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 解读王羲之六幅书法代表作

78 解读王羲之六幅书法代表作

00:00
35:20

78 解读王羲之六幅书法代表作


一、知识点


1.中秋帖:


《中秋帖》,又名《十二月帖》,传为东晋书法家王献之创作的草书书法作品,纸本手卷,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中秋帖》原为五行三十二字,后被割去二行,现仅存三行二十二字。释文曰:中秋不复不得相还为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无款署,有明董其昌、项元汴,乾隆等人的鉴藏印跋。


《中秋帖》字形大小正斜组合,行草相杂,书法古厚,墨彩鲜润,字距布置紧密,运行流利,连断往复。整幅字守中线,行间透气,齐头平脚,气韵贯通,雄浑奔放,气吞万里。


《中秋帖》于清乾隆时被收入内府,与《快雪时晴帖》《伯远帖》号为“三希”。


2.快雪时晴帖:

《快雪时晴帖》传为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创作的行书书法作品,纸本墨迹,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快雪时晴帖》全文共4行,28字。它是作为一封信札写就的,其内容是作者在大雪初晴时以愉快心情对亲朋友人的问候。其中或行或楷,或流而止,或止而流,富有独特的节奏韵律。其笔法圆劲古雅,无一笔掉以轻心,无一字不表现出意致的悠闲逸豫。即使偶尔重心忽左忽右,全局依然匀整安稳,不失平衡的美感。

《快雪时晴帖》被誉为“二十八骊珠”,被古人称为“天下法书第一”与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被乾隆合称为“三希”,且此帖列于首位。



3.伯远帖:

《伯远帖》是东晋书法家王珣创作的行书书法作品。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伯远帖》是作者给亲友伯远书写的一通信札,其行笔自然流畅,俊丽秀雅,为行书早期的典范之作。全篇随其本字之形,顺其自然之态,而又通篇和悦,自然一体,有如天成。

《伯远帖》是现今学术界公认唯一传世的东晋名家法书真迹,与《快雪时晴帖》、《中秋帖》并称为“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首的“三希帖”,亦被列为“天下十大行书”之一,排行第四。



二、金句/精华笔记


1、他作为一个皇帝,治理国家日理万机,这么繁忙的状况,他会不断地去练习王羲之的书法,搜集全天下王羲之的书法,造成历史上最轰动的许许多多的传说以及故事。


2、到他们这一代,他们就觉得做官也很无聊,因为政治那么肮脏,那么要跟这些肮脏的人每天相处也是够受的事情。


3、他们不太喜欢在官场里面来往,他们也不积极于名利,他们就常常游山玩水,能够很潇洒的交一些好朋友,能够去爬山,在水边去玩,然后读书写字,培养出我想中国文人最清高的一个风范出来。


三、全文逐字稿


我们要在一系列里跟大家介绍中国书法史上最重要的人物王羲之,我们也希望这一次对王羲之的介绍,不只是把它局限在书法家的角色,同时我们谈到他自己的家族背景,他在一个战乱的年代当中,如何培养出他自己的生命的价值,它生命的风范与人品。我们也提到了他的老师魏夫人如何把书法跟大自然的学习连接在一起,让他领悟一个点,可能是大自然里的高峰坠石,从山峰上坠落的一块石头。那么这个时候我想往昔之才培养出了他的很惊人的胸怀,这个胸怀包含了对大自然里面美的认知,对于生命的了解,对于自己生命的某些坚持,最后拿起毛笔来才写出了非常漂亮的词,否则的话我们很难理解王羲之后来在中国书法史上的许多的地位,几乎是不可思议的。例如说我们都知道王羲之在第四世纪去世以后,经过第五世纪、第六世纪到第七世纪,大概经过了将近 300 年,到了唐太宗的年代,我们知道唐朝最伟大的皇帝就是唐太宗,可唐太宗喜爱王羲之的字到了疯狂的地步,我用疯狂这两个字说,他作为一个皇帝,治理国家日理万机,这么繁忙的状况,他会不断地去练习王羲之的书法,搜集全天下王羲之的书法,造成历史上最轰动的许许多多的传说以及故事。




