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故事汇——道德经 第63章

国学故事汇——道德经 第63章

00:00
07:04

[原文]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①。大小多少②。报怨以德③。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④,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译文] 道德经这段原文的意思是说:

以无为的态度去有所作为,以不滋事的方法去处理事物,以恬淡无味当作有味。大生于小,多起于少。处理问题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实现远大要从细微的地方入手。天下的难事,一定从简易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一定从微细的部分开端。因此,有“道”的圣人始终不贪图大贡献,所以才能做成大事。那些轻易发出诺言的,必定很少能够兑现,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势必遭受很多困难。因此,有道的圣人总是看重困难,所以就终于没有困难了。 

 以上呢就是第63章的译文.

[注释] 

1、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此句意为把无为当作为,把无事当作事,把无味当作味。 

2、大小多少:大生于小,多起于少。另一解释是大的看作小,小的看作大,多的看作少,少的看作多,还有一说是,去其大,取其小,去其多,取其少。 

3、不为大:是说有道的人不自以为大。 

【导 语】

这一章啊主要阐发了“无为而无不为”的道理,也可以说是一种处世哲学。老子讲“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的道理。从前几章的内容来看,老子反对以烦琐的禁令去捆住人民的手脚,限制和扰乱百姓的生活,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采取顺应自然的态度,必须以平静的思想和行为对侍生活。他提醒人们,做任何事情都是从小到大,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的。

【解析】

老子理想中的“圣人”对待天下,都是持“无为”的态度,也就是顺应自然的规律去“为”,所以叫“为无为”。把这个道理推及到人类社会的通常事务,就是要以“无事”的态度去办事。因此,所谓“无事”,就是希望人们从客观实际情况出发,一旦条件成熟,则水到渠成。当我们人生旅途中发生问题的时候,您只要找到客观规律,去发现和明白规律,就可以找出恰当的解决方法。

这里,老子不主张统治者任凭主观意志发号施令,强制推行政令。“味无味”是以生活中的常情去比喻,这个比喻是极其形象的,人要知味,必须首先从尝无味开始,把无味当作味,这就是“味无味”。接下来,老子又说,“图难于其易”。这是提醒人们处理艰难的事情,须先从细易处着手。面临着细易的事情,却不可轻心。“圣人犹难之”,这是一种慎重的态度,缜密的思考、细心而为之。所以,有智慧的人遇见事情总是看到艰难,从细节入手,因此最后反而没有困难。本章格言,对于人们来讲,无论行事还是求学,都是不移的至理。这也是一种朴素辩证法的方法论,暗合着对立统一的法则,也隐含着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法则。

【启示】那这一章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

每个人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都会有“畏难”情绪。“畏难”者往往会感到很苦闷!怎么来克服这种“畏难”情绪呢?在这里,老子给予世人最好的良药有三味:

首先,心甘情愿是第一味。心甘情愿地做好每一件事情,处理困难都是从易处入手,实现远大目标都是遵循着从眼下容易之事来开始的方法论。

其次,居安思危是第二味药。人生无小事,我们从每一天的细微之事着手,这样大事慢慢就会变成小事。所谓居安思危,就是我们做事出于为社会大众、为天地的公德心,要充分估计到困难和不利因素,采取恰当的策略、措施加以解决。而且要“言必行,行必果”,就不会发生轻诺寡信、失信于他人的事了。

最后,勇于担当是第三味药。 “会者不难,难者不会”。现在生活中的一些人,专挑容易的事做,而把难的事情都推给别人。久而久之,那些经常接受“难事”的人,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生命也得到绽放。而那些只做“容易事”的人,永远只能做一些简单的事情,品德、才干也很难提升。如果是我们在人生旅途中,把所有的事情都当作难事来对待、敢于担当解决,则最后就没有难事。如果没有敢于攻坚克难的担当,是不可能成长的,最后还是会“难事”缠身。

圣人做事与轻诺的人不同在于,圣人总是举轻若重,慎终如始,把所有的事情都当作难事来做,并勇于去做难事,所以就不会总是陷入困境。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