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老师《孟子》解读(160)【告子下 12.8 不教而用】

梁老师《孟子》解读(160)【告子下 12.8 不教而用】

00:00
05:21
梁老师《孟子》解读(160)【告子下 12.8 不教而用谓之殃】

【原文】

鲁欲使慎子(1)为将军。孟子曰:“不教民而用之(2),谓之殃民。殃民者,不容于尧舜之世。一战胜齐,遂有南阳(3),然且不可。”
慎子勃然不悦曰:“此则滑厘所不识也。”
曰:“吾明告子。天子之地方千里,不千里,不足以待诸侯。诸侯之地方百里,不百里,不足以守宗庙之典籍(4)。周公之封于鲁,为方百里也,地非不足,而俭于(5)百里。太公之封于齐也,亦为方百里也,地非不足也,而俭于百里。今鲁方百里者五,子以为有王者作,则鲁在所损乎,在所益乎?徒取诸彼以与此,然且仁者不为,况于杀人以求之乎?君子之事君也,务引其君以当道,志于仁而已。”

【译文】

鲁国有意任命慎子为将军。孟子说:“不教导百姓就让他们去打仗,这叫作坑害百姓。坑害百姓的人,在尧舜的时代是不被容纳的。即使一仗打败了齐国,收回了南阳,仍然是不可接受。”
慎子脸色一变,不高兴地说:“这我就不明白了。”
孟子说:“我明白地告诉你。天子的土地方圆千里,不到千里,便不足以接待诸侯。诸侯的土地方圆百里,不到百里,便不足以奉守宗庙的典章制度。周公分封到鲁国,为方圆百里;土地不是不够,却仅限于百里。太公分封到齐国,也是方圆百里,土地不是不够,却仅限于百里。如今鲁国的土地有五个方圆百里,你认为如果有圣王兴起,那么鲁国的土地在削减之列,还是在增加之列?不费力就能把那里的土地取来并入这里,仁者尚且不干,何况杀人来求取呢?君子侍奉君主,只是努力引导君主合乎道,立志于仁罢了。”

【注释】

(1)慎子:鲁国将军,名滑厘。赵岐注:“善用兵者。”
(2)用之:朱熹《集注》:“使之战也。”
(3)南阳:地名,在泰山西南面,本属于鲁,后被齐侵夺。
(4)典籍:指法典图籍等重要文献。赵岐注:“典籍,谓先祖常籍法度之文也。”
(5)俭于:限于。俭:约束。引申为限制;节制。朱熹《集注》:“俭,止而不过之意也。”

【本期解读】

本章批评慎子“不教民而用之”。认为国家的根本不在土地的大小,而在于民众的生命财产、福祉利益,所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14.14)。故君子侍奉君主,不应为其兼并土地,而应引导其追求仁义。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