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勋吴哥之美讲义
一、知识点:
1、须弥山:须弥山一词来自婆罗门教术语。须弥山(梵语: Sumeru),又译为苏迷嚧、苏迷卢山、弥楼山、修迷卢山、须弥楼山、修迷楼山,意译为宝山、妙高山、妙光山、安明山、善高山等。须弥山是一座巨大的金山,宇宙的中枢; 日月星辰赖以转动的轴心。须弥山上住着梵天、毗湿奴、湿婆、 因陀罗等主神,此外还有乾闼婆、仙人以及其他神话人物。恒河自天而降,首先落到须弥山上,然后再落到地上。须弥山的南面有一块大陆叫南赡部洲。
二、金句/精华笔记
1、我记得上次有跟大家讲过,现在在整个修复过程里面,修复的专家非常自信的说我们把地基重新打过了,所以通马侬寺以后再也不会下陷,因为其实在暴雨来临的时候,吴哥的建筑很大的问题是它地基常常会下陷,会出现流沙的现象,所以建筑会塌陷。可是这个部分很有趣,就是当你听到这样的修复观念的时候,也思考到说累积起来的建筑,它永远变成固定的状况。
三、全文逐字稿
好,所以下面我们先给大家看一下巴芳寺,当时最重要的国庙的作品。好,我现在这个画面是希望大家看到172公尺的引道,我们再一次提到吴哥建筑里面,这是他的建筑现在都还在整修,还没有完成的部分,事实上我们上次去的时候这边都围起来,也不能够进去。可是引道的部分是吴哥文化里非常重要的东西,是说在你到达一个中心点的时候那个过程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前面已经提过引道建筑在很多的文化里都有,比如说在北京的天坛也有,在印度的太极马林也有,引道本身是说我到达一个我要去的地方,我应该有一个过渡空间,而这个过渡空间是在用架高的圆柱里面,架高的引道,使人经过一个过程以后,他整个心理的沉淀状况,否则的话这个信仰即使再伟大都没有用。
当它太快达到的时候,它其实有过渡,然后中间甚至有一些断开的部分,我们叫gokurua,塔门的部分使你可以停留也可以思考,你可以决定你在这里要不要继续往信仰走去,还是你可以离开。我觉得整个建筑的空间很有趣,如果你去思考它的时候,这两个地方都叫空,可是空中间有一个东西是要通过的,我们必须通过这个形式我们才进到信仰的内在的部分,所谓的登新堂奥这些部分。所以我想用这个图片,大家大概可以看到,现在引道是可以走的,是可以走的,你到现场的时候就可以感觉一下引道如何通进去,如果大家下一次去寺庙已经整修完成的话,我想就会更完整,我们看一下引道,你可以看它用好多的小柱子去撑起来。等一下大家会看到普利坎寺的很像希腊的建筑的柱子,也是用这个圆形柱子,所以基本上我们看到吴哥建筑里面有少部分不是用八角形柱,而是用圆柱,而这个圆柱现在很多人都在探讨它的来源,就是它太像西亚跟东欧的建筑元素,所以当然现在这个谜还没有解开,可是大概可以看到它的建筑符号的来源,这一层台基怎么建造起来,再用短柱再架高做第二层台基,让人可以在引道上行走。
所以这样的空间,当然一方面我们过去讲过,功能性上有可能为了排水,可是另外一方面我更关心的是说本身引导的功能,引道是建筑的名称,引导是一个心灵跟教育上的东西,引道本来就是引导,你怎么样子有耐心的可以让他在更长的一个持续的力量当中慢慢走在自己对的位置上,走到对的位置上,这个叫做引道,也叫做引导。他在全世界最感动的引道空间都在吴哥,文化绝对有一个很强的反省力量,它才会不断做引导。记不记得小吴哥我们介绍他说他的引道是四百七十几公尺,这么长的引道才到达信仰的中心。
