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探寻艺术的原始公式

04 探寻艺术的原始公式

00:00
37:30

4-04 探寻艺术的原始公式


一、知识点


1.太鲁阁:


太鲁阁位于台湾省花莲县秀林乡立雾溪的下游,靠近中横公路的入口处。 太鲁阁是台湾东部山区最著名的风景胜地。太鲁阁也是台湾少数民族的语言,意思是“伟大的山脉”。


由于地壳的隆起作用及立雾溪河水不断的侵蚀切割,使得大理石岩层外露,因而形成陡峭的太鲁阁景观,主要分布在长春祠、燕子口几九曲洞一带。




2.青苔:


青苔是苔藓植物的泛称,附着于物体表面蔓延生长,故也称苔衣。青苔色泽翠绿,茎细如丝,可如毛发一样附着在山石、水池、屋瓦、颓墙、湿地等阴暗潮湿、人迹罕至之处,是一种极不起眼却极富生趣的植物。。


3.青铜器:


青铜器(Bronze Ware)在古时被称为“金”或“吉金”,是红铜与其他化学元素锡、铅等的合金,刚刚铸造完成的青铜器是金色,但因为出土的青铜因为时间流失产生锈蚀后变为青绿色,被称为青铜。


目前流行的说法(存疑)是,青铜器的使用开始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土耳其和伊拉克地区,及叙利亚古代TellRamad遗址出土的铜珠等。而据中国现阶段考古成果,中国青铜器开始于马家窑至秦汉时期,其中以商周时期的器物最为精美。在中国仰韶文化早期和马家窑文化时期就已经出现。


中国最初出现的是小型工具或饰物。夏代始有青铜容器和兵器。商中期,青铜器品种已很丰富,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型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随后,青铜器胎体开始变薄,纹饰逐渐简化。春秋晚期至战国,由于铁器的推广使用,铜制工具越来越少。秦汉时期,随着陶器和漆器进入日常生活,铜制容器品种减少,装饰简单,多为素面,胎体也更为轻薄。


中国青铜器制作精美,在世界青铜器中享有极高的声誉和艺术价值,代表着中国5000多年青铜发展的高超技术与文化。




二、金句/精华笔记


1、他第一个是在讲创造性,对于物质的创造,因为过去没有从无到有是最难的东西。


2、他们都是在历史上有大观念突破的人,那接下来有人会延续这个观念。


3、可是事实上如果你从文学史的角度来看,还有多长的 300 多年去准备那个文字的精炼度,四六的篇文,这些东西一直准备,最后到唐朝水到渠成。


三、全文逐字稿


我在大学里面上这个课时候,我会建议学生说,在这一个月,如果我们都讲这个东西的时候,不妨到旷野当中去感觉石头,去认知石头。然后石头在很多人类的传说里面一直有非常有趣的神话。各位知道在悲男足有一种石生说,就是祖先是从石头里面生出来,可是这个记忆我们不会很陌生,因为孙悟空也从石头里面出来,然后女娲是用石头去补天的,所以石头其实在很多神话里有很多的记忆,它也大概也说明人类的确跟石头其实有非常漫长的一个渊源,一种关联。




我们总觉得石头里面好像封长或囚禁着一个等待被呼唤起来的生命。那米甘朗基罗后来就是这样讲,就是每个石头里面都有一个等待被唤醒的一个生命形态,所以这作为雕刻家来讲,他常常看呆呆的看一块石头还没有雕刻的石头,然后在里面发现有一个生命要被他唤醒来,他说他只要把多余的部分去掉就好,那个时候很有趣,我们现在民间也有这个习惯,很多人收藏,其实就说,唉,那个石头里面有一个,或者有一个山水,或者有一个什么,心里面想要什么,它就会有什么,其实是自己在石头的纹里面投射了一个自己的愿望跟渴望,所以石头变成一个人类整个宇宙形成的记忆,因为石头本身很有趣,石头是一个异体,石头是一种异体,因为它是在整个地球形成的时候,它是一种熔岩的状态,而这个熔岩在冷却的过程里面,它其实记忆了很多的形状,那这个东西最明显是在泰鲁格,你去看泰鲁格的那个大山立起来,它上面的整个完全像水在流动,就是你可以感觉到当初照山运动的时候,那个熔岩喷发出来流动,然后固定下来,所以它的整个的流动,那个熔岩状态在流动的纹全部在泰鲁格的山壁上。




