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自我效能】获得自信与自大狂养成记
 4.58万
试听180

012.【自我效能】获得自信与自大狂养成记

00:00
14:19

有一种人,他们对自身的能力评价极高,在他们的眼中,自己是完全没有缺点的;稍微取得一些成绩,他们就会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在你面前显摆。你想给他们一点中肯的建议,他们却拒不接受,依然我行我素,还要摆出一副“你懂什么”的架势。和这样的人打交道,你一定憋了一肚子的火气,不知道要在心里面骂他们多少遍。

 

这样的人,我们通常会给他们一个名字,叫作“自大狂”,或者是“自恋狂”。这种神奇的物种,总是表现出超乎寻常的自信,可他们的实际能力却远远不及他们自认为的那个水平。套用一个心理学的概念来讲,这些人其实就是自我效能感过高。

 

自我效能感,是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来的。简单来说,它是指一个人对于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个目标的自信程度所以,自我效能感的高低,可以直接体现一个人的自信水平。通常来讲,一个人自我效能感高,说明他对自己完成某件事充满了信心,那么他便是自信的。相反,一个人自我效能感低,则说明他对自己是否能完成某件事,并没有太大的把握,所以他就没那么自信了。

 

那我们该如何评估自己的自信水平呢?如何保持适度的自信呢?我们可以从自我效能感的两个评估维度和四个影响因素着手。

 

要衡量一个人的自信水平,也就是自我效能感的高低,其实有两个重要的维度:一个是强度,另一个是广度。

 

自我效能感的强度,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能够实现某个目标的确信程度。如果你的自我效能感比较强,那么你对自己能够完成任务会充满信心,即使有一时的困难,也并不会让你产生自我怀疑,你会相信自己有能力取得最后的胜利,从而面对重重困难,坚持到底。如果你的自我效能感比较弱,那你可能就很容易受到困难和失败的影响,怀疑自己的能力,从而放弃努力。

 

听说肯德基老爷爷,在推销自己的炸鸡配方的几年间,总共被拒绝过上千次。面对这么多次的挫折,都能仍然抱有信心,不得不说他老人家自我效能感的强度实在是高啊!

 

衡量自我效能感的另一个维度是广度,就是指在某一个领域内,自我效能感的强弱,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到其他领域中的自我效能感。有的人只在很小的领域内,认为自己是有效能、有能力的。比如我就一直认为自己应该只会讲讲课,一旦离开了课堂,就变成了一个内向呆板,不会交际的人。所以我的自我效能感广度就比较低。相反,有些人就会在很广泛的情境中都具有良好的自我效能感。比如,有人就能在主持、唱歌、演戏等诸多方面都表现的自信大方,通吃整个娱乐圈,那么他自我效能感的广度就比较高了。我们前面说的自大狂,必定是自我效能感广度极高的人,他们相信自己在一切领域都是敌于天下的。

 

那么,自我效能感的高低是怎么形成的呢?或者说,怎么样才能成为一个自信的人呢?

 

首先,是你直接的成败经验,是自我效能感最大的影响因素。成功的经验能够提高我们的自我效能感,而失败的经验则会降低自我效能感。任务初期的失败,尤其会大大地降低自我效能感。因为在你刚刚进行某项任务的时候,由于经验和信息的不足,你并不知道需要经过多少努力才能够取得成功,同时,你也并不了解会有多少外部因素阻碍成功的到来,因此,你很可能将遇到的困难与挫折,简单地归因于可能是自己的能力不足,从而降低你的自我效能感。

 

所以,当你在初出茅庐时遭遇挫折,别着急灰心丧气、否定自己,坚持下去,并且审慎地评价自己,或许你会发现自己的能力比你预料中的要强。

 

当然,不管怎么说,既然不断的获得成功,必然能够提升你的自我效能感,那么在实际的学习和工作中,或许我们可以改变一下策略,先不要设立太大、太难的目标。不如设立一些开始很简单、难度逐渐升级的任务,这样循序渐进,不断体会到成功,自我效能感也会越来越强,就算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我们也不容易受到打击,会更有自信坚持下去。这就是我在前面的单元里,一再强调的“一切大变,都是从小变开始的”。你现在应该更能理解这句,听上去不那么顺耳的话了吧!

 

影响自我效能感的第二个因素是替代性经验。所谓替代性经验,就是指人们通过观察其他人的经历,而得到的经验。看到与自己相似的人成功能增加你实现同样目标的信心,从而提高你的自我效能感。

 

当然,如果看到与自己相似的人失败,尤其是付出很大努力后又失败了,那你也会觉得自己成功的希望也不大,从而降低你的自我效能感。

 

不管正在收听节目的你,是男是女,我猜你和我一定有一个共同的敌人,就是那个“别人家的孩子”。我们的父母总是在跟我们说别人家孩子如何优秀,别人家孩子如何努力,想以此激励我们发奋图强。这就是一种替代性经验,父母希望通过另一个“别人家的孩子”,来为我们竖立榜样,告诉我们只要努力,就能成功,从而提升我们的自我效能感。

 

然而,这样的替代性经验通常并没有效果。因为我前面说了,替代性经验要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榜样要与我们相似才行。可是对于这个阴魂不散的“别人家的孩子”,我们并没有感受到相似性。只会让我们倍感压力,成为逼迫我们学习的罪魁祸首,想起他们,只有羡慕、嫉妒、恨,哪里还能提高自我效能感呢?

