一种浑厚,一种不伪装、不矫饰的个性。所以吐这个字你会慢慢会发现它变成了一个很特殊的一种精神上的一个形容。还有特别要跟各位提到,就是可能下一次我们会特别提到,刚才不是讲到五行吗?中国的最早的五个物质,对宇宙之间观察的认为最重要的五个物质形成以后,各位会发现他把五个物质做了一种排列秩序。比如说东边他放了木,因为他觉得树木的生长是跟太阳有关的,所以他把木放在东边,所以凡是往东边走,大概都是跟木这个东西有关的。然后他把金放在西边,放在西边,那今是秋天,那所有的犯人、死刑犯要杀头的时候都是秋天,叫做秋决。为什么?因为是用刀子,用金属,所以金属秋天白色都在西边,都是跟西边有关的,而是比较肃杀的,比较肃杀。南边是红色,是火,是热的,南边是热的,北边是黑色,北边是水,南边是火,东边是木,西边是金,中央是土,土是放在正中央的,所以中国整个的五行的排列秩序中间坐镇在中央的一个最稳定的秩序的制图。
所以这里面你会发现很有趣,就是一个长期的农业民族,它对土有一个非常深的情感,然后土变成了一个最稳定的某一种力量。所以这时候我们大概对于易经里面讲安土敦乎人,故能爱这件事情,我们就开始有了一个了解,就是这个土到底意义是什么,所以我相信这个土,我们今天常常讲的乡土、本土都跟这个土有关,可这个土最大的一个本意其实是农业,是在讲农业秩序,一个人对自然的认知,对于土地的依赖,对于整个大自然的一个循环秩序的理解。
因为只要你安土,只要你去行行农业,你就有一个对自然秩序的尊重。那当人类你看一农离开农业,进入到手工业跟工业时代的时候,它这个秩序就会有一点乱掉。所以今天不只是我们全世界都有一点讲环保,其实环保是回到农业的秩序的了解,因为只有在农业的秩序当中,人必须跟天合一,你才能够活下去。人天人合一这样的哲学出现,跟农业有绝对的关系,因为人必须根治这个天是代表自然,你必须遵守自然的秩序。所以我们看到大概在早期夏商周这个时代,一个皇帝登基开国第一件最重要的事情是定立法。我们现在已经觉得这个立法有什么关系,我们用什么立有什么关系。可是立法的意思说正月是哪一个月?因为正月一定的以后就决定了你的插秧的时间,所以立法一定错,这个朝代就完了。
所以他们认为周朝是定立法定得最成功的,所以周朝维持了 800 年之久,因为它的立法是定的跟农业的这个秩序定的是最密合的好,所以我们看到在这样的一个习惯当中,所谓过去的这个天人合一的哲学就开始有了一个不是那么空洞的内容,就说其实天人合一是在讲人如何尊重自然秩序,怎么样去了解自然秩序,怎么回到自然秩序当中,以自然秩序作为人的内在秩序。
好,所以一直到我们后来到比较晚到春秋的时代,读到像孔子的哲学当中,他都在讲对自然秩序的尊重。我们看到说他发现了 40 行延百物生延天和延灾, 40 就是四季春夏秋冬,它在很有规则的运行百物,所有的万物植物在生长,刺石形炎,百物生炎,天和炎哉,或者说天什么话也没有讲,所以他一直相信他的哲学当中有一个不用讲的一个东西,是在大自然中观察里应该会发现的,那这绝对是农业的民族才会有的一种感动。
那这个精神你同时你去看希腊,它就比较少,因为希腊的农业没有中国那么发达,因为它比较多非尼基人的贸易跟它的羊的畜牧业,希腊是比较多这个,所以希腊比较个人,他比较个人主义好,凡是农业民族一定重视伦理,因为农业不太可能你一个人去完成,它是一定有一个聚居的一个家族族群之间的共同努力,它才能够完成的一个形态。
因为插秧这个时候很忙,大家要一起来那收割,也是你那一段时间不收割完那些稻穗就完蛋了。所以到今天还是我住在草屯的这些农家的学生,我到那个季节他们会说家里很忙,因为所有我到他们家去看的时候,附近的村落的人在那一天会赶到他们家来一起帮忙割种来收割,因为就是变成了合作的关系,所以农业一定会形成人跟人之间的一个互动关系,就是我们讲的故能爱的这个伦理,这种家族性的伦理或者是社区性的伦理,它一定会发展出来。