所以你走燕子口九几洞那一段,你大概都可以看到当初的这个台湾东部的照山运动里面的这个石头在一体状态的一个一个形态,那我们没有什么记忆经验会惊艳到石头的异体状态,可是事实上你在一个固体的岩石上,你会感觉到它过去的那个流动性在一刹那之间静止下来的这个形态,所以我想石头后来变成我们的美术史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个东西,因为也几乎在整个的山水画的起源都是从石头画,石头开始,他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一直到后来的山水画,一直到文学里面红楼梦叫做石头记,其实一直在讲石头,就石头变成了这个美术史里面我觉得最值得理解。然后大概我们发现我们的画家,后来最重要的画家都跟石头有关。齐白石、无苍石、石涛、石溪他们都很爱用石头,然后他们觉得石头变成他们生命的一个本源的象征,因为石头好像很永恒,石头非常的笨拙,石头很木讷,不讲话,然后石头本身又包含着生命最早的起源的记忆,所以其实在这里面都可以看到这个美术史,跟石头中间有非常复杂的这个情感跟关联。




我特别要讲是西洋美术史这一个部分比较不同,所以我们会看到以后中国美术史里,我们会很明显地感觉得到。在希腊,各位记得西洋美术史里面,希腊一开始他就有雕像,这个雕像就放在广场,成为大家供奉膜拜的对象,因为他崇拜人的身体,可是在我们来讲,我们的生活空间一直没有这个人像,所以那个人像的部位后来发现全部是被石头取代了。所以你到大陆去旅行,你非常明显。




苏州原理里面那个中庭就放一块石头,一块奇石,它一直让你回到石头的记忆。石头是洪荒的开始,所谓洪荒初辟,盘古开天地,就是开石头,所以石头变成一个历史的记忆,人是在石头之后的,人是在石头之后,所以很奇怪,你会发现这个东西其实变成了美术史上,很不自觉地停留在各个地方去。




所以我印象里面 1988 年第一次到大陆去,我记忆最感动的都是石头,那些石头好像久违了,以前认识过,然后那块石头又被放在那个地方,然后经历过这么大的历史变迁,没有动的还是那个石头,就是一块石头放在那个地方,所以这里面可以去思考,这个石头是被人选择来作为艺术品欣赏,不然不会放在这么重要的地方。




皇宫里面也有,对不对?你走到紫禁城里面,一个中庭,旁边全部是玉兰花盛放,中间就放一块石头,所有的花是为了割送那个石头的。然后你到苏州园林也是一块石头在那个地方,所以石头绝对是人拿来作为一个最高的美的对象来欣赏,对对象来欣赏。可是为什么是石头?那它跟西洋的美术史里面放的人像差别是什么?那人像也是石头,可是人像是被人利用石头叼出来的形状,可是我们现在讲的石头是说不是被人刻意去调出来的,他有选择那堆石的高手,像石涛是堆石的高手,他是去太湖里面去选出中间有很多洞的那种石头,奇形怪状的石头叫做奇石,摆在那个地方就是那个石头选择的标准是什么,始终不太清楚,可是你再仔细感觉一下,那个石头被选择出来,是因为它让你有一个洪荒的记忆,越古老的石头,越顽强的石头,越沧桑的石头越美。




上面有一点斑钵,有青苔,有很多历史的记忆,有很多宇宙的风霜的记忆的那个石头,它变成一个美的石头,所以它跟我们在佛罗伦斯前面看到一个米格朗基罗座的大位相不一样,大会像是一个雕塑的人形。可是这个是一个时间的记忆,这个石头就是一个时间的记忆本身,所以我想这些部分都可以看到。




石器时代在我们的美术史里面遗留的时间非常长,然后它对我们的美术史的影响恐怕也是最大的。所以虽然我们现在讲得很快,就因为旧石器时代的东西没有什么好看的, 100 万年我们如果幻电片打出来都是一样,全部都是那个打扎出来的一块石头。可一进入到新石器时代的时候,它的那个工具性非常明显,开始出来了,就是开始磨细。




所以刚才讲说孔子讲切磋磨,其实不是在讲石头,是在讲人对不对他,他认为君子跟君子相处,其实应该要知道什么叫切瑳琢磨,那切瑳琢磨是他发现人类的道德其实跟一个石器时代的发展是一样的,刚开始都是棱角,我们每个人都有个性,就棱角,就像那个石头,刚刚打砸完的石头,拿在手上都会扎手的,都会赤手的,然后经过切磋、琢磨,经过一段一段的阶段以后,到磨的时候,这个石头非常的圆融了,他跟别人不摩擦了,他跟别人懂得什么样子能够不会去变成尖,以尖锐角相对了。




好,这个时候他其实在讲人,可是我觉得很有趣,他好像是一个艺术史家一样,他其实观察到石器时代下来,因为孔子其实离石器时代已经蛮远,在春秋的时代,可是他记忆到这样的一个过程,经过切磋琢磨,因为他喜欢玉,他在玉工做玉的工匠身上看到一块石头被踩来,这块石头被踩来以后,你怎么确定它里面有没有玉?其实是一个大学问。




