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一、知识点
1.包袱:
包袱,英文是baggage,是相声的术语,指的是经过细密组织、铺垫,达到的喜剧效果。包袱是逗笑观众的主要部分。
2.流觞曲水:
流觞曲水,亦称流杯曲水或曲水流觞,是旧时上巳节的一种饮宴风俗,其大致方式是众人围坐在回环弯曲的水渠边,将特制的酒杯(多是质地很轻的漆器)置于上游,任其顺着曲折的水流缓缓漂浮,酒杯漂到谁的跟前,谁就取杯饮酒。如此循环往复,直到尽兴为止。文人则将此俗发展成名士雅集--酒杯停在谁的面前,还得赋诗一首,其乐趣略同今人的"击鼓传花"或"丢手绢"。魏晋时,文人雅士喜袭古风之尚,整日饮酒作乐,纵情山水,清淡老庄,游心翰墨,作流觞曲水之举。这种有如“阳春白雪”的高雅酒令,不仅是一种罚酒手段,还因被罚作诗这种高逸雅致的精神活动的参与,使之不同凡响。
东晋永和九年(353)三月初三,大书法家王羲之与名士谢安、孙绰等四十余人宴集于浙江山阴(今绍兴)兰亭,作流觞曲水之戏,所谓"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这些吟咏之作被编成《兰亭集》,由王羲之作序,成为我国书法艺术史上的瑰宝。
据记载,类似上巳曲水之类的"雅事",其余韵一直蔓延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而"禊赏亭"、"流杯亭"之类的景致,迄今还可在北京故宫、绍兴兰亭等处可见,不过均为在石基上凿成迂回曲折之沟槽的微型景观,无复王羲之笔下"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那种大自然的情趣了。
3.兰亭集序都有什么版本:
《兰亭集序》(褚遂良摹本)、《兰亭集序》(虞世南摹本)、《兰亭集序》(冯承素摹本)、《兰亭集序》(欧阳询摹本)、《兰亭集序》(欧阳询楷书版)、《兰亭集序》(宋仁宗版)、《兰亭集序》(赵孟頫摹本)、《兰亭集序》(文征明版)、《兰亭集序》(董其昌摹本)、《兰亭集序》(八大山人版)等。
二、金句/精华笔记
1、是没有一个是王羲之的真本,那么他们也学习王羲之那种涂涂改改的感觉,就是保留了原来草稿的感觉。
2、我相信王羲之如果地下有知,并不希望别人模仿他喝醉了酒以后兴之所致写出来的东西。
3、我们甚至不一定要到浙江的绍兴去寻找古代的 1700 年前的兰亭,我们其实就在我们自己的身边,走到山野里面去看崇山峻岭,看茂林修竹,我想兰亭就在你的心中。
三、全文逐字稿
我们介绍了中国书法史,或者说中国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一位人物王羲之。我们有一点希望能够把王羲之从比较狭窄的书法家这个位置放大,成为中国文化上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位文人。当我们用到文人这个字的时候,我们说的不只是他的学问非常好,同时也可能包括了他的一种生命价值,一种胸怀。例如说我们现在常常会说这个人是一个很有名的学者,如果是学者可能说他学问很好,可是我们也常常觉得学者在大学里教书可能也会被知识限制住。可是当我们说王羲之是一个文人的时候,文人有一种生活的品位,有一种潇洒,我们会觉得文人绝对不等于学者,所以这里面的差别也许会让我们思考一下,就是我们会觉得这是一个很严格的学者,那么他做学问功夫很好,做学问做得很好,在大学里教书并不说明他可能很懂得生活,可是王羲之是非常非常懂得生活的,所以我们在他很多的书法作品里面,不只是感觉到他书法的美,同时也感觉到很多的书法。