因为像灌溉也是,你不能说我的田要用到水,我就把上流截断,我就用到水,我把这个水弄到我的田里,后面的人都没有水了,所以他必然要共同遵守这一条河流的灌溉的渠道。所以这是黄仁宇在他大历史里面也特别提到说这样的一个河流,它最后它一定形成上游跟下游之间的一种互动关系,因为它不可能把它断开来,不可能断开。所以我想这个部分是我们今天在讲陶瓷的发展的最初的一个过程当中,它怎样从这个农业的基础里面形成了中国最早的定居家庭制度、社区伦理,然后最后发展出一整套自淘的这样的经验。所以等一下我们大概就会看到大概在黄河的上游、中游就陆续发展出自陶的遗址。我们第一个会讲的陕西的半坡遗址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遗址,大家具体距离现在 7000 年左右,那如果各位有机会去陕西,可以看到它整个遗址做了很好的一个保存,它大概还是半穴居的状态,就上面是用木头搭出来的棚这种木架构的房子,然后底下有挖出坑洞,所以有一点半穴居其实非常像我们在蓝宇看到的亚美珠的建筑形式,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去过。
像如果去蓝宇去一个村落叫野营村,野营村保留的最完整,它就是上面是用木头架成木架构的棚岩,然后上面搭用草来做屋檐,可下面是半穴居,因为它夏天非常热,它住在上面,冬天冷的时候,海风来的时候,它就在这个半穴居的这个部分,所以是跟它的这个自然环境慢慢形成的。
所以我自己到半坡的现场以后,我看到他的那个半穴居,跟他的橄榄式的这个建筑也很类似。然后我们也看到半坡还有部分的母系遗留,所以半坡做了一个很大的塑像,是一个裸体的一个女人坐在那边,是一个妈妈在喂孩子,给孩子喂奶,所以他还有母系遗留,所以他的手链的民族的习惯并没有完全消失。然后我们在半坡最难得的是我们发现他已经做掏了,已经懂得做陶,然后陶器做的已经有没有某一个程度的精致度,它出现了波形器,出现了某一种尖底屏,然后甚至他会在脖型器上会在这个制陶制完以后用化妆土在上面画出他要的花样出来。那这些花样大概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鱼,鱼的形状,一种是青蛙的形状,那等一下我们都会在图像里看到,我们也会用这个来检讨,就是为什么在最早的陶器上出现的花纹是鱼跟青蛙这两种造型,那等一下我们会大概检查一下。然后接下来我们会谈到河南,就从陕西往中游走,到了河南有一个地有一个叫庙底沟,我想我的书里面有,大概在 29 页, 28 页, 29 页这些字都有,所以我就不去写了。各位可以大概看一下半坡,还有庙底沟这几处遗址,大概都是早期的遗址。我相信各位以前读书可能跟我一样,我们以前读到这一段时候,就是讲我们的彩陶文化叫做杨少,对不对?杨少文化是杨少只是其中的遗址之一,我们并不能说都叫做杨少文化。其实现在发现的遗址很多,不管是陕西的半坡,河南的庙地沟,甘肃的马家窑,其实都是彩陶文化。所谓的彩陶文化就是陶做完以后用化妆图在上面画花纹,这个叫做彩陶。那后来又在山东这边发现了黑陶,上面没有画花,纯粹是黑色的,所以就被称为黑陶文化。所以我记得以前我们考试的时候说彩陶文化,黑陶文化,其实黑陶文化只是其中的一种,我们会发现它并不是黑陶,因为当时有红沙陶,有白陶,基本上就是彩陶。之后有一个阶段叫做素陶,就上面不再画花纹了,只是完全宿舍的陶。这个跟我们的理解有一点相反,我们觉得应该是先发展诉陶,再发展彩陶。事实上在中国美术史上是先发展彩陶,后来发展出一个束陶的形状。那等一下我想我们也会解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个阶段性的一个发展的过程。所以我很希望我们等一下就用幻灯片来跟各位看几个重要的遗址。
那看遗址的时候我们重视两个东西,一个是造型,器型就是器型,是所谓的雕塑,就是他用手去做出一个造型的过程,我们不把它当器物来看,我们说它完成造型的能力。好,完成一个造型的能力,它有一个观念,它有个愿望,他希望这个东西是装水的,所以他就会做出一个容器的一个感觉。好,所以他做完以后,他终于可以装水了,他就在黄河的岸边去舀了一个水,然后就走回家。
好,从黄河岸边走回家跟我们今天回家很不一样,因为没有什么路,所以你可能在山路上颠颠驳驳地跑,所以那个水就会往外泼洒,然后他就会用手去盖,觉得辛辛苦苦舀了一罐水,结果拿回家的路上水一直往外泼,他就会很希望有一个东西把它盖住,所以水不要泼出去。好,这个愿望越来越强,有一天他就会想,如果我把这个东西收口,越瘦越小,那个口越小,水泼出来的情况越少,它就会有一个观念,所以我们会发现人类很好玩,它在玩造型的时候,其实它有一个观念,它很希望那个东西就是几乎是梦想,最后会成真。这个中医其实是柏拉图哲学里面讲,柏拉图认为人最早是有idea,有一个观念,然后最后他所有的手跟技术会努力地把这个观念变成他要的那个形状。所以我很希望大家看造型的时候用这个方式去想,就是说为什么会出现本来是大口的淘气,后来为什么变成小口?因为各位知道这个过程并不容易。
