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收听军备解码带来的最新军情和武器资讯,欢迎订阅关注!
近期,美国提供给乌克兰军队的M-142型“海马斯”火箭炮,成为俄乌战场上的焦点。乌军收到的“海马斯”数量有限,不得已将赫尔松选为重点作战方向,尤其是俄军用来保障前线部队补给的安东诺夫斯基大桥,更是遭到乌军“海马斯”的多轮打击。从结果来看,乌军“海马斯”使用M31A1型制导火箭弹,对大桥桥面的命中率很高。虽然由于威力不足没有摧毁大桥,但遭到破坏的桥面也已经无法再通过大型军用卡车,俄军被迫使用船只渡河运输物资。美制M-142“海马斯”在乌克兰战场虽然表现还不错,但公认世界最强的远程精确大口径火箭炮,却是在中国。
早在2016年,我国网络上就出现了一款涂有我军现役涂装,造型与之前国产火箭炮区别明显的新型大口径火箭炮。当时,外界猜测这款新装备是在PHL-03型火箭炮基础上,发展的类似美制M-142“海马斯”的新型箱式火箭炮。按照惯例,舆论一开始将这款装备称为“PHL-16式”。不过,在数年的等待之后,这款新装备最终在2019年10月的阅兵式上公开亮相,正式编号也浮出水面——PHL-191箱式火箭炮。之后,官方也进一步公开了PHL-191的基本数据,外界对这款国产顶尖装备的具体性能也有了更多了解,并赢得了世界最强大口径火箭炮的威名。
二战后期,苏联陆军装备的BM-13型“喀秋莎”火箭炮大放异彩,成为苏联军队的标志性武器。在后来的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国也获得了苏联提供的“喀秋莎”,并仿制了相应的国产型号。在电影《上甘岭》中,就有我军炮兵部队集中使用“喀秋莎”,轰击美韩军队阵地的一幕。在这一时期,火箭炮的口径、射程虽然各不相同,但技术特点都比较相似,单次火力密度大、精准度较低、再装填时间慢。事实上,在冷战期间,美苏等国虽然各自发展了种类繁多的火箭炮,但绝大部分的技术水平,仍然没有摆脱这三个典型特点。直到1991年,美国陆军装备的M-270型火箭炮登上战场。
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国军队原本为苏联军队准备的先进装备,都被拿来对付伊拉克军队。像F-117A隐身战斗轰炸机携带精确制导炸弹攻击地面目标、F-15/16战斗机在KC-135空中加油机辅助下远距离奔袭、AH-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屠戮T-72主战坦克等画面,都对外界造成了极大震撼。美制M-270型火箭炮也在战场大规模应用,并因为其强悍火力对伊拉克陆军造成的毁灭性打击,得到“钢雨”的绰号。更重要的是,M-270突破了以往火箭炮的固有特性,在保证单次火力投送密度的同时,通过搭载精确制导模块提高命中精度,又由于应用箱式模块设计而加快了再装填速度,这些技术特性成为全球大口径火箭炮的新起点。
2003年,美国海军陆战队根据反恐作战的需求,在M-270基础上通过将履带式平台换成轮式越野平台,推出了M-142型“海马斯”高机动火箭炮作战单位,一度成为全球最先进的大口径火箭炮。相比之下,当时我国陆军装备的最先进型号,还是PHL-03型300毫米火箭炮,也就是著名的“03式远火”。其精度虽然不错,但部分指标还无法与M-142“海马斯”相比,再装填速度更是远远不及。而在之后的岁月里,国产火箭炮家族以异常迅猛的速度发展壮大,大名鼎鼎的A-100/200/300系列以及卫士、AR系列,都在对外出口中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倒是陆军装备的大口径火箭炮,一直以“03式远火”为主,直到PHL-191箱式火箭炮的出现。
按照官方媒体公布的消息,“191箱火”继续秉承“03式远火”的高机动发展思路,是立足于国产大口径火箭炮的使用和出口经验,应用箱式结构设计所推出的一款新型装备。具体来说,“191箱火”使用制式发射箱运输、存储火箭弹,不仅将再装填时间缩减到传统型号的一半左右,而且机动灵活性也有了质的改善。以往的旧式火箭炮,往往只能兼容一种口径火箭弹,虽然能通过不同弹种攻击不同目标,但射程、精度却很难调节,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使用范围。