我听说到新疆的和田现在还很多人去买玉,他说买玉其实就是买石头,然后大家像赌博一样的,就是那个河滩上面一堆一堆的,这边一堆石头,那边一堆石头,那这堆石头多少钱?那堆石头多少钱?我完全凭经验,大家看那什么,然后你也可以颠一颠,可是很重的东西,然后说我买这一堆,让他买那一堆啊,可能那一堆一开了有很多玉,可能这一堆开出来全部都没有玉,那这个东西他们说是一个有点半赌博半经验的东西,可是好的寓功,他们好像有一种方法,可是我们传说里都听过那个和氏璧的故事,抱着一块石头说这里面有好玉,好玉有皇帝开了一半没耐心开,因为很难开进去,开了没有玉就把脚砍掉一个,然后他还抱着又跑到另外一个国家,又在那边哭,说这个里面有好玉,好玉又开了一半,又没有耐心开另外一个甲又砍掉,结果里面真的有一块好玉,就是和氏璧,是最漂亮的一块玉石被发现,所以玉的发现让你感觉倒是一个这么艰难的过程,最后其实甚至变成人类的信仰,你相不相信那块石头里有玉,它有一个玉,那玉石石头的惊魂,它藏在里面,它只显现给真正懂它的人,好像等一个知己一样,这样的一个东西,所以又变成了一个很奇特的故事,在一个粗糙的、卑微的毫不起眼的石头里面,隐藏着一个极美的内在品质。




可是要怎么去开发出这个玉的品质,要去忍耐那个切磋琢磨的这么复杂的过程,粗糙的过程,去认识那个卑微跟粗糙的过程,那个玉的精华跟品质,它才会显现出来。所以我们看到整个的漫长的旧时期到新时期,我觉得其实是一个美术史上最重要的一个学习的阶段。什么叫做美?其实是把粗糙变到精致,其实是把冰冷变成温暖,其实是把,一些沉重的东西变成轻巧一点、灵巧一点。所以我们会看到这个过程里面,我们不只是在改变石头这个物质,人在改变自己,利用、切磋、琢磨这样的过程,把石头改变了,人自己的心境也改变了。所以进入到新石器时代,你感觉到文明昌盛出来,有一种文明的昌盛开始出来,就是懂得用火,懂得用很多的理气。




新石器时代开始有所谓的理气了,就中国美术史的第一个部分,很可能有很多东西是理气,所谓的理气是这些东西是一个器物的存在,可这个器物不是一般人可以随便用的,是一个部落的酋长或者是一个国家的统治者拿来对于天或地的敬拜的东西。比如说他们选择了一个圆形,一个石头做成圆形的璧来作为对天的敬拜。




所以所有风扇大典的时候到泰山上去敬拜天,因为传说里面泰山是最敬天的,去敬拜天的时候要带这个玉璧,那还有就是从一个叫做虫的东西去敬拜地的东西,一个圆形的璧代表了对天的形状的一个礼拜,那一个方形的预期的从作为对地的敬拜归一个艰辛的东西,代表了对山的礼拜。




最开始有了几个简单的,非常简单的形状变成所谓的礼器,是对于宇宙存在的天地山川的敬拜的形状,所以中国美术史很有趣,一开始就是抽象。我想跟各位上过的西洋美术史很大的不同,西洋美术史埃及、希腊,一开始它的形式上的追求常常是具体的、写实的,比如做人像做得很像。在中国美术史里面,最早的这个形状的出现竟然是三角形、圆形、方形,它很像西方现代艺术。比卡索就很强调技术的创造必须回到这种基本型上去,后来的包号是学院也在强调这种基本型的制作,元方三角赛上也是强调这个东西。所以中国的美术史的开始是非常接近于西方的现代艺术的。这样的一个概念就是抓到一个元素性的抽象物质的东西,它是很象征性的东西。




其实我们讲李天用圆形,李天什么原因?要用圆形李天可能是因为太阳,然后当时已经开始有所谓的天圆这样的怪概念,为什么天是圆的?因为其实天其实是一个空洞而抽象的概念。我们今天都不知道天的形状是什么,因为所谓的天只是一个围绕着在地球外围的一个巨大的空间而已,可这个空间被用原型来象征了,我们慢慢发现原型是一种循环的意思,其实原型是循环的意思,所以它可能是一个时间在流转这样的一个概念,所以最后他就用了这样。那方形比较容易解释是因为方形可能是一个城市的人类开始做城墙,或者是它盖一个房子做成的方形,所以它就变成一个空间的一个概念,变成了一个方的御丛来理好,所以新石器时代这一类的理气慢慢开始出来,那不能够说它已经有了镁的概念,它只是一个把过去的人类的一些工具慢慢总结出经验,然后把它变成一个形状,然后加上一个道德的意义,然后附加上一个道德意义,然后来作为礼拜的利器。