好,我们看一下这个平面图,就是朝东面进来三个塔门gokurua,然后走这条引道,然后出现塔门刚才我们拍的照片就这一段,然后进来以后有一个方形的坛,做出所谓的须弥山形式,然后最高的地方就是现在我们看到这一块。好,有没有发现完全是崩解的状况?所以现在在修复的也是一这一块,预计是今年会完成的这个部分,现在我上次去的时候基本上还是这样,可是很多的音架在上面已经开始在做,把编号重新再整理,慢慢再把它重新落累积起来。所以其实吴哥的寺庙有很多的作品在,原来都是存留在这样的状态,并不像我们现在看到整修到这么好,那么是经过蛮漫长,从法国殖民时期就已经有很多的学者的研究不断慢慢去修复,不断修复,那么中间也包含了我们刚刚提到说内战的打断这些问题。
当然我们也不要认为说法国都在整修,内战都在打断,我们前面讲到邦迪斯勒讲到女皇宫的时候,说法国的文化部长昂特黑玛拉后就曾经偷过女皇宫的作品。法国人也曾经为了贩卖这些古迹,一尊尊的像打断就带走,所以破坏有各种形式不同的破坏。ruama他太太不是seater被抢走了吗?所以他去找lucky manner,他的一个表兄弟去帮忙打仗,引发的一个猴王战争的故事。所以也说明在1060年盖的巴芳寺当中,基本上还是印度教图像。我们用这个来说明,等一下大家会慢慢看到佛教图像的出现,这个是两个印度教图像,这个是湿婆神就印度教的Ciba神,把一个神箭就是代表神有法力的武器,交给摩克波罗多里面的一个主角叫做阿朱娜帮助她去打败敌人,所以这一场是sever给阿朱娜。那么这里这一段ruama上面也是拉玛跟罗摩跟拉克希玛,那就是我们前面在吴哥寺的壁画里面讲过的这两大史诗的故事,重复出现在巴芳寺里面。所以也许大家可以看到,这可能是我们最后一次讲印度教的东西,因为等一下一进入佛教的时候,这些图像慢慢都不见了,慢慢不见,这些比较依靠法力法术争斗的东西,逐渐转到向自己内在的一个探讨的力量出来。
好,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一下巴芳寺,你可以看到远远这个就是巴芳寺,就是当初周达观看到的铜塔通堂,所以经过这么长的引道空间以后,可以看到寺庙建立起来的力量。其实如果大家看这个柱子,它大概相隔一公尺左右就有一个柱子,其实人走在这上面可能不需要这么强大的支撑力,有时候我也觉得这个柱子本身会变成一个节奏跟秩序,好像音乐一样,所以你会感觉到一种非常稳定的力量可以持续的慢慢的走。就是歌德在看希腊的柱子,说说这是静止的音乐,它像音乐一样,可是它是一个静止的音乐,可是在这里你也可以感觉到静止音乐的节奏,节拍的一些感觉。
这个地方其实如果大家在这些空间里面看到丢在地上的石头,你如果仔细看上面都有编号,刚才提到说大概在法国撤退以前基本上所有的石头已经编号好,所以如果当时没有中断的话,大概它的附件是比较容易的多,可是现在变成完全散乱的一种状态。内战时候,军队住进来,那么很多东西资料这些东西毁损得非常严重,好,再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一下。这里插进来一个东西,是斯拉斯拉是皇家浴池一个非常大的水池。我们曾经讲过带吴哥的文化,因为它的雨季这么长,所以它有很多的这种水库设计,就是水利工程的设计,在全世界的文明当中是非常特殊的。那么这个是阇耶跋摩七世,后来特别把他先祖的一些遗留下来的水池,重新经过整建以后出来的皇家浴池,那么一般都认为是当时皇室贵族大臣特别斋戒沐浴的地方。
我们现在讲浴池常常想到是洗澡,我们也不太了解说洗澡这么夸张,搞一个这么大的浴室,当然沐浴包含了进修的意义在里面,它是宗教仪式,它不完全只是洗澡,我们讲的斋戒沐浴这4个字常常连在一起,因为某一种宗教上的仪式必须做净身的某些工作,所以会有沐浴的仪式,所以等一下大家可以看到这个皇家浴池排座的部分非常漂亮,你可以看到蛇构成的栏杆,高昂的蛇头,石狮子,然后一层一层下去,他清水的过程当中,完全用舞台的方法做出人跟水之间的关系。