而唐太宗喜欢王羲之的书法,后来也变成中国历史上所有帝王的一个重要的传承,好像唐太宗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个帝王,那他喜欢王羲之,后来的帝王也都不敢不喜欢王羲之。所以我们举最简单的例子,我们知道一直到 18 世纪,我们看到乾隆皇帝,清朝的乾隆皇帝,在乾隆十一年的时候,他当时得到了王洵的博元铁,还有王羲之有一个第七个儿子叫王献之,献的献也是大书法家。王献之的中秋帖,就把王旬的伯远帖、王献之的中秋帖,以及王羲之的一个帖叫做快雪时晴帖,把这三个帖放在一起,成立一个堂,叫做山西堂,就是我们今天去故宫,不管在大陆的故宫,台北的故宫都会有一个堂,叫三西堂,三件西式珍宝,这三件西式珍宝里面最重要的一件就是王羲之的快雪时晴,所以因此我们大概必须了解一下,为什么这些权贵一时的君王会这么喜爱王羲之。




那么三西堂,当我去北京故宫去看的时候,他是乾隆皇帝自己的暖阁,就是冬天的时候有个生火的书房,旁边的一个小书房,很小的空间,那么也就是说乾隆皇帝收藏了几十万件不得了的东西,里面有玛瑙,珍珠什么所有的宝贝他都有,最重要的绘画什么他都有,可他待在身边,在天气冷的时候拿出来看一看,让自己很开心的三样东西,都是书法,而且都是王家书法王寻的,王献之的,特别是王羲之的,而这里面具有首位的就是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可是我们知道,如果今天要跟大家介绍快雪时晴,我会跟大家说其实他已经不是王羲之的正妻了,因为王羲之的字一般人都认为今天世界上已经没有真正他手写的真姬传世。




那我想大家一定会很疑惑,那我们怎么谈?王羲之表示我们今天了解的王羲之都是假的,可是我想我们对于假这个字可能要有另外一个角度的理解。比如说到了唐太宗的年代的时候,据说唐太宗太喜欢王羲之的词了,所以就不断把王羲之的字拿来给当时的大书法家看了看以后就要他们临摹。我们知道临跟膜是不一样,临是把王羲之的字放在旁边看着写膜。这个方法是用一张纸蒙在王羲之的字上面,用双钩,用很淡的墨去把它的边缘勾出来以后再填墨,所以我们叫双勾填墨,做出了一批的王羲之的字的模本。




那这些珍妻呢?传说里面都在讲王羲之的字,因为唐太宗太喜爱了,所以唐太宗在临终的时候死亡之前就有一个遗嘱,里面要求王羲之的子所有的子都陪葬昭陵,所以就在他的坟墓里殉葬。那今天昭林在陕西还没有打开来,所以我们不知道里面会不会有王羲之的真机,可是 1000 多年即使是真机也可能都腐烂掉,我们不能够确信我们将来还有没有机会看到王羲之的珍惜,可是我们今天看到的都是摹本,所以包括刚才讲到乾隆皇帝的三西唐里的王羲之的快学,实情是唐朝人的模本,就是当时他们是真正看过王羲之的快雪时晴,然后用双钩帖木耳的方法钩出来的,当然这样的作品跟王羲之的作品原件一定不一样,可是大概保留了王羲之字的形状,书写的感觉,所以我们还是于透过他来了解王羲之。




这是我想跟大家介绍快学实情的一个比较基本的概念,那么同时我们也知道快学实情其实是一封信,如果有机会大家在台北的故宫博物院看到这件作品,它统共只有 28 个字,在 28 个字里面还包括了信封上的山阴张侯,因为他是写给他的一个姓张的朋友弓长张侯是这个时候的气候,等候的气候,那么张侯的一封信,那么所以有山荫张侯四个字,所以真正他的信的内容只有 24 个字,那里面包括一开始说羲之炖首是王羲之敬上的意思,有点像我们今天写信某人敬上,可是在东晋的时候,他们写信是把自己的名字写在前面,悉知顿首,快雪实情加就说下了一场大雪,这场大雪下完以后,忽然晴了,快雪实情家家只有一个字形容自己,开心得不得了,说,唉,真是好极了,就是下过雪,那个雪景真美,可是一直下也不好。