所以各位如果到故宫大概可以看到现在它里面收藏了蛮多的玉璧或玉丛这一类的东西,而且有很好的作品。比较可惜的是,因为故宫的东西在乾隆的时候被刻了太多的痣,乾隆就把它很多的诗刻在这些玉璧玉丛上,所以其实它的毁坏性比较高,它不只在书画上提示它,在玉璧上他提了诗以后就叫寓公把它磕上去,所以有时候你不能够辨认新石器时代的那个符号跟乾隆的符号,怎么样把它重叠。




那我知道故宫最近又买了几件大陆新出土的东西,那这些东西就比较完整,可以看到。那我下午会用到的幻灯片大概多半是新出土的东西,就是良渚文化或者是红杉文化里的东西。大家可以看到这一批里其他对于整个石器时代的这个运转的一个规格。我们在刚才跟大家简单地介绍了一下中国美术史在不同的阶段里面有哪些人做了什么,做了什么。可是有的时候我们很希望把一些原点的东西找出来,这些东西虽然它是因为用古文写的比较难了解,可是我想我抽出其中比较重要的片段,我主要引证的是说我们的美术史,我们的艺术史。虽然过去没有艺术史这个名称,可是它其实有一些概念是非常值得我们现代重新拿来做理解跟诠释的。像考工记这本书,我一直觉得非常的精彩,它是大概成熟的年代,可能在周到汉之间,为什么会这么长?各位也许会怀疑,说一本书怎么会写了那么久,以我们平常的概念都不太容易理解。




各位知道以前的书跟我们今天写书真的不太一样,那个时候也没有纸这一类东西,所以要记录一个东西都非常困难,可能刻在什么牛股上,或者龟甲上,或者要住在一个铜器上面去弄,所以它的文字都非常精简,而这样的东西就变成一个国家的典章制度。因为周礼是国家的典章制度,等于是说一个立国它的基本的所有的这个文,这个典章全部制定在这边。比如说国家分什么等级,有哪些、哪些爵位,然后制城池的时候,这个城墙要长多少宽多少,它其实是立国的一个大典,就被称为周礼这样东西。那周礼里面有一篇叫做考功绩,就是当时所有做工的就是做这种,就是我们刚才讲手在物质上做出来的一种技术性的东西,被记录下来,国家要把它列起来。其实有点像我们今天文化部要做的事情,就是这个国家立国的时候,要各个部门经济部、什么部,可是要有一个叫文化部,这个文化部就是掌管所有创造的文化创造力的东西,所以他就把当时周朝的这些功全部就做了一个整理跟归纳。可这个东西经过了春秋战果,一直到秦汉的时候,一直有人还继续把它作为立国的大典的典章来参考,所以他又继续被修改。所以我们没有办法确定我们现在看到的周礼的考公计,到底是周朝的原文,还是经过汉朝已经修改的东西。所以我刚才为什么把时间讲得这么长?就是周到汉所有的儒家慢慢整理出来的一套的这个东西。




好,我们看到这里有出现了一个字叫弓,这些弓是一种人在社会里面他们专门做一件事情,这件事情是他赖以为生的。比如说他特别会做金属性的东西,特别会做金属的东西,他懂得怎么样把金属在怎么样的温度里融化,然后倒在什么样的模子里面,可以做出一个顶出来。这个技术不是一般人都会有的,所以这一类的人他被称为攻,专攻,我们现在还用到这个字,对不对?我们说他专攻中国文学史这样专门供金属的这样的一个工人,这样的一个专业,我现在只是列出标题,它其实底下还有小,是因为做顶的跟做刀的又不同,做顶的他可能要考虑到是将来这个东西煮菜煮饭的时候,那个垫它的温度怎么样,那如果做刀它要硬度,所以它的习比例会比铜多,习跟这个铜的比例是不同的。所以每一个工专门做金属的工人底下又分了更细的项目,这是一个非常精彩的一个表格,这样的表格可以看到在周到汉之间,我们的美术史很早已经有这种以物质做分类的专业性的东西。




那其实用今天的西方人的分类,这个公进职工就是 Meta work。各位到现在到美国去留学读美术系,就有一个科目叫 Meta work,台湾现在已经有很多人回来了,就是专门做金属的焊接、金属的造型或金属的这个合金的这种情况,像我们这次有去西班牙的朋友知道那个贝尔包的美术馆外面整个是用钛合金,它已经变成建筑的外围的墙面上很重要的一种合金的这种东西,所以它专门是以物质做出这样的一个部分。




好,那还有一类的人,他可能专门懂得木头,他知道不同的木头有什么样的纤维,不同的木头雕下去会有什么样的状况,哪一种木头比较不容易被重铸?哪一种木头比较轻,哪一种木头比较重?各自有什么样的状况?哪一种木头有香味之类的,这样的一些工人,他有一种专门的技术,它又被称为公募职工。