像我们前面介绍过的快学识情贴是写给一个好朋友的信,而这个信里面说明下了一场大雪以后,雪停了,太阳出来了,阳光照在白皑皑的雪地里,他感觉到好快乐那个感觉,那么这个时候他所表现出来的心情就绝对不只是一个学者的心情。我相信所谓的文人是有比学者更宽广的生命品质的,那么这一点是现在一般人有时候比较难去分辨以及了解,我们也借这个机会特别希望让很多的朋友理解到像王羲之这一类我们称为文人的,那文人这两个字,甚至在西方的文字不容易找到同样的名词,那最主要是说,也许在西方有所谓的学者,有所谓的知识分子,可是在中国的文化史上讲的文人就不只是学者,也不只是知识分子,因为知识对他们来讲不应该构成一种包袱。
如果我们今天看到一个大学非常有学问的教授,教学也很认真,可是生活很贫乏,或者说生活里面没有一点点美的感觉,没有性情,没有乐趣,我们觉得这样的一种人,我们并不会在他的身上加上文人,可是在中国古代的文化史上,大概文人一定要有一种生命的领悟,王羲之也好,王维也好,苏东坡也好,这些我们愿意叫做文人的。
这个文人这两个字一定代表了他能够把知识化到生活里面,构成一种生活的美学,他们懂得吃,他们懂得玩,他们懂得一种生活的乐趣,他们作为人来讲是有趣的。我们会很想亲近文人,可是我们不一定很想亲近一个很严肃的学者,我想这是非常不同的。所以古人说,如果你接触了一个教学上非常好的文人,我们会说如沐春风,好像是在春天的微风里的那个快乐。那么这里面绝对在说明一个真正有学问、有教养的人,学问教养不会让别人觉得害怕,不会让别人觉得有压力,相反地是如沐春风。
那么因此我们在介绍了王羲之很多的有名的书法的帖,以及介绍了他成长的经验之后,我们也许要有一个特别的单元来谈他一生对中国的文化影响最大的一个伟大的作品就是兰亭序。我想很多的朋友大概对兰亭序一点都不陌生,如果你是学中国古典文学的,我想对兰亭序的文字会非常非常的熟,因为它是一篇漂亮的不得了的文章。那如果你是喜欢书法,喜欢艺术的,我想对于各种版本的兰亭大概也有很多的认识,所以我们就会发现兰亭序不只是文学上的瑰宝,也是书法上的珍品,就是它同时跨越了很多不同的领域,可是今天我要跟大家讲的兰亭,我想更重要的是追本溯源。
我希望告诉大家在东晋这个朝代墓地,这个皇帝墓地的时代,东晋墓地的时代永和九年,那古代的纪年,永和九年这个皇帝的年号,永和九年就是西元的 353 年,这一年的春天,农历的3月 3 号,大概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阳历的4月初,可能就是清明节前后。我们知道在浙江绍兴的西南边的城外,大概 14 公里的地方,有一片风景非常优美的地方,那个地方叫做兰主山,那么当时就有一批文人到那个地方去玩。所以我想兰亭序的背景其实是很有趣的,就是经过一个巨大的战乱,我们前面讲过王羲之的背景其实是在战争流亡当中,我们介绍到他的丧乱帖,我们介绍了他的品友埃霍帖。