如果大家现在去学手拉坯,你拉出一个陶器,一个大口还容易,你要收口非常难。我看到那些老师傅在收口,尤其做小茶壶的时候,他那个手精致得不得了,他必须让那个口密合到一个程度,然后变成一个小口。那这个过程我们今天觉得做玻璃瓶什么都很容易,可是事实上最早它是一个观念,怎么样去收口这样的观念。然后他又很希望说拿着手很不方便,他希望能够有绳子能够绑起来,挂在身上不是很好吗?那怎么去穿绳子?他就开始做小耳,做出一个小的耳朵这样的一个形状。
所以在造型本身,我觉得它是一个人类的一个对于一个造型的观念的创造,怎么样去把它完成?那还是回到我们上次跟大家建议,就是考公记里面讲知者创悟,它有一个创造的观念,然后瞧者树枝那个手很精巧的人怎么样去把它做出来,去完成这个东西,然后才变成我们今天的一个淘的这个发展,这是第一个观察。
那这是有一点我觉得属于雕塑的观察,特别是塑的观察。因为我们现在讲雕塑其实是两个东西,雕是说在石头或者木头上去拿掉不要的部分叫做雕,可是塑是用泥土去捏出你要的形状,叫做塑。所以中国的塑其实比雕要成熟,我们很多很多的造型是塑而不是雕,所以像秦始皇墓的那些人像全部是塑出来,因为全是泥土塑的塑造的,它跟泥土的经验是比较多的。
所以我觉得我们的雕塑史其实素的成分是比西方雕的部分,西方、埃及、希腊都是雕,都是雕刻,我们其实应该是塑造的艺术,就捏土的这个能力特别强,他的手对于一个柔软度的这个土的制作,所以我不知道各位有没有印象,我们小时候这个部分很神秘,我一直觉得人的身上有很多远古的记忆在身上,我们好喜欢去玩土,就小孩子玩土的那个记忆非常非常快乐,我觉得那个记忆不只是自己童年的记忆,好像是一个远古的人类的基因的记忆,小时候被家里打很多次都是因为跑到淡水河边去玩土,去捏土,然后你会发现不止自己被打,邻居的小孩也是,就是那个记忆老是父母不无法阻挡,就觉得你老是搞得一身烂泥脏脏的,可是就觉得那个捏土很快乐,我相信那个记忆是非常奇怪的,就是为什么会对那个捏土这件事情有这么大的一种快乐,那我觉得这一代的孩子很大的遗憾,当然没有那个捏土的快乐。
其实捏土本身有一个我不知道在回忆什么,就他在整个手的运动过程,跟他跟那个土的土壤的接触过程,他其实在学习很多,后来因为常常被挨打,你就只好不带到河边去捏土,可是我妈妈每次一揉面我就喜欢去揉,那我觉得还是同样的记忆,就是说它基本上是一个对那样的一个材料的掌握的快乐,然后我们看到我们民间的捏面人,事实上是这个塑造的能力,塑造的技术,就它对一个柔软度高的一个材料的一种掌握跟捏拿的那个分寸的这个部分,所以我很希望这个部分可以变成我们对于整个的这个陶的制作的技术,在民间艺术当中它到底发展出什么东西?所以我到最后我希望它不只是土,因为很多民间在做面食的过程,做出各种不同的形状的这个面食,绝对跟这个土的记忆的塑造都有关系,就是它其实已经连接在一起,甚至台湾的焦指陶这种塑造我想特别对南部来讲,大概嘉义这边,但是台湾交子陶最兴盛的地方,那现大家现在注意到都是叶王,可是事实上在当时的民间工匠有很多焦子陶的这个制作的这个部分,所以大家甚至也可以到家里新这一类去真正去看一下早期的胶子陶的这种制作,还有民间做的大纲,这一类的就是陶窑的这个基础的东西,甚至做砖都是跟塑造有关,那一些废掉的砖厂如何去参观?就是他跟对那个土的那个塑造的这个这些能力,其实都跟我们今天讲的这个题目有很大的关系。
所以第二个部分就是说陶器做完以后,在它的表面上画花这件事情是绘画性的。所以刚才讲是说第一个我们先注意陶里面的塑造的能力,立体性的这个塑造的能力,造型的塑造能力。第二个是在平面绘画上的能力,我们把它完全当绘画史来看好,特别在这个部分大家注意一下,因为跟我们现在陶瓷史发展不太一样,我们现在在陶瓷器做完以后,在莺歌各位看到它是画花用釉,用一种化学物质釉来画出各种颜色,可早期没有釉,我们等一下看到的大部分的作品不是釉,而是化妆图,就是在大自然当中的一种有颜色的一种土值,用它来画画,所以颜色不多,大概都是红,因为铁含铁矿的土里面会有红色出现,或者绿,或者是白,还有深者色、咖啡色,大概就这几种颜色,它的色彩并不是特别多的,它会用这个颜色去画一些图像出来,那这个图像又变成我们今天研究陶瓷历史上的另外一个对于造型上掌握的某一种某种能力,所以等一下会基本上会顺着这两个方式来跟各位做一点讲解。
可惜没有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