好,这批人如果在今天大概全部会在庙里的山亿住在那边,然后他们就是做木头的这样的工艺,所以这个就是一个专业木头的这个木头艺术,用今天的话来讲,木质艺术的这个工业的一个部分。好,第三种,有一类的人是专门懂得制皮的皮革,我们今天对这个东西不太了解,就是过去杀了动物以后,牛的皮、羊的皮,各种的皮,它要经过一种消化作用,然后揉,叫做揉,然后让它软化,让它不腐烂,不发出臭味,然后他可以做出衣服,或者做出什么什么样的帐篷,这一类的东西都可以,所以他底下也有细的项目,专门用皮来做衣服的,用皮来做帐篷的,他又开始分工,所以这一类的人叫做工皮之工。




所以我们在考空气里面看到一个非常现代的概念,就是它的艺术史分类是用物质来分的,你是专门做皮革的,你是专门做金属的,你是专门做木头的,所以这里面似乎印证了我们刚刚讲有点左派的那个想法,就是说艺术其实是跟物质有关,你特别了解那个物质,我们今天也有时候说它是画油画,它是画水墨画,因为他是对那个材料的了解,对那个物质本身的材料的一个理解。当然艺术史越发展到后来越复杂,它可能会跨,比如说做桃的人可能会去模仿做金属的那个形状,这个时候他会中间会有一些互动。




所以我们看到公金之公、公木之公、公皮之公,各位就会觉得,那这样连续下去就会有公,什么公,公什么公,那其实不一定,它的名称只有这三种,是用公木工、金工皮制用,很明显的让你看到皮革是一个物质,金属是一个物质,木材是一个物质。可其他的部分就不太清楚,像我们刚刚讲的石头,它叫做刮膜,中国古代的很多字同音字可以假借,所以这个膜也可能是刚才切磋琢磨的膜,它基本上是一个动作,是一个人类的手在石头上慢慢摩擦的这个动作。刮是比较切割的意思,所以刮磨之工就是讲做石头、玉石的工,做玉石的工,所以各位在每个城市里面可以参考底下有几个细的项目,就是它做玉的配件的,做玉雕的,它中间怎么去细分叫做刮膜。在这里我觉得很有趣,我为什么刚刚讲这本书,可能是周朝一直到汉朝的一本书,因为我感觉到公木、公金、公皮是比较原始的一种讲法。得到刮膜的时候,各位有没有感觉他不是讲物质,他讲那个动作,他讲的是技术,所以皮革、木头、金属都是讲物质。可是讲到刮膜是两个动作,是人类在这个石头上的动作,其实它可以变成公石之功,对不对?它可以叫公石之公或者公寓之公,可它没有叫公寓之公或公石之公,它叫刮膜之公。




所以我自己有一个怀疑,我没有办法完全,现在考证出来就是刮膜,我觉得是比较晚的名称,因为它已经变成一个技术了,所以它叫做刮膜。同样的,我们看到另外有一个叫做短直之功,短直直功不太容易理解,那短是一种把一个像我们揉面也叫团,就是把一个某一种东西加上水以后变柔软,我们就可以揉它的,然后捏素出我们要的形状。直是拉胚去做出一个陶器的形状。所以短时之功其实是做陶,它里面分得很细,有的是做陶罐的,做陶罐你的手拉胚的技术要很好,有一类是做陶瓦的,陶瓦可能又跟陶罐的做法不一样,所以那个陶工本身下面也有很多不同的项目。




好这一类的人,其实按照前面三种的习惯,应该叫攻土之攻,对不对?可它没有叫攻土之攻,它叫团肢,因为团肢是一种动作,是一个把土拿来揉的动作,叫团支。所以我就觉得这六个东西等一下我们还会讲,一个就是有三个是很原始的,公荆、公母、公皮是很原始的,可是后面他就开始讲一种技术性的东西,像第六种是射色之功。好,射色之功。现在很多人都把这个项目拿来作为中国绘画史最早的发展,因为它底下有一个小项目叫做绘,就是绞丝旁一个高贵的贵这个字,绞丝旁一个高贵的这个字,事实上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绘画的绘这个字它是同一个字,只是在古代跟现在的不同的一个写法。各位注意一下,它旁边是绞丝边,所以它其实是在当时的绞丝的丝上面染色的,这个技术叫做色,所以跟我们今天绘画不太一样,就是我们把一个蚕丝做出来以后,这个东西叫做素,它是没有染色的。比如说孔子不是讲会是后素,有没有?有没有听过这句话?论语里面孔子讲说会是后诉,其实是很明显感觉到孔子要提醒大家说你觉得那个衣服好漂亮,那个撕的衣服上面各种龙纹很漂亮,可是他说你不要忘记会这个事情是要在诉之后的,所以他强调术是最重要,就是一个朴素的东西,一个没有染色、没有花俏、没有装饰的东西,它是最重要的。