那么这个从山东北方迁到浙江的家族,有多少人在战争里死亡,有多少悲惨的事情,包括北方祖先的坟墓都被挖掉了,所以稍微地偏安江南之后,某一个春天,忽然觉得心情很好。那么我的意思是说,也许在特别战乱的悲痛跟忧愁当中,感觉到能够有一两天很美好的日子,他会特别地珍惜。所以那一天天气很好,所以就有 41 位文人,他们往城外去了。城里面是一个繁华的地方,商业区很热闹,可是文人通常很奇怪,喜欢离开热闹,喜欢到城郊外去。比如说如果我们今天住在台北市,也许到天气特别好时候,我们就想到他附近的阳明山上去走一走,因为想去亲近自然,我想这也是中国古代文人很特别的一种追求,就是他们会觉得人要保有一种真正胸怀上的豁达,必须不断地走向自然,自然才是生命最高的一种追求。
所以每一年的农历的3月 3 号有一个节日,这个节日也就是所谓的休息,修行的修息这个字现在我们比较少用了,就是一个契约的契旁边加一个一字边,所以休息这件事情现在一般人不太容易理解是在干吗?我们知道古代的人都相信冬天是一个沉闷的、忧愁的、感伤的,甚至有一点生命毁灭的季节,所以到了春天来了,国立的3月 3 号,所以大家要去穿起比较轻松的衣服,走到山林当中去拜天地,拜山川,然后能够让这一年里面的一些比较沮丧的或者不快乐的事情能够让它去除掉。所以休息有一点是祭拜山川,然后去祈求来年这新春能够是很好的一年,这个叫休息。所以当时就有 41 个文人走向了兰亭,然后在那个地方游玩。那么所以这个文章的出现是跟这个事件有背景的。
我们陆续再跟大家介绍整个兰亭这个文章跟伟大书法的来源,我们谈到了王羲之最伟大的作品兰亭序,知道有多少听众朋友在年轻的时候,青少年的时候都临摹过兰亭,那么兰亭不止在整个华人的文化里是有这么高的代表性,甚至在日本我们看到日本的书法家,一代一代的书法家也都以临摹兰亭作为最高的一种追求,好像兰亭变成了一个最美的一种标杆。
所有的人追求文章的美、文学的美、书法造型的美、线条的美,都要追溯到兰亭。可是我想我自己在阅读兰亭,我觉得兰亭最美的其实是一种人的情怀。因为我们看到这一天有 41 个文人里面包括了当时一代的精英,比如说大家非常清楚知道的一位文人就是谢安。谢安在当时是一个辅佐朝廷的一个大官,那么他也是王羲之的好朋友,那一天他也在场,还有孙绰,孙统可以说是一时之选,就是最优秀的人都在这个兰亭。
所以在兰亭里面王羲之的文章说群贤毕至,所有最优秀的一个时代里面最优秀、人品最好、学养最好的人,那天都参与了这个春天的盛会,所以他们走到了郊外,走向了山水,走到了山林当中,然后在那边他们喝喝酒,唱唱诗。所以那天没有带乐队去。比如说我们知道很多的文人聚会的时候,可能会请一个乐班来演奏音乐,可是这些文人他们会觉得我们自己唱诗也很好。所以王羲之的文章里说,一商一勇已足以畅叙幽情。一伤是喝一杯酒,伤是酒杯的意思,一伤一涌,勇士唱歌。古代的诗是用唱出来的,所以喝酒唱歌一足以畅叙幽情,也可以把心里面很多的感情很彻底地表达出来。
所以这些人他们在整个的山林当中以兰亭序的描写,这是非常美的一个环境,有崇山峻岭,望出去一层一层的山峰跟山岭,所以说崇山峻岭,而走在这个山路上,全部两边都是很高大的树木以及修长的竹子,所以王羲之说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繁茂的树林,修长的竹子,旁边还有清流急湍,就是旁边有溪流,溪流是流在充满了石头的河床里,所以这些水流的很快,水跟石头碰撞,就会有很多哗哗地声音,非常美的这个声音出来。那么这些文人又引导了这个水做成了所谓的流觞曲水。
