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之道】《谏逐客书》:如何防止被辞退(二)

【说话之道】《谏逐客书》:如何防止被辞退(二)

00:00
11:54

第六十八课

《谏逐客书》:如何防止被辞退(二)


大家好,欢迎来到《古文观止》,我是邵鑫。

我们今天要读的这篇文章叫作《谏逐客书》。我们来看李斯怎么去劝秦王嬴政。文中就写:“斯乃上书曰:“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这句话应该是李斯这封信的总体观点,就是我听说大臣们都在商量着要逐各国门客,我认为这件事情做错了。

但是大家知道这个逐客令其实是秦王下的,李斯不能说我认为你做错了,他说的是我认为大臣们的意见有问题。那为什么大臣们的意见有问题?很多人这个时候就会去讲,因为我是多么好,你看你一刀切,不就把我这样的人才给漏掉了吗?但是如果你想你这么讲的话就会使得这个秦王觉得你是有私心的,所以李斯一上来根本没有提自己的事。他提的是什么呢?全部都是秦国的事。

我们来看李斯的这个话术。一上来他先来了一通非常漂亮的排比,连续提到了秦国的四个君主:

第一个君主是秦穆公。大家知道秦穆公是秦国历史上非常厉害的一个人。他就说了“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就说当年人家秦穆公在位的时候,他不但是从各国里边找人才,他甚至从少数民族部落里头找人才,他从这个戎族当中找到了一个很厉害的人,叫由余。

东得百里奚于宛”,百里奚大家也知道,百里奚当年是虞国的大夫,虞国被灭掉之后,然后成为了这个陪嫁的奴隶,然后被秦穆公用五张羊皮换回来,从奴隶市场上买回来的。

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所以在这里边呢,他其实连续提到了五个人,说秦穆公人家当年选人才的时候是不拘一格的。第一,不管你的出身,你是少数民族部落,野蛮人都没有关系;第二,就是哪怕你的地位非常低,像百里奚这种已经被卖成奴隶了,也没有关系;第三,我不管你是宋国的还是晋国的,只要你有本事的我全部都迎来。然后后面说“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说这五个人没有一个是秦国人,但是秦穆公全部都重用他们,这就是他能够称霸西戎的原因。

所以大家看,李斯一上来举的例子就是秦国人自己的例子。他没有去讲其他国家,他讲的就是你秦国。那大家知道为什么李斯要这么讲?因为他其实每句话都是说在秦王嬴政的心坎上的。

我们后来有一句话叫“奋六世之余烈”,这句话出自汉代贾谊的《过秦论》,这讲的就是秦王嬴政,就是嬴政上台之后,憋了一股什么劲呢,就是我(嬴政)的先代的那些明君,我要向他们看齐。

那李斯就看准了这一点,你既然要向你的先代明君看齐,就请你看一看,你的先代明君们都是怎么对待各国的门客的。所以第一个人先讲到了秦穆公。

第二个人说到秦孝公。商鞅变法名气也非常大,“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那想一想商鞅变法的这个主持人商鞅是哪个国家的人?卫国人,卫就是卫生的卫。商鞅是卫国人,又叫卫鞅,后来跑到秦国来封了个商地,所以我们才叫他叫商鞅。

李斯说你看这个秦孝公,商鞅变法这么厉害,但是商鞅也不是秦国人,后来你们秦国在秦孝公的主持下做这个商鞅变法,使得整个秦国国富兵强,而且最终打败了强楚,强魏的军队。“举地千里,至今治强”,你们秦国到现在都在受着当年商鞅变法的好处的影响。所以这是第二个人,叫秦孝公使用商鞅变法词,那商鞅也不是秦国人。

第三位,“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说了一大堆,不在这儿一一给大家读了。什么意思?举例到了第三个君王,叫秦惠王。秦惠王也是秦国历史上一个很厉害的君王,在这里面讲到秦惠王用张仪之计。张仪也不是秦国人,但是在这里,其实李斯做了一个小小的概念的偷换。怎么偷换的呢?就是后边所有的这些,“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等等,这些并不是张仪的功劳,这些是秦惠王在任期间做的事,但是李斯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说你看人家秦惠王用了张仪,就做得这么好,做了一个小小的概念的偷换,那张仪也不是秦国人。

