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品”堆里捡宝贝,循环青年怎么用0推导∞? | 睡前聊一会儿

“废品”堆里捡宝贝,循环青年怎么用0推导∞? | 睡前聊一会儿

00:00
05:34

街头巷尾捡旧物,网络平台购买闲置,二手市场淘货回家;线下摆个摊儿支一个条幅,或者干脆开着车打开后备箱,给自己不再用的东西找下一个主人。现在,爱捣腾二手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还有了一个新称呼:循环青年。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件事。

循环青年有着这样的行为共性:通过获取旧物和贩卖闲置的手段,来获得自己心仪的物品。他们的行为既顺应着节约环保的绿色生活方式,又映照着节俭务实、适度满足的消费理念。对他们来讲,购物不必剁手,钱包还能回血,何乐而不为?

近年来,极简主义等生活风格为更多年轻人所接受,用生活上的减法做幸福感的加法。而以“淘旧物”为特征的循环青年,也有着类似的行为逻辑:在城市的犄角旮旯捡回掉漆的桌椅板凳、满身斑驳的旧沙发,在精心修饰后变为兼备颜值和腔调的个人独有物件——用有限的成本去换取不被经济负担所限的快乐,颇有一种从过度消费主义的条框里遁逃而出的轻松、用“变废为宝”装点个人生活的趣味和实用主义的智慧。

循环青年对二手物件的偏好,是他们选择循环的重要原因。“买二手物并不是买它的今生,更是在买它的前世”,有二手物研究小组的简介写道。这也许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循环青年的逻辑。一条剪标的二手领带讲述着一段从意大利到中国漂洋过海的故事,一台过时的数码相机还保存着陈旧的旅行记忆,一本泛黄折页的旧书标记着十几年前的读书思绪……在旧物的不断循环中,我们还可以看到类似于历史累层的结构,更多的故事被铺展、更多的人生被累加。一件旧物也是一本关于历史的记述,蕴含着旧主的前尘往事,承载起新的人生故事。在循环的链条中形成层层代代的人生嵌套,这正是时过境迁、岁月流痕的魅力所在。

在大多数循环青年眼中,破旧耗损的外表和被丢弃闲置的境遇不能定义其美学价值,他们看中的是其经改造后所可能拥有的未来。少了几个抽屉的桌子,经过改造变成复古味浓厚的书柜;早已爬上青苔的青灰色墙砖,摆放在书桌上、散发出时间的氤氲;废弃的木板床可以是一块上好的花园地基,一座独属自己的秘密花园从中诞生……变“不能用”为“可以用”,化“腐朽”为“神奇”,当一件件旧物“复活”,在新的场景中获得崭新的生命,循环青年们闪烁着智慧的光辉,体验着劳动创造带来的充实和喜悦,赋予旧物新的可能性,也阐释着独一无二的个人生活。尽管是二手的货物,但毕竟有一手的人生。

循环是一个圈,圈住了旧物辗转,也圈来了志同道合的伙伴。在循环的链条上,在循环青年之间,流动的不只有旧物的交易和重生,还有着个体间联结和羁绊。一名循环青年曾出售过一块手表,因为自己换过表带,手表变成了独一件的单品。一段时间后,她发现自己的手表出现在了自己关注的一个博主的分享动态里,一种“被联结”的喜悦和惊喜感油然而生。这便是旧物的循环链条强化人与人之间联系的一个缩影。除了买卖行为,循环青年们还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交换衣橱、淘货笔记的体会和经历,他们的行为正在变成一种逐步扩大的生活方式,影响着更多人、期待着更多故事的发生。

数学上的无穷符号(∞),形状看似是两个扭转的0。将这个概念投射到循环青年身上,我们便得到了一个奇妙的公式:用趋近0的成本,创造1手的人生,诠释2手旧物,串联起“无穷”的故事,赋予了生活“无限”的意涵。当代青年正以多样的生活方式开创着多彩的人生,我们很难去用有限的标签去下定义。正如很多循环青年并不愿意被冠上“循环”的标签,在他们看来,这仅仅是用自己的消费观,去过自定义的人生。

若一定要有一个标签,它便是“没有标签”。

这正是:

深谙好物还需淘,又知废旧也是宝。

借问巧匠何所在?时时处处有妙招。

(崔妍|文    主播|殷维)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