我们现在比较不容易理解,就是当时他们文人喜欢喝酒,那这种酒是要温的,温过以后喝的,所以就有一些人替他们温这个酒,然后他们因为散在树林当中,在唱诗,在游玩,所以这个水就变成弯弯曲曲绕过树林,然后上面有人烫了酒以后,就把酒装在一种杯子,叫做伤,这个伤是可以浮在水里的,所以他们就坐在水旁边唱诗读书,那么这个酒杯留到他们旁边,他们就拿起来喝,这个叫做流觞曲水。
我想那个时候的文人是蛮懂得生活的,我们今天要喝酒的话,大概拿个高角酒杯,你还要杯不离手,可是那个时候他就坐在水边,然后那个酒杯就漂在水里,所以流觞取水等于是当时文人玩出的一种游戏。那么所以王羲之觉得那一天实在太开心了,好像在战争当中,所有战争的恐惧,战争的痛苦,家人的死亡暂时都忘掉了,所以他特别描写那天的天气也特别地好,这一段大概是兰亭里最美的文字,他说是日夜。这一天天朗气清,天非常的明朗,非常的开朗,空气非常的干净,天朗气清,汇丰和畅,那个吹过来的微风一点一点的吹在身上,非常的舒服。在这样的一种自然环境当中,王羲之说,仰观宇宙之大,抬头看到天空这么巨大,宇宙这么大,好像所有人世间小小的不快乐,这个时候都可以遗忘了。
好,所以有时候我们会特别觉得我们在都市里住久了,人跟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有时候会挤在一种人与人的是非当中,琐琐碎碎,非常地不容易开朗。那因此你会劝这个朋友说,天气很好,你到阳明山走一走,那么走在山上看到宇宙这么大,这么大的宇宙,还要去计较小的事吗?只是因为车子跟车子插撞一下就要吵得一塌糊涂吗?就觉得好像不值得这样计较。所以王羲之的仰观宇宙之大,茯察品类之盛,然后他看看身边都是最优秀,有学问有人品的人,那么觉得好快乐。
就是如果你一生结交的朋友都是这么有人品的,那么谈吐这么好的,那么为什么还要计较什么事情?所以我们在这里看到王羲之的兰亭里面书写出了生命里面最美好的这一面,可是不要忘记他的背后真的是战乱。所以王羲之的兰亭其实是有一个悲哀的背景,在巨大的悲哀的背景里,因为天时地利人和,我们说天时是这一天天气特别好,春天地利是因为在山阴兰亭这个地方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它的环境特别好。第三个人和,是说周边的 41 个人,包括王羲之在内,都是一时的精英,天时地利人和,所以王羲之开心得不得了,那么大家喝着酒,喝着酒,就有一点喝醉了,那每一个人都在写诗,最后旁边是有人把他们的诗都记录下来,所以就决定说为了纪念这一天的盛会,大家可以聚在一起这么开心,所以决定要把这个诗集出版,那出版前面就要写一个序,那大家就推来推去,说谁应该写这个序。
那么所有的人都公认王羲之这个时候是他的学问人品最好的时候,大概他四十几岁,还不到 50 岁的年龄的时候,那么大家都认为说王羲之最适合写这个序,而且书法又漂亮,就替他磨磨,说王羲之你来记录今天的事情,来写一个叫做兰亭序。所以我们说兰亭序等于是这个诗集,这个出版品的一个序言。
那当时王羲之传说已经喝得有一点微醺,有一点醉了,那么醉的时候我们会觉得适不适合写文章,因为有时候喝醉酒的时候,头脑不一定是非常的清楚,还有喝醉酒的时候手可能也会抖,不一定写字很漂亮,可是很奇怪,我们看到酒有时候也会释放人最内在的潜能。王羲之结果在韦勋的酒醉的状况写出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篇有名的美丽文章,根排名在第一的伟大书法就是兰亭序,那么因此我们现在看到的兰亭里面涂涂改改其实是一个草稿,他也写错字,也会写白字,他就把涂掉重新修改。因为是一个草稿,所以我们会觉得中国的书法,为什么会觉得草稿有的时候比写出来的工整的书法还要漂亮?因为兴之所至,因为它没有做作,它是纯粹的一种最自然的表现。