所以孔子讲会事后属是有点教育他的学生要重视根本的东西,那外表的那个漂亮的东西是会是加上去的装饰性的这个东西,所以它叫会是后术。所以我们就可以拿这句话来引证,在设职工里面讲的这个会,事实上是染丝在衣服上染色这个东西,那当然跟绘画有关,因为它就是对颜料开始了解了,而且颜料本身还要画成图样,它也跟造型有关,所以一般现在讲中国的绘画师都是讲到这个跟染布的这个染色上面有关的这个习惯。




所以现在我就给各位看了这个考公器里面的 6 个项目,六个不同的项目,事实上是 6 种物质,六种物质。可这六种物质里面你又会发现它有三种是直接讲物质,有三种里面可以细分,有两种是直接讲技术,有一种是讲它的特征,就是它的色彩存在的状况,所以三六个都不太一样。




所以我想在这个成熟的年代,周立考公祭的成熟的年代,它慢慢归纳出早期的几种公益的这个形式。那这一群人我称他为中国最早的艺术家artist,他在做金属的工艺,就是我们在故宫看到的铜器、青铜,我们看到陶,这一些人陆续的成为,甚至以后的景德镇的这种瓷器的创造者,那会设置功变成中国画家的最早的鼻祖跟来源。那皮革的艺术后来慢慢没落下去,就是木雕的东西,做木雕佛像也从这个公墓之宫一直下来。




所以我们在这里大概可以看到有几种不同的物质构成了人类对材料的了解,然后慢慢发展出它的这个特殊的这个条件。所以这一批人后来大概在春秋战国的时候逐渐形成社会上蛮大的力,力量,蛮大的力量。因为我们在左传里面我们看到一句话很有趣,刚才讲说这一群人叫做工,他变成了一个社会的专业的技术工人,他们原来地位非常低卑,然后他们是世,如果他们是团职之工,他们是做陶的,他们就世世代代都做陶。后来很可能他们就姓陶,叫做有陶氏的这个部分我们都看到非常明显像爻,一般人都认为他是做陶的,很重要的,他是一个陶工出身的一个人,所以通常都讲爻跟陶的这个制作关系,所以当时的工都是延续的。其实台湾很多的民间工匠,你还是可以看到它有实习,很强的实习性,因为这些东西变成了一个专业以后,它就会不断的跟家里的这些这些孩子进行一个家族的教育。我记得小的时候,我们的那个附近的民间的公益,他们都很清楚,他们说很多的记忆可以传媳不传女,因为女孩子要嫁到别家去,所以那个秘方就过去了,所以儿媳妇可以教的,可是女儿是不教的那个,那个就是家族,很明显的家族形态的东西变成一个规则,然后他们慢慢就形成了社会里面蛮重要的一个阶级,所以我们在左传里看到说有这样的一句话叫公职,这句话非常有趣,公职亦事已见,这是我这,我们可以在那个刚才介绍那个桐树叶的中国公益美术史里面看到他常常讲到这句话。




那当然大陆那个时候的政策也很强调这个东西,他们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罢工运动,就是说这些工这些专业的工人,因为他们有一种特别的能力,这个能力叫e,就是他们懂得做艺术品工艺盖,懂得盖房子,懂得做陶瓷,懂得做顶,所以那个皇帝实在是统治政治搞得乱七八糟,腐败不堪,所以这一批工人就执意事已见说你如果不再改革政治的话,我们集体罢工,我们不再做了,好公职意思当然这句话很简单,不会是那么不会,我们很清楚知道当时的情况到底是怎么样,可是我们看到公的确在当时是一个社会里面有影响力的一个阶层,还有就是他们执意是他们是掌握着创作艺术的能力的,所以公益这两个字在这里连在一起了。




公职艺事一件,他们是专门做艺术的这群人,这艺这个字很奇怪。各位知道艺术的艺这个字其实是草字头,它最早的这个字你在词书里面去查,你会发现它其实是农民种菜种得很好的一种方法,就是我们今天园艺的艺那个字的来源,可是他现在被转移过来作为艺术的艺,其实他最早是讲植物艺这个字是讲种植物种得很好的那种能力跟技术,叫艺,现在把它转移过来作为一种艺术。所以春秋战国的艺这个字本身它的意义开始扩大。甚至我们现在讲礼乐社退这一类东里音乐一定要学,有音乐课。