那么下了雪以后,忽然晴了,太阳光出来了,所以整个的宇宙里面有一种明亮的感觉。所以他说快学识情家,想安善,未果为结,想安顿自己,想做一点使自己很安静下来的很善意的事情,可是未果为结,就是没有结果也做不好。我想这里面其实我们应该从另外一个角度理解,王羲之在战争里面心情是非常乱的,心情非常地不好,所以虽然天气很好,风景很好,可是还是未果为结,就是最后没有结果。利下次就说我不讲了,不再说了。王羲之钝手其实是一个非常非常短的信,甚至只是我们今天的一个简讯而已。我们传给朋友的手机的简讯这么短,这个只有 28 个字,那可是为什么变成了历史的名作?也许是所有的朋友都基于指导的一件事,我们开始谈到了王羲之的作品,那么先介绍了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最有名的三西堂里的快学实情贴。我们知道所谓的帖,一个手筋的筋,旁边一个战友的战,这个字帖其实是冬晋时候文人写给朋友的信,叫做铁,这个字现在我们常常用来作为法帖或者写毛笔字用的。这个书帖什么什么tear,其实它最早其实就是因为信,那王羲之这些信,因为字写得太漂亮了,所以通常接到的人,我们通常读完信,我们可能就把信丢掉了。或者说我说今天如果手机里接到一个简讯,我读完以后,我知道意思,我就把它删除了。




可是因为王羲之的字太漂亮,所以大家都舍不得丢,就觉得这个字这么美,丢掉好可惜哦,可能就把它收藏起来,裱起来。那么甚至是教自己的孩子说,诶,你要写字,你就临摹这个字吧,因为王羲之是大书法家,最后就叫做法帖的来源,就是我们今天字帖的来源,是从这里来的,所以我们知道后来王羲之的快学实情不只是台北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这个魔本,唐朝人的魔本甚至有很多磕在石头上以后再变出来的,叫做拓本,把它拓下来,所以你就会看到黑底反白的字,因为唾本是磕在石头上,所以那个唾的时候没有唾到的部分就是反白的部分。




那这封信息之顿首就王羲之颈上快穴时晴说,下了一场大雪,天气晴了,家做好极了。我想今天年轻人一定会用另外一个字,就是爽,非常开心,想安善,那么很想安顿自己,让自己心境平静下来,未果为结,可是始终没有结果,做的也不好。历下次说,不想再讲了,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就是写给他这个朋友,所以我想在这里大家就可以了解到王羲之的书法绝对不是一些不得了的伟大文章,它其实就是跟朋友之间问好的一些信,而且非常的简短,而且常常写一写就不想写了,就觉得说写下去好累,我不写了。所以这里面其实我们记得前面讲到的袒富、东床快婿,都说明王羲之这一些王谢子弟,他们其实非常的潇洒,他们生命里面没有特别执着一定要追求的什么东西,他们也不想做官,他们的父亲辈可能都是大官,可是到他们这一代,他们就觉得做官也很无聊,因为政治那么肮脏,那么要跟这些肮脏的人每天相处也是够受的事情。




所以我们看到王羲业子弟后来大部分就不太做官,那王羲之是做过官的,我们叫王佑君,是一个官名,可是大部分他们不太喜欢在官场里面来往,他们也不积极于名利,他们就常常游山玩水,能够很潇洒的交一些好朋友,能够去爬山,在水边去玩,然后读书写字,培养出我想中国文人最清高的一个风范出来。




所以快学时情帖当然也说明了在那样的一个历史的乱世,一个战乱的年代,一个文人在天气好的时节所抒发出来的心境上的一种快乐。我不知道为什么乾隆皇帝会把快学诗情贴列为三西唐的首位,作为它这么珍贵的一个宝物,我可以想象住在北京紫禁城故宫里的乾隆皇帝,一辈子在政治的这种繁忙当中是多么的不快乐,所以也许他看到了王羲之在 1000 多年前所写的快学诗情帖,会有所感触,就是一个人活着,为什么呢?像王羲之这样子,光风霁月,坦荡无私,可以这么悠闲,这么自在,可以去感觉到下雪以后天气晴了的这个美好,拿起笔来问候朋友好不好?他觉得这是人生里面最完美的一个境界,所以我一直在想,乾隆皇帝把这个帖才 28 个字奉为至宝,我相信背后的原因也许是值得我们去看的。