我记得好几次到绍兴的兰亭,现在在那个地方有日本人赞助修建的一个书道博物馆,可是每次走在那条路上,都会不自主地开始背诵起。从小读的这一篇王羲之最有名的文章就是兰亭序,一面走一面会看到旁边的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会看到旁边的溪流,所谓的清流集团应带左右,我特别选了一个春天到兰亭去,所以也会感受到王羲之讲的那一天是日夜天朗气清,汇丰合唱,仰观宇宙之大福,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集视听之余那种快乐。
所以我想如果有朋友到绍兴,导师不要错过,能够走一趟兰亭,它不只是有一个书到博物馆,它最主要是道书。到博物馆之前,他修了一条小路,这条小路叫山引到尚。那么因为当初王羲之这篇文章描述的是走在路上的那个感觉,所以这些文人,他们非常自在的躺仰与山水之间,那么表现出他们文人的一种在乱世当中坚持着美的信仰,坚持着生命价值的这种信念。所以王羲之写完这样的一篇文章,据说等他酒醒了以后,他自己看了也吓一跳,怎么我写出了这么美的文字,怎么我写出了这么漂亮的书法,他想再写一次,结果写出来都没有那个草稿更好,所以我们特别注意,现在保留下来兰亭序我们一再强调它是一个草稿,因为是草稿,所以下笔的时候非常的随意自然,里面涂改就涂,改,错字就错字,那有漏掉的字再补上去的,也就随他去了。
所以我想我们一生大部分的时候,我们活得很辛苦很累,因为总是为别人在看我们,我们去活。可是如果你写出你自己最想写的东西,犯一些小小的错误,有错字也没有关系的时候,我想这样的自在是非常非常难得的。所以其实很多朋友有时候问我说,为什么兰亭这么有名?那初学书法的人有时候甚至觉得是不是这篇文字并没有那么工整,可是我想兰亭的友名被称为中国行书第一,我们说行书,就是说信之所致的,像行走一样,像散步一样的笔法,它是非常追求自由的,如果我们要把行书写的刻板,就不是最好的行书了,那兰亭是被尊奉为中国行书第一名的这样的一篇伟大的书法,所以我想大家在读它的时候,特别可以感受我们前面所介绍的背景。
至于兰亭,我们知道因为它变成了王羲之传世最有名的书法,所以其实到了唐太宗的年代,我们知道所有的人都以永有兰亭作为一个最伟大的收藏,所以所有人都渴望能够拥有。兰亭原来是人间的一个最美的东西,可是美当它变成了价格,变成了有名之后,名利之心反而掩盖了兰亭原有的意义。所以我们看到了唐太宗这样一个有名的帝王,最后搜求天下谁收藏了兰亭,那么这里面就传说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而这个故事在历史上流传了很久,我们不敢确定说它一定是 100% 真实,可这个故事大概说明蓝鼎有名到什么样的程度?因为据说唐太宗以拥有王羲之的字为荣,他就希望能够把所有王羲之的字都搜集到,可是据说他搜集不到兰亭,他就不快乐。一个统治者,一个握有权力的人不快乐,底下的人大概都会努力的想要奉承他,希望帮他找到兰亭。