那么这个地方也变成去吴哥的人常常在四五点钟到这里去等待日出的地方。它观日出非常好,因为刚好日出它朝向正东,所以太阳从这边出来的时候,整个水面上的光的变化变成非常的绚烂,非常绚烂的感觉,斯拉斯拉的这个地方我还有一张可能大家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一下他的平台,所以这个平台是我刚刚提到,我觉得里面有一种高度的舞台效果,它其实一层层的排下去以后跟水发生的这种关联。我们也同时讲一下,在吴哥文化里面有两个,在它的整个的吴哥王朝的范围当中,有两个大水库,有点像我们讲的什么征文水库,什么石门水库,一个叫做东美朋,一个叫西美朋,美朋就是他们的大水库。那么所有的水库中间它都会用人工做出一个岛。不知道大家记不记得,我们第一次讲到罗洛斯遗址时候曾经讲到岛上会有一个庙的祭祀水库的神,祭祀水库的神。
所以在这个岛庙当中,他会做出像因为毗湿奴像我们在讲千阳河的时候提到毗湿奴常常在水底石刻当中出现,因为它好像有一部分变成了河流之神的意思,变成河流之神。所以周达观的书里面非常有趣,说这些庙里面会有一个毗湿奴神是躺在那边睡觉的,可是从毗湿奴的肚子肚脐当中会有水源源不绝的流出来,变成一个水源的象征。现在我们到东美朋、西美朋的庙里,这个像已经不见了,可是这个残破的像保留在泰国曼谷的国家博物馆,就是这个像已经残破了。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周达观的书的记录,可能还不止要在吴哥找,有一部分在巴黎的集美美术馆,有一部分在泰国的国家博物馆,就是因为这些东西在长期的战乱当中它分散掉了。所以我们大概可以看到带着周达观的书的时候,会重新再组织一次吴哥文化的这些细节,刚才看到的美朋庙跟藏在泰国的被带走的一个神像毗湿奴,我们介绍过毗湿奴不知道大家记不记得,他有4个手臂里面各拿海螺、莲花、日轮跟金刚杵,4样法器的神,然后它是一个河流的保护神,所以它的肚脐会流出很多的水来,那么也就变成他们所有水库的某一种保护神。
好,我们看一下,好,下面我们讲一个小小的庙,就是通马侬,通马侬寺庙我刚才提到说我把通马侬加进来,是因为我觉得通马侬的现在中国的修建跟等一下我们看到印度的共生的观念非常不同,通马侬是跟吴哥寺同一个时期,所以如果你看他的阿普萨拉,它的雕刻风格跟我们前面看到的吴哥非常的接近,因为经过中国的修复以后,它变成我觉得有点太新的感觉,就是太完整。我不晓得是不是中国的修古迹的观念一直是比较要修就把它彻底修成完全像新的感觉。所以它会有一个我们今天看到各国进驻吴哥的时候,在修复古迹里,他各自带去了他文化的一个修复的观点进去,所以这一点可能是非常重要,就是在那里你可以重新去思考我对待古迹的态度究竟应该是如何去做。
好,所以我们看一下它的建筑的部分,这是他在寺庙上的阿普萨拉飞天的部分,雕得非常深,这是通马侬寺的,它其实现在存留的部分已经非常小,并不多。我记得上次有跟大家讲过,现在在整个修复过程里面,修复的专家非常自信的说我们把地基重新打过了,所以通马侬寺以后再也不会下陷,因为其实在暴雨来临的时候,吴哥的建筑很大的问题是它地基常常会下陷,会出现流沙的现象,所以建筑会塌陷。可是这个部分很有趣,就是当你听到这样的修复观念的时候,也思考到说累积起来的建筑,它永远变成固定的状况。
刚好跟我们今天可能要讲的领悟到幻灭,它会发生差距。事实上等一下我们就会看到,为什么从法国的远东学术业一直到现在,联合国文教组织一直在思考,怎么样让他保持部分,没有完全被人整修的状态,是不是必要的。好,这里面有一个非常不容易讲清楚的概念就是说他要传达刚才讲荣格的消失意义,消失概念。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