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 光明之门:心 3

062 光明之门:心 3

00:00
04:37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齐子非

    面对世间角色的层层装扮,有人把自己装在套子里,有人把自己装在面具里,有人把自己装在盾牌里,当人迷失在对自我的寻找中时,又怎能以一种坦然与平和的心境迎接生命更多的挑战? 阿藏汗为更好地控制藏地政权曾向清政府进言“仓央嘉措是酒肉和尚、假达赖”,而康熙帝也出于政治需要,对仓央嘉措六世达赖的身份给予了含糊的否定,无数的藏族儿女满心悲怆,因为他们相信仓央嘉措就是他们的活佛,五世达赖的转世,真真切切的活佛。但是,对于仓央嘉措,一切都只是称号,无论是在司西平措大殿坐床还是在街头酒肆欢娱,还是到又被乾隆帝重新追认,仓央嘉措都没有放弃对自己生命意义的追寻。

  • 齐子非

    他追寻,他彻悟,他找到了答案更找到了真实的自己,心中有明,想喝酒,便喝了,想吃肉便吃了,哪管世人诽谤;心中有佛,心中有众生,有人需要,便认真的弘法,不论是受万人敬仰之时还是身在流亡。他是活佛,是浪子,不是活佛,也不是浪子,这就是真实的仓央嘉措:“外虽解冻内偏凝,骑马还防踏暗冰。往诉不堪逢彼怒,美人心上有层冰!” 人之一生,年少时浓得如痴如醉,“当时年少春衫薄,鲜衣怒马碧玉刀”,年老时“少年子弟江湖老,红粉佳人两鬓斑”,可无论是那一抹外部的颜色是浓是淡,总要从重重身份中找得到真实自己,总要知道自己是谁,才好“淡妆浓抹总相宜”,才不枉到人世走一遭。

  • 齐子非

    青海湖后,仓央嘉措总是对自己的事藏而不露,守口如瓶。每有外人问及“大师诞生何处、是何族裔、高寿几何”时,他总是答道:“我自幼浪迹在外,年深日久,父母乡土都忘怀了。”他言道“我没有姓名”,再有问者,尊者则斥责道“自己尚且不自知,你知我是谁?” 央嘉措的回答是政治保身的需要,更是一种佛法的延伸:“我自己都不知道我是谁,你又怎么能知道呢”,不表身份,不表姓名,这是一种忘我。禅到佛处,便是忘我。

  • 齐子非

    能够让无名得到幸福的,不是蓝色宝盒,而是他自己。 层层诱惑,无名迷失了自己,他以为自己是漂亮女人的夫婿,他以为自己是一个财大气粗的有钱人,他以为自己是那个大房子的主人。可是,他忘记了,他是无名,他只是一个想要参悟佛法想要过得快乐一点的小和尚,当他回归到自己之后,幸福便悄然的来了。 面对万花筒一样的世间万物,世人同样迷失了,有人迷失在自己高贵的身份上,有人迷失在自己众多的财富中,有人迷失在多个选择之中;

  • 书咖啡香

    娓娓道来,悦耳动听

    齐子非 回复 @书咖啡香: 谢谢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