所以在唐朝就流传了一个故事,就是萧毅专栏停图萧,这个风萧萧的萧翼是鸟的翅膀那个翼,萧翼这个人其实是唐太宗手下的一个,用现在的语言来讲,大概是调查局里面的人物,就是帮唐太宗去找唐太宗要的东西的。其实他是有秘密任务的,可是他就伪装成一个文人,那他的任务就是要去找兰亭,所以他一辈子也在练书法,把王羲之的书法练到非常好。因为你王羲之的书法练不好,你无法认识当代的大书法家,因为我们知道喜欢兰亭的人一定是爱书法的人,所以它就有一条线索,去找到跟王羲之有关的这些书法家。可是这个故事其实有时候读起来蛮有趣,我想我们今天的调查局的调查员,大概很少有人会为了找一个东西去苦练书法,而且要把王羲之的字写到非常好,可不是容易的事情。最后萧易就知道王家有一个后代,后来出了家,那么在故事里叫做变财和尚辨别的辨才能的才,肖毅也不能确定兰亭是不是在他的手上,可是觉得有极大的可能,所以就跟辩才变成了好朋友,变成好朋友,常常在一起谈王羲之的书法,一起写字,最后变成了知己。我们知道你要骗一个人,你要把对方变成知己,你就很容易骗他了,因为变成知己以后,他就相信你了,所以变成了这么好的朋友。而变财和尚也觉得萧毅写王羲之的字写到这么好,真是不容易,虽然是一个朝廷做官的人,那么最后有一天,大概夜晚,两个人弹王羲之的字,弹得很开心,辩才和尚就有一点忍不住了,他就透露了一点口风,他就跟肖毅讲说,你一生写王羲之的字,也可以说写到惟妙惟肖,可是很可惜,有一个东西你没看到,你没有看到难听,你如果看到兰亭,你的书法会进步更快,那么意思是说辩才好像看过兰亭,因为看过兰亭,所以他的王羲之的字,那个功夫境界都会更高,而宵益是达不到的。
好,我们在这里就可以看到,人一旦有要炫耀之心的时候,就露出了马脚,也露出了他的致命伤。所以萧毅是非常聪明的人,马上就听出这个话当中已经透露出辩财可能受到了难听,所以萧毅就用了一个计谋,就是激将法。他就跟辩财和尚叹了一口气,说啊,不要谈兰亭,兰亭绝对不在人间了,兰亭如果在人间,怎么可能到现在大家都没有看到,所以这个东西一定是在战争里面,战乱当中可能就毁掉了,所以不要谈兰亭了。那如果兰亭在,我当然很希望看到那,可是我想是已经不在了,辩才和尚这个时候就几乎要上当了,那我们看到这个故事其实是非常诱惑人的,就是到底这个卞才和尚有没有中计,有没有被萧易骗去了兰亭,那我们看到这个故事就变成充满了有趣的悬疑的戏剧性。
我们谈到了王羲之的兰亭,我们提到了这个历史上最有名的一篇书法,一篇伟大的文学,在王羲之去世以后就在人间流传,也有人说他曾经流传到王羲之第七代的后代的孙子就是智勇和尚手上,那之后也就不知所终了。所以一直到唐太宗的年代,许多人都在到处找兰亭,可是都找不到,变成了一个神秘的一种失踪。
那我们也提到了当时唐太宗手下有名的一个大臣叫萧毅,那么他就努力地练王羲之的刺,苦练王羲之的刺,为了去寻找兰亭,那么最后借着他写王羲之的字,写到非常好的状况,就认识了当时另外一个写王羲之字的和尚,叫做变才,变才和尚变成了好朋友。那么在某一个晚上,当辩才提到了兰亭的时候,肖毅就假装说兰亭已经不在人间了,那么辩才就有一点被激将,因为兰亭果然在辩才手上,可是他知道所有人都在找兰亭,所以他就不敢透露,让别人知道兰亭在他的手中,所以他隐瞒了一辈子。我们知道一个人隐瞒了一辈子,一个宝物是蛮难过的,就是如果今天有一个全世界最大的钻石锁在保险柜,我大概就很难过。我们常常说,唉,这个人怎么那么笨,这个钻戒带出来一下就被人家认出来了。可是有时候很奇怪,就说因为你拥有一个珍宝,你不给别人看到,不让别人知道,也蛮难过,所以辩才就把兰亭藏起来了。
