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先立后破”,牢牢守住民众温暖过冬底线 | 新京报快评

坚持“先立后破”,牢牢守住民众温暖过冬底线 | 新京报快评

00:00
03:58

当前,北方地区正在陆续进入取暖季。据新华社报道,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10月27日表示,对实施清洁取暖改造的地方,将加强调度抽查,重点关注是否存在“未立先破”等影响群众温暖过冬的突出问题,对涉及清洁取暖的投诉,及时调度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现场核实,督促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切实让人民群众清洁取暖、温暖过冬。

随着秋冬季北方陆续进入取暖季,一些地方容易出现大气污染,因此,每到取暖季,做好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就是各地政府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近年来,北方多地都在开展清洁取暖工程,以清洁能源代替污染排放较为严重的煤,以便于在民众取暖与环境保护之间取得平衡,尤其是北方农村地区,此项工程在不断推进。

然而,清洁取暖工程在推进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却曾出现未立先破、简单粗暴、“一刀切”治理的做法。此前,一些地方的农村曾爆出禁止烧柴取暖、封堵炉灶导致部分民众挨冻的消息,引发舆论广泛关注。对此,2021年,生态环境部就曾强调,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是一项民生工程,首先是要把保障群众温暖过冬作为底线。可见,保障民众温暖过冬一直是具有优先项的工作。

此次在北方取暖季开始初期,生态环境部就强调要做好相关的工作,无疑给各地提了个醒:在推进清洁取暖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出现“未立先破”等影响民众温暖过冬的恶劣现象,把相关工作做在前头,一切工作都要围绕着民众的基本需求开展,牢牢守住保障民众温暖过冬的底线。

从媒体的报道来看,生态环境部要求,要坚持先立后破、不立不破,对于进入供暖季后未完成改造的,仍继续沿用原供暖方式;今年新改造尚不具备安全稳定通气条件的、尚未经过一年实际运行检验的,不拆除原有燃煤取暖设施;山区等暂不具备改造条件的地区,可以使用洁净煤等方式采暖,确保群众温暖过冬。

这些极具针对性的要求和举措表明,各地在推进清洁取暖工程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执行,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推进此项工作,不能因为要“完成改造指标”,就不顾实际“一刀切”,这种做法带来的危害程度不言而喻。

而生态环境部的要求和部署显然也释放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各地在开展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民生导向,不能因噎废食。要明晰的是,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和保障民众温暖过冬从来都不是二元对立的。本质上,二者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让民众生活得更幸福、更有获得感,这需要各地在推进具体工作的过程中予以明确。

生态环境部表示,“对实施清洁取暖改造的地方,将加强调度抽查。”“对涉及清洁取暖的投诉,及时调度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现场核实,督促第一时间解决问题。”这为广大民众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救济渠道,也是一种相对有效的监督治理机制。一旦有地方出现“未立先破”的现象,那民众可以通过这些渠道反馈意见,进而使得相关部门对其进行纠正和处理。

总而言之,治理大气污染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提高民众的生活,因此,如果以牺牲民众温暖过冬的权利来实现大气污染治理,反而违背了推进清洁取暖工程的本心。就此去看,生态环境部重点关注是否存在“未立先破”等影响群众温暖过冬的突出问题,坚持民生本位,切实保障民众温暖过冬,是当前工作的应有之义。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