国产“191箱火”本身没有固定式发射管,无论是什么口径的火箭弹,只要能装入发射箱中,就可以正常使用,不存在口径不匹配的问题。事实上,按照官方消息,“191箱火”一共可以兼容4种不同口径的火箭弹,分别是300毫米、370毫米、610毫米、750毫米。在搭载300毫米火箭弹时弹容10枚,射程约120千米,命中精度约5米。至于最常见的370毫米火箭弹,总搭载数量为8枚,射程约180千米,命中精度约10米。而大名鼎鼎“火龙”300型610毫米火箭弹,则只能搭载2枚,最大射程300千米,命中精度20米。至于最罕为人知的“火龙”480型750毫米火箭弹,则需要专用的大型发射箱,只能搭载1枚,射程480千米,命中精度30米。
从这4款火箭弹的基础数据可以看出,“191箱火”虽然仅仅是一款装备,但通过快速换装不同型号的火箭弹,却能承担从150千米到480千米范围内的不同精确打击任务,这也是先进箱式火箭炮的魅力所在。当然,美制“海马斯”作为这一领域的先行者,也有这种多用途设计,但其目前仅有227毫米和610毫米两种口径,其中227毫米弹药只有普通型和增程型,总体上与“191箱火”存在明显差距。此外,我国对外出口的AR-5型火箭炮上,也应用了这种箱式设计,但其适配的口径则变成122毫米、220毫米、610毫米以及C705型反舰导弹,可以视为低配版“191箱火”。
在之前设计、发展、使用经验基础上,最终诞生的“191箱火”以及SR-5,都是达到世界顶尖技术水平的优秀装备,而美制M-142“海马斯”,则由于立项时间较早,后期没有进行全面升级,已稍显落伍。事实上,就目前来看,晚诞生10多年的“191箱火”凭借后发优势,已经在多用途性能、最大射程等方面,实现了对美制“海马斯”的超越,称之为全球最先进大口径精确制导火箭炮,并没有任何问题。此外,由于美制“海马斯”在乌克兰战场上堪称亮眼的表现,作为低配版“191箱火”的SR-5,大概率将会在不久后迎来新的出口机遇,特别是其搭载的“神龙”300型610毫米火箭弹,早已成为许多国家热切期盼的“战略”武器。
当然,在火箭炮的进化史中,作战精度、射程和再装填速度虽然持续升级,但也并非没有带来新的问题。如同早期战斗机搭载的炸弹,在从无制导低阻型号,升级成命中精度为米级的精确制导弹药后,身价飙升数十倍一样,如今箱式火箭炮使用的弹药,虽然各项性能指标堪称完美,但其造价之高也是外界很难想象的。举个例子,我国当年从俄罗斯引进的300毫米火箭炮,一枚原装火箭弹价格就高达14万美元。后来国产“03式远火”量产后,单枚火箭弹价格为75万人民币。至于国产“191箱火”,其配套的弹药性能更加优异,价格当然也会更高,特别是“火龙”480型750毫米火箭弹,除了飞行速度外,实际性能已经与著名的俄制“伊斯坎德尔-M”近程弹道导弹相差无几,其价格可想而知。
对于我国军队来说,性能优异的“191箱火”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其单次高强度火力投送,高精度、快速装填以及灵活性强的优势,在高原和近海作战中具备无法取代的战术优势,这是“191箱火”在服役后多次出现在西部高原,并频频在近海亮相的根本原因。最重要的是,这款由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直接装备的战略性武器,相比于海空军的战斗机、轰炸机支援,不仅更加直接而且反应速度更快,能够起到填补其他火力支援空隙的作用。从这一点来说,这款被称赞为“480千米弹道导弹”的高精度装备,必然会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关键时刻,展示出强悍无匹的锋芒。
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互动!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