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小天命:生祠与明代政治》:东林党和魏忠贤那场永不止息的争斗

历史|《小天命:生祠与明代政治》:东林党和魏忠贤那场永不止息的争斗

00:00
28:30

东林党和魏忠贤那场永不止息的争斗,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

新专辑《罪案纪实50本》上线,限时免费听→


点击进入喜马讲书频道页>>>


精华笔记  


一、生祠为什么会在明代兴盛,是谁在推动?


1、史书里最早关于生祠的记载出自唐代。唐代名臣狄仁杰曾在魏州任职,调任后魏州百姓为之树碑立传、建造生祠,以表达感恩之情。宋代,为有政绩的地方官建生祠被普遍接受,欧阳修、王安石、苏轼,做地方官时都有生祠。


2、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大力表彰清官,鼓励百姓为他们建立生祠就是一项重要举措。洪武六年,朱元璋下旨在各郡县设先贤祠和贤牧祠,用于表彰有突出贡献的士大夫和官员。这被认为是朝廷首次从制度层面鼓励百姓为地方官建造生祠。


3、按照《大明律》,为官员建生祠,除了要获得朝廷准许,还要满足:一,对象只能是离任官员;二,由百姓主动提出;三,有拿得出手且能够证实的政绩。


4、此后经历代皇帝的调整、修订,形成了一套标准流程。地方官离任前,当地士绅向朝廷提交为其建造生祠的请愿书,礼部和都察院进行调查核实,批准后方能动工。


5、到明代中期,到处可见生祠遍地、香火旺盛的景象。这是唐朝和宋朝远远不及的。

二、生祠大行其道的背后蕴含着怎样的社会心理?


1、民间利用建生祠的机会,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诉求。


2、五大诉求:(1)维护社会秩序,保一方平安。(2)妥善应对自然灾害。(3)提倡教育,教化民众。(4)主持公道。(5)为当地减免赋税。


3、以上五大诉求,地方官只要做到其中一项,就能获得建生祠的荣誉。如果五项全能,那简直是当世名臣。


4、士绅的用意还不止于此。生祠的存在也是对继任者的提醒,要求他们效仿前贤,以地方利益为重。如果做不到,士绅百姓也会有所表示,比如到前任官员的生祠前哭诉,表达对其继任者的不满。明代中后期吏治极端腐败,老百姓日子艰难,只能通过这种方式,试图对地方官形成一定制约。


5、按照儒家学说,皇帝之所以能君临天下,来源于所谓“天命”,即上天将统治天下的权力授予他。天命既是皇权合法性的来源,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皇帝。如果说皇帝承载着全天下的天命,地方官承载的则是他治理地区的天命,即“小天命”。一个知县,他管理的区域是不是风调雨顺、百姓有没有怨言,就构成他的“小天命”。而建生祠,代表士绅对其政绩的认可,也意味着他获得了当地的“小天命”,是个好官。

三、建生祠是如何偏离本意,一步步演变成遭人唾弃的政治工具的?


1、天启帝在位期间,明朝形成了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与东林党尖锐对立的格局。东林党人多出身地方官,不少人拥有生祠,也就是所谓民意。这成为他们为民请命、捍卫正义,与阉党斗争的底气。从这个角度讲,正是东林党把建生祠当作进行政治斗争的工具。


2、天启六年,阉党和东林党之间的党争趋于白热化。这一年,阉党大肆为魏忠贤建生祠,并且得到了天启帝的支持。一股为魏忠贤建生祠的歪风席卷而来。短短几个月,从北到南矗立起五十余座魏忠贤生祠。


3、东林党很清楚:阉党大兴土木建生祠,分明是来抢话语权的,任由其得逞,自己将失去唯一的凭借。在东林党的策动下,批评魏忠贤生祠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有皇帝撑腰的阉党对东林党展开报复,把他们贬官的贬官、罢免的罢免,不少人家破人亡。建生祠这把利器就这样落入阉党手里。


4、22岁的天启帝驾崩,崇祯帝继位,扳倒魏忠贤,随即起用东林党。各地的魏忠贤生祠被拆除。


5、魏忠贤得势的时候,有相当数量的官员夹在中间。他们为求自保,跟着阉党随声附和。阉党为魏忠贤建生祠,他们也出过力。崇祯帝继位后这成了把柄,常常被对手拿来攻击。类似的事情多了,再加上明末局势动荡,朝野对生祠的热情急剧降温。




书名:《小天命:生祠与明代政治》

作者:施珊珊

撰稿人:抱老师(资深媒体人、专栏作家、书评人)

编辑:阿柑

主播:石头

制作:匀绮工作室

监制&运营:赵雅楠

总编辑:左宓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新昵称改成

    请问下主播叫什么

    小雅小盆友 回复 @新昵称改成: 解读是抱老师

  • 半个黑白片

    明儒的虚伪是顶有名的。

    承载的更多 回复 @半个黑白片: 儒家学说才不教人虚伪,生存哲学教

  • yukihulin

    一说生祠,确实我脑袋里首先想到的就是九千岁魏忠贤😓

  • 超爱读书的喵

    生时不欲为人所知,何况受祭祀?容我讲讲真实经历别删就好

  • 安宁05080

    这样的花百年之后人就成神仙了!

  • ysgzvera

    生祠 本来挺纯粹的,是百姓对好官表达一下感激之情。东林党与阉党的党争让生祠的意义变了味,权力斗争真复杂

  • 丸尾同学

    来了

    弘熙珏 回复 @丸尾同学:

  • jinjiantie

    1⃣️生祠的历史:经历了唐代的狄仁杰、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苏轼。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为了大力表扬官员,鼓励老百姓为朝廷,建立生祠,到了明代中期,到处可见生祠,达到了遍地、香火旺盛的兴盛景象。2⃣️那时候民间建生祠的诉求是什么呢?1,维护社会秩序,保一方平安。2,妥善应对自然灾害。3,提倡教育,教化民众。4,主持公道。5,为当地减免赋税。3⃣️正是明朝的东林党,把建生祠当作进行政治斗争的工具,一步步演变成遭人唾弃的政治工具。民间对生祠的热情急剧降温。4⃣️清朝建立之后,生词也渐渐的退到了舞台的边缘,老百姓试图通过建生祠来①表达诉求②制约官员的初衷…结论是:彻底落了空。

  • 春雨沙沙姐姐

    美国明史协会前会长,美国对我们的研究不是一点点

  • 很好啦

    明朝没有“士绅”这个名词。这个名词在清朝中期才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