射大概是军训课,就是射箭这种东西,军训这方面,这种履约射育,驾车一定要考到驾照,会懂得驾车越射育。书就是文字的记录数,是算数,所以你大概可以看到当时的知识分子所谓的事一定要有6亿,一定要受六种的学科的教育,那这6亿其实就六种能力,六种专业的能力。所以这个字的艺术,这个字的那个意识慢慢开始扩大。大概就在全球战国,尤其孔子的那个时代,对意这个字有了一些不同的解释。公考公纪里我们第一个看到有了专业工艺的分类,而且是以物质作为基础,非常类似今天西方的一个重新分工的方法。像美国现在去读美术系的时候,已经不是说你修油画,他修这个,什么雕刻不是这样子说他修精工 Meta work,他修 five r,就是纤维,所有跟纤维类的东西有关的,所以他都是用材料分工了,所以是一个非常新的一个观点。




在这几年回来的学生全部都修美术系的,美国美术系的课都是物质分工,非常奇怪的一个改变,而这个东西刚好是考公记里的分工,考公记也是这样分的,就它分成这样的几个项目,这是第一点。第二个就是说公 e 在春秋战国时候,在社会上有了它的足够的一个力量,那下面我想我们用一个东西来做这个部分的总结,就是考公器里面讲到什么叫做功,他对功的某些定义,我不知道是不是早期的人类在文字的使用上有很大的难度,所以他们把文字做得非常非常的精简,因为精简所以增一字不行,简一直不行。




我一直觉得这几句话这么多年变成我自己在探讨艺术史上很重要的一个指标,我觉得它可以在几千年前定出了这样的一个规则,到今天我们都觉得非常非常的精准。它的精准包括他提到三件事情,这三件事情都是建在艺术史上不可或缺的,所以我也用它来作为我们第一个阶段对于艺术的这个起源的一种解释,他们认为什么叫做公,这个公就是我们刚刚讲那些专业做公益的这些技术的艺术家、artist,如果我们用今天的话,就是这艺术家他的第一个条件是智者创物,有观念的人叫做智者,聪明的有观念的人他可以创悟,他会做出一个过去没有的东西出来。




好,这是第一个条件。 creation 创造,它是创造,所以你第二个就远不如第一个,第一个是创造性的,所以我们刚刚讲说那个,第一个拿着石头去敲一个石头,做出那个形状,即使做得很差很差,他就是知者创物,因为他有观念,所以他第一个是在讲创造性,对于物质的创造,因为过去没有从无到有是最难的东西。




好,可是光是这样的人不行。第二种人叫做巧者,树枝巧是手很巧,对不对?技术很好的人,所以那个刚才讲那个第一个创造力很强的人做出的那一个石头打出来的刀打的不是很好,跟他有观念,所以另外一个人手工很好,帮他继续做,做得非常精致的一把刀出来,瞧着树枝树有一种继承的意思,他创造了我继续做,所以我们看到他在这里对艺术史的定义是非常精彩,他认为不可能是一个人完成,第一个人做出来,它是一个观念的创造者,所以在技术上需要有更多的人慢慢去琢磨,把它发展到更完整、更成熟的地步。




这些人叫做巧,可是他并没有认为巧是比知者,巧者比之者强,他第一个讲的是知者,因为观念的创造比技术的掌握还要难,就是能够在观念上有大突破的人,在历史上其实没有几个我们看到艺术史上这种大的创造性的人,比如说我们谈到乔托,我们谈到塞上,他们都是在历史上有大观念突破的人,那接下来有人会延续这个观念。比如赛上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所以现代主义好多人都从他发展出流派,马蒂斯、皮卡索都从赛上发展,所以赛上成为一个知者,他是创悟的人,那后面是很多瞧着从它发展出东西,瞧着树枝好。




第三个原因又加入守之史,时间,艺术史不能没有时间,时间是一个刚才讲的记忆的累积,一代一代不断的加入进去,最后才有所谓的功。所以我觉得这一套公式变成我觉得非常精彩的一个东西。在考公绩、周立考公绩这么早的年代,我们对艺术的一个起源的了解,对艺术发展的了解,它不偏于个人创造,也不偏于技术的发展,不偏于观念,也不偏于纯粹的物质,它其实是一个新物蛮合一的一个状态,就是他强调观念的创造,他也强调手的技术,然后他还强调不止观念跟手的技术,同时必须在很长的时间慢慢去发展成为一个东西。这也是为什么我刚才讲到我瞒强调我们要上艺术史,而不是艺术欣赏。因为史本身有环节的连贯关系,就是它是一环扣一环的,每一个艺术史上的高峰都要感谢前面很多的准备期,不然它会掉到一种天才论的情况。我们做唐朝出了这么多的诗人,随便一个招牌掉下来就打死好几个伤诗人,那个好像中国最好的诗人全部在唐朝都生下来了。