那当然,如果有机会大家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看到原作好,不要忘记了解一下王羲之所有的笔画的典娜流走,里面有一种精彩,我们常常讲说书法的美是非常难形容的,我们看到王羲之的字的时候,会想到所有历来大家形容它的字美到好像天上的飞龙一样,那种矫若游龙的那种美,因为在讲线条的这个美,可是它的字,它的线条其实非常的内敛,我特别会觉得它常常让你感觉到它在非常自由潇洒的笔触当中,它有一种安定,它不会特别的露锋芒,锋芒是说毛笔露出来的那个尖锐的部分,它其实没有什么很多的锋芒,感觉得到王羲之个性里面的一种温厚,一种敦厚温和的那种感觉,所以它的字是非常非常耐看的。




所以我们谈到它的书法,我们在这个单元当中会特别希望大家了解到王羲之今天的字大部分都是唐朝人临摹的模本,那么也散在世界各个不同的地方,譬如说有些有名的铁在日本,像丧乱铁像品友挨祸帖都在日本,像刚才提到的快雪石晴贴在台北的故宫,像上禹贴在中国大陆,所以其实也散在世界各个不同的角落。




那么因此我们也看到这个书法家好像留下来的每一封信,其实我讲的每一个帖就是他的一封信,而这些信常常都非常非常地简短,那个内容有时候我们读起来也都觉得跟战争有不可分开的关系。我们刚才介绍的快血式情帖是我觉得唯一一件比较没有跟战争直接发生关系的一封信,因为他在讲下雪,下过雪以后天晴了,这种美好等一下会继续介绍它的一些书法是跟战争有关的,大家就会发现贫有哀祸,是不断地有悲哀的灾祸发生,叫平友埃或帖。还有一封信,在日本被奉为国宝的叫丧乱帖,那么里面讲丧跟乱都是在讲战争。所以也许我们要从这个角度切入,就是王羲之的刺非常的美,可是这个美似乎在对抗着一个时代的崩坏,一个战乱年代的荒谬,人的没有价值,而他希望借着书法的美,重新去建立人性所信仰的价值。




我们开始要跟许多朋友介绍王羲之几个比较有名的流传在世界各地的帖,我们已经解释过,帖其实就是他当时写给朋友的很多信。比如说一般人认为王羲之现在留在人间比较早的一个帖是姨母帖,姨母就是我们讲妈妈的姐妹,我们叫姨母阿姨这个意思,姨妈母帖,那么这个帖的来源很有趣,因为我们知道到唐太宗的年代,因为太喜而王羲之的字,所以大部分就把王羲之的字都已经搜集了,那么搜集以后就让所有的这些大臣呐书法家去临摹,那临摹完以后,那据说原件都陪葬昭陵,就是随着唐太宗的死亡就进了坟墓了,所以我们再也看不到。




可是到武则天的年代,我们看到一个王家后代的子孙在山东,他们所偷偷藏着的就是没有献出来给皇帝的一些王羲之的家族的字又出来了,所以当时叫做万岁通天帖,里面包含了王家好多人写的字,里面就有一封叫做一亩铁,好一木帖。所以这个帖现在在中国大陆,在沈阳博物馆,其实这也是一封信,他写给朋友的一封信,因为一开始这封信里面有年月日,它写 11 月 13 日悉知炖首。我们已经解释过去,冬季时候的人写信,先把自己的名字写出来,比如说如果是蒋勋,我就写蒋勋,敬上顿首,就是磕头的意思,有一种恭敬的意思。所以 11 月 13 日悉知蹲守,这是等于信的开头的一段话。接下来他就说请购这两个字大家一般人现在不太用了,就是请,是刚刚过去的那个时间。那么最近刚刚沟是知道一个走车一个水沟的沟,三点水改成走车边请购姨母 i 我刚刚知道,大概从朋友那边得到了讯息,知道姨母哀,悲哀的哀,就姨母死掉了,就是妈妈的姐妹死掉了,这是一个事件,就是我刚刚知道姨母 i 请购姨母i,那接下来他就讲他的心情,用了四个字。那个年代他们的断句通常是四个字,他说哀、痛催波,觉得好悲哀,心里面好痛。而痛到什么程度?他用摧这个字,摧是摧毁手指边一个姓崔的,崔就好像被摧毁,剥是剥皮的,剥好像整个人被剥开来了。




