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专家之死》:揭开美国反智主义的一角,是什么让专家越来越不被信任

【社科】《专家之死》:揭开美国反智主义的一角,是什么让专家越来越不被信任

00:00
28:37

揭开美国反智主义的一角。是什么让专家越来越不被信任?


点击进入喜马讲书频道页>>>


精华笔记  


本书作者托马斯·尼科尔斯曾任美国海战学院国家安全事务教授、美国参议院前助理,是外交政策和国际安全事务的专家。


他认为美国人不仅缺乏知识,还对专家抱有盲目的敌意甚至憎恨,人们除了自己谁都不信。这种“专家之死”的现象让尼科尔斯非常忧虑,在书中,他探讨了“专家之死”的原因和危害,以及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专家出错。


第一,盲目地拒绝相信专家有哪些危害?


1、危害个人生活


2、干扰公共政策的制定,动摇民主的根基


在公共政策领域,专家的责任是向选民提供专业知识和观点,告诉选民,有可能会发生什么,他们的选择会导致什么后果;选民的责任则是充分了解这些问题,决定自己最看重的是什么,想要怎么做,然后慎重地做出选择。

如果选民不对议题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思考,不了解自己想要什么,就可能做出错误的选择,甚至把决策权交给一小部分政府官员和精英知识分子。而民主应该代表民众真实的意愿和诉求


第二,是什么导致专家不被信任?


1、思维陷阱


①达克效应:越无知的人越会高估自己水平,而且越难以改变自己观点。


②证实性偏差:人们会寻找支持自己观点的信息,忽略反对这个观点的信

息。


2、大学教育商品化


①学校降低了对学生的考核标准,分数注水严重,让学生得不到高水准的知识教育。


原因:美国的自我肯定和自我实现文化。


②学校迎合学生的喜好,提供他们想要的服务,让学生对专家缺乏尊重。


原因:吸引更多学生报名。


3、互联网的流行


①虚假信息泛滥,各种谣言传播迅速,难以辨别真伪。


②让人们以为有了信息,自己就有能力做出正确的判断。


③制造了一种平等错觉,让人更刻薄浮躁,面对不同意见无法理性讨论。


④加强了证实性偏见。


4、新闻媒体娱乐化


①为了提升收视率,部分媒体放弃了客观中立的立场,提供迎合观众政治立场的节目,加强了证实性偏见。


②记者重视速度和产量,对新闻真实性缺乏审查,传播虚假信息,切断了专家和大众的沟通渠道。


第三,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专家出错?


1、当专家在自身专业领域出错

科学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论。专家需要在实践中学习,对现有的理论不断进行验证和完善。我们应该在尊重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对专家抱有慎重的怀疑精神。


2、当专家进行学术欺诈

大众很难进行辨别,需要依靠行业内的监督机构。


3、当专家跨专业入侵

专家对其它领域的了解,未必比普通人强。当专家跨专业发表观点时,大众要小心谨慎,不能因为他是专家,就觉得他说什么都有道理。


4、当专家进行预测

科学的目的在提供解释,去解决现有问题,因此专家并不擅长预测。如果大众需要专家预测,应该去找那些知识面广博,各个领域都懂一些的狐狸型专家。



作者:[美] 托马斯·尼科尔斯

撰写:西蒙

主播:旗达内

策划编辑:李雪清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柯南喜欢兰内酱

    含铅汽油无害论,核废水无害论,这些都是专家被资本收买后发表意见的典型案例。

  • 临松薤谷

    伊拉克有生化武器

  • 流浪皮皮球

    保持理性,谦虚谨慎!

  • M莙哥哥

    前面两个例子就有问题,特别是美国我看也不是乱选的,选举也听专家的,这本书有问题。

    花木深处向军 回复 @M莙哥哥: 确实,片面。

  • 扣宝儿

    nice

  • 巴巴顿

    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