可是现在碰到了萧毅,他觉得萧毅是一个知企,是一个跟他一样懂得王羲之的字的好处的人,所以他就有一点想要炫耀了。最后他就跟肖毅说,我不跟任何人讲,那现在叫小和尚把庙的门都关起来,极度的机密,不让任何闲杂人等进来。然后他就说,我给你看兰亭,兰亭藏在梁上,我们听这个故事,我常常觉得简直像打问信密码一样,所以他就派人爬到大殿的梁上去,最后把这个兰亭取下来,然后就给这个萧翼看。那萧翼其实是有一点半信半疑,因为已经这么长久人间找不到兰亭,所以也觉得到底是真的兰亭,还是伪造的兰亭,还是别人临摹的兰亭。结果仔细的看,因为他受过很好的严格的训练,他看到上面所有的笔法,他知道确定是王羲之的兰亭,萧易就把袖子里面一直藏着的唐太宗征昭兰亭的诏书拿出来。那皇帝的诏书一拿出来,这个辩财和尚是要跪下来的,立刻奉旨接诏,然后就把兰亭献给了唐太宗。
这个故事在唐宋以后,在中国的历史上流传了很久,可是我也希望很多朋友知道,这里面有很多的辩论。有人一直不赞成这个故事,认为这个故事是后人捏造的,大概有点像丹布朗写这个达温器,密码很多,并不是历史真实的故事。最主要很多人认为,唐太宗以一国之尊,国君之尊,大概还不至于这么,其实蛮卑劣的。
我们说萧逸传兰亭赚,是有点骗人家的意思,把人家都能赚到手中,把人家骗来这样的故事,可是因为这个故事太充满戏剧化了,所以大家都很喜欢这个故事,也变成了民间传说小说,甚至变成了戏剧,那因此我们不知道这个故事的真假,可是至少我们断定一点,就是说今天在全世界,特别是台北故宫收藏的各个不同版本的王羲之的兰亭,没有一件是王羲之真正的真气,都是临摹,特别是我们知道唐太宗大概真的得到了兰体,什么方法得到?是不是刚才萧毅骗来的?这个我们不敢断定,可是唐太宗大概真的拿到兰亭,因为他就让所有的大书法家临摹兰亭。
所以我们今天可以看到唐朝的楚绥良林的兰亭,欧阳巡林的兰亭,冯橙素林的兰亭,神龙本兰亭,我们有各种不同版本的兰亭,那么比较起来都大同小异,因为措辞涂改的部分都一样,是没有一个是王羲之的真本,那么他们也学习王羲之那种涂涂改改的感觉,就是保留了原来草稿的感觉。
可是我想大家都知道一个草稿,真正的草稿是信之所致的,所以写的时候其实非常的随意,非常的率性。可是所有人把王羲哲的兰亭奉为国宝的时候,去临摹的时候一定是比较紧张的,所以我也相信我们今天其实看到所有临摹版本的兰亭,虽然都是唐宋大书法家的兰亭,可是其实里面一定离原来的这个王羲之的兰亭还有一段距离,所以因此可能很多朋友听到这里会觉得有点失望,就是讲了半天,我们最后看不到王羲之的臻本的兰亭。
可是我有时候跟很多朋友谈到这件事的时候,我会讲,我觉得真正的兰亭在哪里?我相信真正的兰亭在我们的心中,我们如果对那个春天有过向往,我们对那样的茂林修竹、崇山峻岭有过向往。我们曾经对那 41 个人在大自然里面的一商一勇有过向往。我,我们对这些文人对大自然的情怀有过一种向往,我相信你的心中就有兰亭。所以我觉得很多朋友临摹兰亭,其实不必在意自己的笔法是不是要跟王羲之的兰亭一模一样。我相信王羲之如果地下有知,并不希望别人模仿他喝醉了酒以后兴之所致写出来的东西,我想王羲之一定希望我们活出我们自己,美是回来做我们自己。王羲之所以美,是因为他做了他自己,那我们今天如果真的懂王羲之的境界,我们也就回来做自己。我们甚至不一定要到浙江的绍兴去寻找古代的 1700 年前的兰亭,我们其实就在我们自己的身边,走到山野里面去看崇山峻岭,看茂林修竹,我想兰亭就在你的心中。
王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