我们注意一下王羲之常常形容他的心情的时候,是用非常具体的一种感觉在形容哀痛,摧剥,好像整个人都被摧毁,整个人都被剥开来的感觉。情不自胜,就这样的情绪,这样的一种哀伤的感情。自胜就是说没有办法负担,好像已经没有办法承担了。其实如果大家读王羲之的帖,读多了以后,你慢慢会发现,王羲之的帖写给朋友的信,大部分的内容都是家人的死亡,亲戚的死亡,都是一种悲哀。为什么?因为背后有一个战争,所以我们知道这些人的死亡并不是自然的死亡,可能是在战乱里被杀了,可能是在逃亡的途中,可能传沉了,可能碰到了土匪,就是各种的死亡事件在发生。




所以他说请 go 姨母 i 就是我刚刚才知道,因为他们已经逃到南方了,可是逃到南方并不代表他们的亲人都安定了,可是姨母死掉了,所以他说哀痛催波,情不自胜,这种悲哀的情感简直是把他都压倒了,好像不能负担了,胜是胜过的,胜就是说整个人被淹没了,被压倒的那个感觉,情不自胜,奈何,奈何。




大家会发现奈何这个字是出现在王羲之的字当中次数最多的,奈何是一种无可奈何。那王羲之写到这两个字时候,奈何的时候它的笔触是特别变化多的,因为重复写的时候,它的线条非常的自由,也几乎变成了一种心情上的绘画。我说心情的绘画是人对着天叫奈何,奈何的时候是非常无奈的,就是对这样的战争,对人的死亡,你没有办法,你即使再悲哀,可是你没有办法改变现实,所以最后他就奈何透露出很忧伤的心境。




那希望大家有机会看到王羲之字帖里面的奈何这几个字,那个线条是非常随意的,那么接下来就说阴反惭色不次,所以因为觉得心情悲哀到了极点。人悲哀到了极点,会哭,会流鼻涕,所以惨,觉得很悲惨。惨色是塞车的,塞就塞住了,哽咽,就是哭都哭不出来了。然后讲话讲不出来了。好,这个时候他就写了两个词,说不次,快学时情里面也说不次,就说不说了。他常常信写到这里,就说不说了,因为心情太坏,那心情太坏还继续写,当然有一点做作,所以他就说不次,不写了。




王羲之顿首好,又是一个短信,短信的主题非常清楚,就是讲姨母的死亡。阿姨的死亡可能是一个过去很疼爱过王羲之的一个长辈,可是在战乱里死亡了,所以他就表达出那种悲哀。我们说这封信常常被认为是王羲之比较早起的字,原因是它是线条上比较接近汉朝的隶书。我想对书法比较了解的朋友,就是我们常常把书法的体书体分成隶书、篆字、行书、草书。那王羲之后来的字大部分是行书跟草书都比较随意,写起来比较随意。可是汉朝的隶书是非常工整的,尤其是水平线条,所以它这封信里面讲 11 月 13 日里面用到很多水平线条,比如说 11 月的一这个字,十三日的十一里面也有一个水平线条,我们会发现它的 10 这个字横的线条比直的线条要长,所以这个就是一个扁平的结构。




因为只有汉朝的隶书是这样写的,所以大家就推测这是王羲之年轻时候的字,因为还没有发展出他后来的一种对于书法巨大革命的一种形草,所以里面比较有所谓的隶书的部分风格。特别是如果大家眼前有一本王羲之的字帖,你看着这个字的时候,你很明显就会发现这封信 11 月 13 日几个字非常明显,它的水平线条都特别长,完全是一种隶书的结构,也比较的工整,因为工整,所以它的自由流动的感觉,相对于下面我们要介绍的其他的贴也会比较少。