 

影响自我效能感的第三个因素,是有事实基础的劝说。如果在直接经验和替代性经验基础上,有理有据的规劝与说服,通常会在一定程度上,让人开始相信有能力完成任务,从而提升自我效能感。但缺乏事实基础的言语劝说,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就没什么作用了。

 

众所周知的心灵鸡汤,曾经风光无限,现在却常常沦为笑柄,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心灵鸡汤常常是脱离社会现实的无根之汤。

 

你是否被哈佛大学凌晨四点半,图书馆的灯光所激励?

你是否感慨于老鹰在四十岁的时候必须磨掉爪牙以对抗死亡?

你是否感动于面对悬崖峭壁舍身搭桥的羚羊?

你是否在老和尚与小和尚之间充满哲理的对话前沉思?

 

大碗大碗的心灵鸡汤就是这样,看上去很美,极具有哲理,但似乎离我们的真实生活很远,有一种抓不住、摸不着的感觉。所以很难引起我们的共鸣。

 

另一方面,鸡汤文通常只是给我们描绘出一种无欲无求、宁静志远的状态,然而却从来没有告诉我们如何可以达到这样的境界,毫无操作性,自然也无法激起我们努力的动力,更谈不上增强我们的自我效能感了。

 

所以,在这个时代,香气扑鼻的心灵鸡汤,远不及那些真人真事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因为,至少那些是真实的人、真实的事!

 

第四种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是情绪和生理状态。人们在评估自己的能力时,常常会依赖于当时生理和情绪上的感觉。我们会将感受到的压力视为是不良的征兆,把疲惫看作是潜在的生理病变,使我们的自我效能感降低。同时,情绪也会影响人们对自身能力的判断,积极的情绪状态可以增强自我效能感,而消极的情绪状态则可能削弱自我效能感。

 

你回想一下,你一直加班熬夜,疲惫不堪的时候,是不是常常觉得自己没办法把手上的计划书做好?而你表白成功的时候,是不是做什么事情都充满了动力和信心?!这就是我们的生理状态和情绪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所以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情绪是力量的源泉。常常保持健康的身体和愉悦的情绪,会让你在别人眼中更加自信,更有魅力。

 

最后让我们再回今天开头提到的那些自大狂的身上。从自我效能感的定义我们知道,我们对于自身能力的信心大小,是通过我们对自身的评价产生的。有些人倾向于记住自己在活动中表现的消极方面,这样会降低对自我的能力的评价;有些人则倾向于注意自己在活动中的积极或成功的方面,从而夸大他们对自己的能力评价

 

自大狂就是这样,过多地关注自己能够胜任和掌握的技能、工作等,而对于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则选择性的忽视。同时,他们为自己设立的成功标准也常常比较低,甚至会以为做完了,就是做好了。这样,他们即使只是达到了一个平庸的水平,也会以为自己征服了全世界。

 

当然,如果你从小就生活在周围人不切实际的表扬和赞美之中,那你必然会形成错误的直接经验和替代性经验,从而让你的自我效能感也变得无比浮夸。因此,家长的溺爱和过度的赏识教育,都会给孩子带来不恰当的外部评价,最终让他们走上一条自我中心的自大自恋之路。

 

总结

今天我们主要讲了自我效能感这个概念,它有强度和广度之分。我们对自己能力的确信程度越高,自我效能感的强度就越强。而我们对某个领域的自信越是能够拓展到其他领域,那么自我效能感的广度就越大。

 

影响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因素有直接的经验,也就是个人行为成功与否、替代性经验、言语劝说和个体的生理、情绪状态。

 

而生活中那些过于自大和自恋的人,往往是只接收了来自外界错误或是不完整的信息,设立了过低的标准,从而让自己的自我效能感虚高不下。

 

这种自我效能感并不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所以只是虚高,与真实的情况有很大的差距,也因此表现为一种盲目的自大。

 

而自信,才是真正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高自我效能感的体现。它不仅与真实情况相符,而且是通过直接的成功经验、替代性的经验,以及言语劝说三种方式逐步建立、健全起来的。

 

所以反过来,你要提高自信,当然也可以从这三方面着手。


你可以设立众多小的,可以让自己成功目标,让自己在直接的成功经验上不断提升自己的自信。

 

你也可以通过观察与你相似的人,或是在相似事件上的有效方法,加强自己的自信心。

 

当然,如果你运气好,碰到一个心理专家,也能够在TA对你的辅导与说服下越来越自信。

 

不过呢,失败是成功的妈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挫折,我们更不是无所不能的,总有达不成的标准

 

因此,只有学会从恰当的实际出发,定义恰当的成功标准,选择恰当的方式,才能让你拥有恰当的坚强和恰当的自信!

 

欢迎你在本条音频下留言参与讨论,告诉我,你的期待与困惑。


精选用户评论
  • saltshaker

    打卡

其他用户评论
  • 赵艺可大美妞儿

    老师,我觉得我心情常常不好 总是快乐不起来 自我效能感 就是这样吗

    239khw1ftvmd0n8rfz6v 回复 @赵艺可大美妞儿: 是自信程度

  • 一叶知心觅知音

    大家好,我是一禅小和尚。又来给大家灌输鸡汤了

  • 昶宝妈

    老师!我总是跟自己的妈妈发脾气,其实自己也知道不能那样对妈妈可就是控制不了,我每次都在想是不是自己有问题

    紫韵凝香lzmy 回复 @昶宝妈: 你和其他家人相处时也会总是发脾气么?如果只限母亲,说不定是你母亲的问题。

    彤童爱阅读 回复 @昶宝妈: 很多人会这样吧,这就是亲情,

  • 听友47148168

    老师,请问强迫症怎么改变呢?轻度的~谢谢您啦

    陈昌凯 回复 @听友47148168: 慢慢往后听,听面有专门的一章哦;)

  • 蝴星点点夜

    我想听关于爱情方面的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