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过「腕管综合征」吗?对于这个名词,大家可能很陌生,但它引起的最常见症状,你一定很熟悉:手麻。我们手腕的中间位置有一根叫“正中”的神经,支配着人体的手部运动和感觉。过度使用手腕、重复性活动,都可能压迫它,引起手麻。 本期《生命时报》邀请专家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主任医师 陈琳、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显微创伤外科教授 朱庆棠,解读腕管综合征的成因,教你自测发病风险。
腕管综合征,也就是大家常说的“鼠标手”,是正中神经受压引起的一系列症状。临床主要表现为手的拇指、食指、中指麻木和疼痛,觉得手指好像粘了一层胶或隔着一层纸,有时会感到手指像被针扎、火烧一样。除了手麻,还可出现手部力量下降,比如夹菜时掉落,写字、扣扣子没之前灵活。病变严重者可发生大鱼际肌肉萎缩;病情异常严重时,可能发生持物不能定位,看不见就拿不到,比如夹菜不看着就会掉落等。
发病3个阶段:疼、麻、木 。麻痛会从间断发生开始,比如骑车时出现麻痛;到出现夜间麻醒,甩手或休息能缓解;到后来持续24小时麻木,甚至感觉不到麻。这时,有些病人以为是好转了,实际上是“木”掉了。从医学角度讲:当你觉得“疼”的时候,我们称为“感觉过敏”。觉得“麻”的时候,实际上症状已经加重,称为“感觉减退”。而觉得“木”的时候,出现眼睛看不见就摸不着东西时,称为“感觉消失”;进一步恶化,就会出现肌肉萎缩。
需提醒的是,颈椎病引起的手指麻木与腕管综合征的症状很相似,医生常通过腕部超声、颈椎X线或核磁共振(MRI)、肌电图等检查进行分辨。腕部有问题,为什么手指会发麻?很多人会有疑问:腕管综合征顾名思义病根出在腕管部,为何会引起手指麻木?
手腕部位有个管腔,由底下和两侧的骨头以及上面的腕横韧带构成。在这个截面积只有约3平方厘米的狭小隧道里,有9条控制手指的肌腱加上一条正中神经穿过。腕横韧带增生变厚或腕部骨折移位、退变增生等,都可能导致腕管管腔变窄,从而压迫正中神经。腕管内肌腱滑膜水肿、增生或管腔内有肿物、痛风石等占位病变,也会使正中神经受压。或是正中神经本身出现病变,都可能造成该神经支配区出现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引起手指麻木、疼痛、无力等一系列症状。
腕管综合征不只找上办公族 ,引起腕管综合征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腕部劳损。内分泌变化、腕部骨折或损伤、腕管内占位性病变如风湿或类风湿、痛风等也可能引发腕管综合征。腕管综合征常发生于30岁到60岁人群,其中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2到3倍,且峰值发病率出现在50岁到59岁。女性的手腕通常比男性小,腕部正中神经更容易受到压迫。比如哺乳期长时间抱小孩,腕部过劳就可能形成腕管综合征。也有研究表明,反复使用腕部劳作的人群,如程序员、木工、修理工、司机等,其腕管综合征的发病率更高。
如果大家出现间断手麻,怀疑腕管综合征时,可通过一个动作进行自测。将双上臂抬高至肩外展90度,同时向内屈肘90度,双侧手腕向下手背相对呈90度,或手腕向上手心相对呈90度。保持该体位,如果1分钟内双手麻木加重,可能就是腕管综合征。
腕管综合征如果在早期,治疗方法很简单,就是“制动”,让过劳的问题手腕好好休养。少做重复性动作, 减少静力性动作的持续时间,降低重复性动作频率。避免腕部劳累,有助病情缓解,否则可能会使正中神经的压迫进一步加重。另外,热敷、理疗等也有一定帮助。 腕管内压力在过度屈腕时为中立位的100倍,过度伸腕时为中立位的300倍。突然变换动作或姿态时要慢一点,不要猛地扭转、抬举。适度按压不适部位将网球或按摩球放于小臂内侧或外侧,对不适肌肉部位进行垂直按压或前后移动按压。每次30到60秒,做2到3组。如果工作需要经常使用腕部,可考虑佩戴适当护具进行职业性的保护措施。若通过“制动”,手指麻木症状仍不能缓解,可以考虑药物、手术治疗,建议遵医嘱进行相应调整。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