可是事实上如果你从文学史的角度来看,还有多长的 300 多年去准备那个文字的精炼度,四六的篇文,这些东西一直准备,最后到唐朝水到渠成。所以这样子看艺术史根只看片段的那个大天才的出现,它是不一样的,因为它有一个手之式的这个过程,所以每一个天才的出现其实是一段历史的总结的一个代表者。就李白必须感谢在 300 年的魏晋南北朝里面有这么多文字上的实验,帮他把这个才情发挥出来,所以这样子来看,我们看到守知识是 3 第三个非常被重视的条件。所以我们今天常常看到艺术上有时候偏重在观念。我们在讲西洋美术时,各位记不记得录像是很偏重在智者创物对不对?他从来不关心什么乔者素质,所以没事他就搬一个小便池来把你吓一跳,就他就是一个观念艺术者,所以它可能只是考公器里面的一种调整。树枝是那个手好的不得了的,就能够把技术达到精致的不得了的。新古典主义里面强调说要能够把某一种形态掌握到最精准。学院派后来就是强调这个东西技术的一个能力,它反而忽略观念的创造性。像安格尔后来反对印象派是因为他觉得画画一定要用这样的一个方法,可是印象派已经是一个观念的创造了,所以乔者反而去反智者的创悟,所以也发生了艺术上的一些问题。所以如果我们拿这个公式来看,我们就会发现其实一个真正最精彩的时间一定是这两者都有。




所以像西方的文艺复兴,各位上过西洋美术史的文艺复兴,米格朗基罗这一类的人是乔者,他们的手工极好对不对?他 23 岁可以做圣母胞耶稣实体这么精致的东西,可他后来就可以有观念的创造,他做很多突破性的这种发展,甚至他没有学过绘画,去画其实定教堂的笔画,这跨越领域,从雕塑跨到绘画的这个领域的部分去,所以他们同时扮演了智者创物跟乔者树枝的这样的一个关系,阿文熙也是,所以文艺复兴变成了他的一个高峰期。




所以凡是艺术史的最完整的时期,它不会只偏观念或者只偏技术。相反的,他会把手物值、观念、技术这个循环线再把它拉在一起。可是你我会发现我讲了半天好像没有考功绩这三句话更好,智者创悟、翘者树枝守智诗就这么简单的定义到这么没有几个字就把它定义清楚。所以后我一直觉得所谓的原点的精彩,就是因为当时的人类思考非常的单纯,然后他不会用乱用字的,所以那个字都可以精准到这种程度,这是为什么?我想在课程里除了介绍当代的很多的艺术史家写的书籍之外,我也蛮希望各位有空的话,其实像这样的东西翻阅一下,有时候在里面会得到很意想不到的一些效果,就是几句话像格言一样的,那变成艺术史的一个最好用的公式。所以在第一个部分谈艺术史的公式的时候,我还是用考公器这三句话来做一个总结。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23冷云

    昨天还与人谈到,将来或是AI的天下,甚至开始怀疑以后人类是否还有必要去学绘画,因为AI也可以轻而易举地画出你想要的。而今天听到蒋勋老师的课,坚定了我的想法,人工智能再发达,它始终不如人类的心思灵活,或者说,一个人用心去画一幅画,是有感情和灵魂在里面的,而AI没有,它可以高效率地量产,却永远代替不了人类的情感,因为它没有心,没有灵魂。人类作为一种有血有肉有心的生物,他们的精神世界是无法依靠没有血肉,没有灵魂的东西存活下去的。

    1730101rkvv 回复 @23冷云: 物以稀为贵。

  • 小何何_lq

    花了这么多钱都不配拥有配图嘛有的专辑甚至文稿也没有,有点难过!

  • 青梅猪酒

    和氏璧是不是说他换了国君然后才去献的,应该不是换国家

  • Jinjing_vn

    这个专辑声音怎么这么弱,可否调整一下

    听友334346463 回复 @Jinjing_vn: 我也发现,这个专辑声音非常弱

  • 13702365qud

    蒋老师讲的很好

  • 大圣齐天620

    这个专辑音频怎么声音这么轻?

  • 风物长宜放眼量1314

    古代科技名著《考工记》出于《周礼》,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其中有一段文字: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其意思是:具有大智慧的人创造了有利于人类活动的美丽器物,心灵手巧的人把制作过程记录了下来,保持着前人的制作传统可以称之为良好的工匠,他们做的各式各样的美丽器物都是具有大智慧的人所做的啊!——网摘

  • zceime

    智者创物,巧者术之,守之时

    zceime 回复 @zceime: 出自周立 考工记

  • 菡萏其华

    每个石头下面,都有一个等待着被唤醒的生命;同样如此,每次书写背后,都有一个等待着被唤醒的生命。

  • 泥嚎鸭嘿嘿

    喜马拉雅吃相太难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