当然第四位一样的道理,“秦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这句话依然是讲在了秦王嬴政的心坎上。你们要知道为什么会这么讲了,他说秦昭王也得到了一个人,是魏国人范雎。这个范雎帮助秦昭王干了个什么事呢?叫“废穰侯,逐华阳”。穰侯,华阳是谁?是当时秦太后的两个弟弟。就是因为昭王上位的时候,秦国的太后实力很强,所以导致这个外戚比较强,然后整个的宫室,就是秦国的国君的这一派反而有点弱,大权没有捏在秦王自己手里,所以范雎来了之后帮助秦昭王把这个宫室的力量重新地强盛起来。“杜私门”的这个“杜”,你可以把它理解为杜绝,也就是说把这些外戚的力量给干掉,把这些私人的力量给干掉。

那你想一想这话是不是又说在了秦王嬴政的心坎上?因为嬴政上台的时候,就是两个人在搞怪,一个人是太后赵姬,但是太后赵姬的外边,还有一个支持她的男人叫嫪毐。然后另外第二个搞怪的人,就是这个吕不韦。

所以其实在李斯上这个《谏逐客书》的时候,整个秦国恰巧是宫室不够强,私门比较盛的时候,所以李斯这个时候就说,你看人家昭王当年得到范雎做了这样的事情,最终“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你看这个范雎也不是秦国人。

所以李斯讲这四个君王是非常有技巧的。我们为什么说他有技巧呢?这四个君王恰巧是四个不同的层面。我们来回过头来想一想,四个人是哪四个层面呢?

第一个,叫作求士的层面。就是秦穆公这个时候,各个地方搜罗名士,但是没有一个是秦国人。而秦穆公在这些人的帮助之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就能够称霸当地,这是第一个,称霸当地靠的是国外的这帮名士的力量。

第二位,是使得自己的国家国富兵强的秦孝公。想要让自己的军队变得强大,这靠的是国外的力量。

第三个,那就是惠王。惠王这个时候呢,叫作“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秦惠王这个时候使得秦国成为诸国之间的霸主,那这个靠的也是其他各国的人才的力量。

最后一位就是使得自己的王室强盛,使得秦国的大权揽在秦王自己的手上,这个靠的也是一个国外的人才的力量。

所以这几点其实全部都说到了秦王的心坎上。因为秦王嬴政想干的事是什么?第一,使得秦国成为一个强国;第二,使得秦国成为诸侯的霸主;第三,逐渐地蚕食其他国家;第四,所有的秦国大权掌握在他一个人的手上。所以这四个例子,恰巧是李斯针对着秦王嬴政的所需来举出来的。

那么讲完这个之后,我们就知道他提到了一个观点,那就是你们秦国的历代的明君,想要成事的人,没有一个是不借助于其他国家人才力量的。那你为什么要把这些人才放逐走呢?

所以接下来他就来了一个总结说“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说这四位秦国的君主全部都是因为门客的功劳,“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说你觉得总结一下这些人,对我们秦国有什么坏处呢?假如“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如果以前这四位君主,都像你今天干的一样,把其他国家的人才全部驱逐,那么我们国家就不再会有今天这样的富强,“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这就是这一段的一个小的总结。所以李斯一上来,并没有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去讲你为什么不要赶我走,而是站在秦国的角度上去讲你为什么不要赶他们走。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立场,我们今天这个副标题叫“怎样防止被辞退?”这其实是我们今天这个在职场人比较关心的一个事。大家经常说“哎呦,可不能失业,可不能被辞退。”其实从根本上讲,是不是辞退你根本不取决于老板,取决于你自己,就如果你是一个没有用的人,那大家肯定会辞退你的,但如果你是有用处的,你要让老板知道你是有用的,那他自然就不会辞退你。

其实李斯也是这样的,李斯一上来劝秦王不要辞退这帮国外的人,当然也包括他自己,那他没有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去讲,他站在谁的角度讲呢?他站在我一切都是为了秦国好的角度讲,一切都是为了秦王好的角度,就怎么对你好。你好好想一想,你们的列祖列宗里边,这些英豪们谁是这么干的?没有一个人是这么干的,那你今天为什么要这么干呢?这是他的第一个部分。

好,这节课的分享就到这里,我们下节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贩卖星云_挽枫

    沙发

    泊舟_pa 回复 @贩卖星云_挽枫: 板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