我们介绍了王羲之比较早期的一个帖,叫做姨母帖,接下来我们也希望姨母帖的背后所谓战争的背景。我们要介绍两个流传到日本的帖,一个是贫有哀或,一个是丧乱帖。贫有哀或也是一封短信,非常简单,我把它念一下,大家就可以了解那个意思,他说贫有哀或贫这个字我们现在还常常用,就是贫凡的意思就是常常不断地平有哀,或就是他跟朋友讲说怎么老是听到悲哀的事情发生了,有灾祸,发生了,悲哀,灾祸。




所以我们看到这个字,我们很明显就感觉到王羲之在那个战争的年代当中,不断地听到某某人死亡了,有的是亲戚,有的是朋友,有的是某某社会上重要的人物在战乱里死亡,所以频有哀祸。悲催切割,他觉得非常的悲哀,好像整个人都被摧毁了,切割,好像一块一块的肉被切下来,被割裂。好这四个字在形容他的心情上的不快乐,贫有哀或悲催切割,不能自胜到了无法承担的地步。这封信非常的短,就这么几句,就这么三段,贫有哀或悲催切割不能自胜。然后到不能自胜时候,那个线条已经写的速度很快,然后整个字有一点被压扁的感觉。所以如果我们了解到在汉朝的隶书,每个字都要写得工工整整,那么也就是说在隶书里比较不能透露情绪。比如说我想举一个例子,我今天如果我在电脑里打字,我 key 进去的字基本上都是一样的。所以如果看那个字,你看不出我在写的时候的情绪,你只能从我的文字的内容去读情绪,可是没有办法从我字的形状跟线条读情绪。




好,我们注意一下,如果一个朋友写给你的信不是 Email 的信,是手写的,你就可以读得出他的情绪。比如说我如果很高兴,我给朋友写信的时候,我的线条可能龙飞凤舞,里面有一种喜悦,我悲哀的时候,可能我的笔运动的速度跟整个忧伤的感觉都会有一种沉重感。所以有时候我们在读一个人的信的时候,可以从他的线条读出他的心情。他特别是王羲之当时用毛笔,因为他是柔软的,所以特别能够传达出他的情绪。我想这是王羲之成为书圣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今天我在阅读仅有哀或这封信的时候,我感觉到所有的文字都让我看到了那个时代里面的哀伤,那个时代里面战争里面的荒谬,人不断死亡的一种悲痛,而悲痛到王羲之这样一个充满了对人的不忍的一个文人,最后觉得完全被压倒了,好像他不知道在那个年代当中活着到底要相信什么。




所以我特别学得喜欢书法的朋友应该要知道王羲之的所有的线条的美是一种情绪上的翻译,它像音乐一样,如果我们把这一封信打成一篇打字稿,我们就看不到文字上流动的东西。所以王羲之的革命是他不愿意让他的字全部变成死死板板的一个工整的词,他觉得每一个字都有他的心情,甚至有时候因为写得太快,速度太快,甚至心情不好,那个字就有一点被被压扁的感觉。有时候那个字不容易认出来了,可是没有关系,因为他觉得他在创造一个类似抽象化的画面,所以我想现在我们有时候年轻人用到比如说囧这个字,电脑里面很爱用囧这个字,可他们不管囧这个字原来的意思是什么,他们觉得囧像一个人的一个小孩子哭的脸,或者是一个做鬼脸的样子,所以就用这个囧代表了一个表情,那其实很有趣,我们会发现王羲之的每一个字其实都是有表情的,你可以在他的字里读到他的哀伤,读到他的喜悦,读到他的沉重,读到他对生命的不忍,对战争荒谬的一种痛苦的感受。




所以我觉得这是进入王羲之世界非常重要的部分。因为今天很多朋友写王羲之的字,只强调字很美,线条很美,可是忽略了王羲之的字跟他的情感是有关的,如果不把这个情感的部分介入,我相信王羲之不会是历史上伟大的艺术家。我们知道艺术家最重要的绝对不是技巧,而是情感,那个情感的丰富度。所以贫有哀或悲催切割,不能自胜。




