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安梧讲《论语》344—夫子論管仲,区別了大公之仁与匹夫小信

林安梧讲《论语》344—夫子論管仲,区別了大公之仁与匹夫小信

00:00
08:02
林安梧 《論語聖經譯解:慧命與心法》(台灣學生書局,2019年出版;【線裝涵裝三冊】,2021年北京線裝書書局出版) 〈憲問〉第十四:知恥明德、修身居藏
十七、子貢曰:「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   
翻譯:
子貢說:「管仲該不是個仁人吧!齊桓公殺了公子糾,他不能為其死難,又做了齊桓公宰相。」孔子說:「管仲輔佐齊桓公,稱霸諸侯,一統天下,百姓萬民到現在還享受其恩賜。如若沒有管仲,我們恐怕要披著頭髮、左衽穿衣了。難道要像匹夫匹婦守著小信,自縊于山林溝壑,無聲無息,不為所知嗎?」
說解:
1.夫子很少許人以仁,管仲功業雖偉,然其器小哉,應該當不起作為「仁人」,因此,弟子嘗試問之。子路先問,弟子們仍有所疑,故子貢復問之。
2.以其私德論之,管仲之器小哉!夫子鄙之、論之;然這不妨礙其大功也。值得注意的是,這大功是「大公」的大功。大公者,至德也。這樣的大功,已經不只是功業而已,他可上遂為德行也。
3.夫子言「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管仲之功在天下、在萬民、在百姓,在華夏,此所以為仁也。
4.生命要看高、看遠,不能看小、看狹;信是大信,不能是小信;義是大義,不能是小義;仁是大仁,不能是小仁。
5.人之秉性、氣質或有駁雜,但理想、願力,卻足以成其大德也。
(甲午深秋,十月廿日凌晨三時寫於福德街元亨居)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