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玩“梗”,亦有标尺与底线 | 新京报专栏

全民玩“梗”,亦有标尺与底线 | 新京报专栏

00:00
03:30

从“帅锅”“美眉”到“yyds”“绝绝子”,脱胎于网络的新词汇、新句式、新用法层出不穷,人们也从最初的“不知所以”,到渐渐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当万物皆可玩“梗”,网络语言呈现全民化和口语化的趋势,有人赞同也有人反对。

近日,浙江大学汉语言研究所发布《近期互联网语言文字规范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调研了过去三年,国内互联网平台上出现的语料约500万汉字、500幅图片和500个视频,发现61%“不规范表达”源自形式创新,如“YYDS”、太“尬”了等;而临时构造新词占比13%,如“懂王”“鸡娃”等。

究其原因,该《报告》主笔、浙江大学汉语言研究所所长池昌海教授认为,网民们表达喜好追求“视觉新奇”“娱乐时尚”“经济便捷”“规避限制”是重要原因,是语言创新的一种体现。既不能熟视无睹,听凭自然发展,也不应该良莠不分,一棍子打死。

互联网时代,应运而生的网络语言,既有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特点,也有鲜活贴切、充满创造力的一面。因此,看似“不规范”的网络新词,也理当予以分类处理,抵制低俗、宣泄情绪的脏词脏话,鼓励多元表达、与时俱进的新词新义新用法。

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强调“加强对新词新语、字母词、外语词等的监测研究和规范引导。加强语言文明教育,强化对互联网等各类新媒体语言文字使用的规范和管理,坚决遏阻庸俗暴戾网络语言传播,建设健康文明的网络语言环境。”

由此可见,确保网络语言生态更加健康发展,倡导多元表达,需要全社会共同行动,其中网络平台作用不可小觑,如何在加强治理的同时,合理地引导规范尤为重要。

上述《报告》介绍,对公众在互联网平台的表达,一般会有两种制约性规定:一类是社会层面对语言文字的要求,如一些涉及“不文明用语”等内容,会被要求禁用、慎用;另一类是网络平台根据平台用户权益安全,要求网民在交流时应多加注意的词语。

《报告》也发现,网络新词中除了正常的创新以外,还有一些是为了规避网络平台的相关规定,而进行的所谓“安全性表述”。比如“啵啵间”“浮力”“赚米”“蕞”等。而此类“安全优先”的网络新词,占到了整体数量的30%。

对此,平台方面做出了积极调整。今年7月,抖音发布关于创作规范表达的说明,明确表示“直播间”“多少钱”“便宜”“国家”等50个高频词语可以正常使用,用户不必再使用“多少米”“G家”等变体表达。此举无疑提高了沟通效率,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解。

此外,平台方面还进一步明确,对有补充意义的新词新义宽松对待、鼓励为主;对过于追求形式的用例具体分析,限制适用范围,并采用弹幕提醒等办法适当提醒。

语言文字“日学而不察、日用而不觉”,不仅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也是观察时代的显微镜。当今互联网语境下,网络新词的创造者也是使用者和传播者,面对不断推陈出新的网言网语,网络平台不能“失语”,个性表达不能“失范”。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