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 首次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九个方面的本质要求。
这九个方面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答题,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方面现代化的实践要求。
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一重要论述?中国式现代化如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西方现代化有哪些本质区别?就此,新京报专访了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张占斌。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指明了方向
新京报: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一重要论述?
张占斌:这深刻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特点,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指明了方向。
“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从我们的国情出发,从中国发展的特色出发,提醒全党和全国人民,我们国家有14亿人口,我们的人口数量超过了西方发达国家的总和,正因为这样,如果能够实现这样的壮举的话,我们不仅创造了世界现代化发展史上的奇迹,对人类来说也是一件贡献特别大的事情。
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也将前所未有。这要求我们一定要保持历史耐心,稳中求进,循序渐进,不好高骛远,也不因循守旧,稳稳当当地把我们这个事办好。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揭示了我们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本质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就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对于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一个很好的宣誓,也是一个很好的弘扬。
考虑到实现共同富裕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这就要求我们要把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结合起来,首先是要把发展搞上去,在共同奋斗中来推进共同富裕,把经济总量和质量都做好,这样的话才能考虑怎么样把它“分好”。这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指的是我们的现代化光有物质文明还不行,还得有精神文明做依托,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困也不是社会主义,这就是说两个文明需要协调。也就是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要弘扬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把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也是我们这些年一贯的主张,强调我们热爱自然,尊重自然,走绿色发展的道路,建设生态文明美丽的中国。
“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表明中国式现代化跟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有着很大的不同。我们靠和平共赢的发展方式来推进现代化,是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的一边,我们希望通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维护世界和平发展作出我们的贡献。
新京报:报告从九个方面对中国式现代化提出了本质要求,其中也提到了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你怎么看待中国式现代化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
张占斌:报告提出的这九个方面,我觉得归纳得特别好,不仅清晰勾画出了前进方向的路径和目标,也对下一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都具有重大的引领作用。
中国想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包括方方面面,既包括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也可以扩展到其他方方面面。
其中,首先是经济发展的问题,如果没有经济的发展,没有经济的现代化,那么其他方面的现代化就没法保障。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一直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找到了一条非常正确的道路。
当然,坚持高质量发展就必须要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位,必须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同时,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前进方向,构建一个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要坚持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这些都是跟推动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所以说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推进,有了高质量的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才能走得更稳,道路更宽广。
“中国式”的本质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
新京报:在你看来,中国现代化跟西方的现代化有哪些本质区别?
张占斌:中国式现代化可以从两个层面来分析,一个是现代化,一个是中国式。现代化,应当说是全人类追求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和人类进步的一个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化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的一面,所以中国要想实现现代化,也得搞工业化,通过工业化的发展推动中国变成一个制造业大国,同时继续往前走,向制造业强国迈进。
另一方面,“中国式”的本质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
如果说中国式现代化和西方现代化有什么本质区别的话,我觉得就是西方国家是以资本为核心的现代化,我们中国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这是一个本质的区别。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把握好经济发展的趋势
新京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把握哪些战略路径、策略方法?
张占斌: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大国走到今天已经具备了构建新发展格局,构建一个超大规模市场的能力和潜力。
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来看,大国经济有它内在的自我可循环特征和趋势,所以我们也要紧紧把握好这个趋势,通过扩大内需战略,把扩大消费作为我们战略的基点,还得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把国内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发挥出来。
这实际上就要求我们在很多方面做出战略性调整。比方说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的占比,所以我们要通过不断增加城乡人民收入来支撑我们扩大内需战略,通过更精准的供给来增强我们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同时,我们还要通过构建高水平的市场经济体制来加快建设现代化的经济体系。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