大家可以很清楚地从书帖上了解到这样的文字,它的组织的状况,然后在日本如何被奉为国宝,上千年来对日本的书法发生了多么大的影响?那同样传到日本的一个最有名的帖叫做丧乱帖,那其实也是我自己个人非常非常喜欢的。我觉得虽然也是唐代的魔本,可是丧乱帖今天保留在日本的正仓院,就是日本藏国宝的那个地方。那一年大概难得展出一个礼拜,两个礼拜是日本人当成国宝中的国宝的一件作品。我觉得他的美,他的给我的感动很多,部分不下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快学,事情非常的有名,因为被乾隆皇帝放到山西塘里去,可是我一直觉得上乱帖的每一个字,当我把它放大,我都可以感动到里面非常不得了的力量。




我们知道上乱帖也是一封信,就是王羲之写给朋友的信,它里面的信是描述他们已经逃难,从北方逃到南方了,到了浙江,可是来了一个消息,说他们北方山东临邑老家有祖先的坟墓,因为他们是大家族,过去都有很多的祖坟,而这祖坟在清明节都要去祭扫的,那么过去的人也觉得祖坟是最重要的,就是仙木,它在信里面叫羡慕祖先的仙,坟墓的墓先木再离荼毒,再一次遭遇到被破坏,被挖掉了。




好,我觉得五胡乱华可能我们不知道,说他大概有一点,像某一段时间,他就是把这些逃亡到南方去的家族的坟给你破坏掉,因为这些北方来的蛮族,他不在意这个伦理,他不在意你们大家族对于祖先祭拜的这个重视性,所以他们就把坟墓给挖了。那这封信说仙木再离赌徒再一次,所以表示不是第一次,可能之前就破坏过,所以这一次又听说羡慕再离荼毒。荼毒这两个字都是很坏的字,就是破坏蹂躏的意思。先目再离荼毒,追为酷胜。那王羲之就想到这件事情,思维到这件事,觉得残酷到了极点。酷甚?我们今天很酷,当然有别的意思,可它是残酷到了极点,太残酷了。这件事毫目吹绝说嚎是痛哭,一个人大叫痛哭,叫嚎哭嚎睦。吹绝就想到这件事,心里面怀念祖先,对祖先有很多的私募,可是整个人都摧毁了,绝望了。




摧绝这两个字,如果大家手边有字贴,不妨对着看一下,这两个字都是被压扁的。我们可以看到,如果你单独把摧毁的摧,绝望的绝两个字拿出来看,你会发现这两个字不是工整的字,是被压扁的字。而那个压扁也刚好形容出表情出王羲之的一种心情上的错乱,就是好像整个人都已经失魂落魄。毫目催绝。




那这封信后面当然有一个转机,是说虽然他们后来赶快就派人大概走后门,又去买通一些关系,就把墓又修好,可是他说未获奔驰也不能够真正到北方去奔驰就是说赶到那边去祭拜,因为我们知道当时的南北朝、东晋跟北方的北魏,它其实是隔江分开的。有一点像解言,以前台湾跟大陆就是不能够没有三通的,所以你未获奔驰没有得到三通的可能,没有办法到北方去祭拜祖先,所以他越觉得那种痛苦。好,我想这几封信贫有哀或帖丧乱帖,都在讲战争里面,整个社会里面伦理的瓦解,人性的荒谬,所有的这种悲痛。那这个时候王羲之拿起笔来写信给朋友,我相信他想到的绝对不是我们认为的艺术的美,他不是在想他要成为历史上伟大的书法家,而是借着线条去对抗心情上巨大的那个悲哀,那么这个时候我们看到每一根线里面都有生命的重量,所以我觉得我自己对王羲之的解读说力透纸被,我觉得那个力透纸被讲的那个力并不只是毛笔的利,而是心情上的重量感。




那么因此他的的确确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大书法家,因为他把人生的血泪写进了书法当中,而同时也对后来的 1700 年发生了绝大性的影响。那我们有机会再继续谈他的其他的帖,特别是他最重要的兰亭,以及王羲之对后来历史上所有大书法家的重要影响。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万千之一尘埃

    想知道老师看的这些历史人物故事?

  • 仙在雾中

    其实就是流露,内心世界的变化有时真的需要流露出来,虽仅24字,表达了美好,不安定,想说又不想说的情感

  • 13392923jvs

  • 清水紫尘

    震撼了~以前知之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