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术,苍术,莪术

白术,苍术,莪术

00:00
06:34

“白术”,“苍术”,“莪术”,这三味药来源均不同,白术苍术来源不同,但都属于菊科植物,有学者认为,《神农本草经》将白术、苍术统称为“术",列为上品。而莪术,它来自姜科植物,这三味药并没有并列关系,是三个独立且不同的中药。


白术, 本品为菊科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冬季下部叶枯黄、上部叶变脆时采挖,除去泥沙,烘干或晒干,再除去须根。生白术,外表皮灰黄色或灰棕色。切面黄白色至淡棕色,散生棕黄色的点状油室,木部具放射状纹理;烘干者切面角质样,色较深或有裂隙。气清香,味甘、微辛,嚼之略带黏性。麸炒白术,是将蜜炙麸皮撒入热锅内,待冒烟时加入白术片,炒至黄棕色、逸出焦香气,取出,筛去蜜炙麸皮,制得麸炒白术,形如白术片,表面黄棕色,偶见焦斑。略有焦香气。


【性味与归经】苦、甘,温。归脾、胃经。

【功能与主治】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


和白术相关的方剂有:

 八珍汤、半夏白术天麻汤、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大秦艽汤、当归拈痛汤、防己黄芪汤、葛花解酲汤、固冲汤、归脾汤、桂苓甘露饮、黄土汤、回阳救急汤、藿香正气散、健脾丸、理中丸、苓桂术甘汤、实脾散、四君子汤、苏合香丸、痛泻要方、完带汤、五苓散、逍遥散、玉屏风散、真人养脏汤、真武汤、枳实导滞丸、枳实消痞丸等等。


白术主产于我国浙江、安徽、江苏等地,大部分地区均有出产。适宜在地势稍高的阴坡生荒地或撂荒地生长,以排水良好、较瘠薄的砂质壤土为佳,不宜在低洼地或盐碱地生长,故与地支午的五行方位相类;喜凉爽气候,忌高温高湿,故与天干庚的五行属性相类;多采收于冬水而应令在亥子丑,故白术秉午火所藏丁火之功而安脾和胃,借己土之性而助肺升清降浊,适用于亥、子、丑时空之庚午所藏丁火及己土应时不足诸症,常表现为脾虛食少、倦怠无力、腹胀泄泻、胎动不安等。其中,生白术偏于升清降浊,恢复阴阳气血;经炒制后的炒白术秉丁火之性偏于安脾固肾,升清之力减弱,多用于脾阳、肾阳应时不足所引起的泄泻等。但发热、口干舌燥、小便短赤、热痢者均慎用。


苍术,本品为菊科植物茅苍术或北苍术的干燥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撞去须根。生苍术,呈不规则类圆形或条形厚片。外表皮灰棕色至黄棕色,有皱纹,有时可见根痕。切面黄白色或灰白色,散有多数橙黄色或棕红色油室,有的可析出白色细针状结晶。气香特异,味微甘、辛、苦。麸炒苍术,是取苍术片,照麸炒法(通则0213)炒至表面深黄色。制得麸炒苍术,形如苍术片,表面深黄色,散有多数棕褐色油室。有焦香气。


【性味与归经】 辛、苦,温。归脾、胃、肝经。

【功能与主治】 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用于湿阻中焦,脘腹胀满,泄泻,水肿,脚气痿躄,风湿痹痛,风寒感冒,夜盲,眼目昏涩。


和苍术相关的方剂有:

当归拈痛汤,二妙散,九味羌活汤,平胃散,完带汤,消风散,越鞠丸等等。


白术、苍术都可以健脾祛湿,是调治脾胃的二味要药。白术甘温性缓,健脾力强,补多于散,以益气健脾为主,多用于脾虚湿困而偏于虚证者;苍术苦温辛烈,燥湿力胜,散多于补,以运脾燥湿为主,适用于湿浊内阻而偏于实证者。白术又能固表止汗,固摄安胎;苍术又能解表发汗,祛风除湿。


白、苍二术,一缓一烈,一补一散,配伍应用,健脾益胃,促纳助运,相得益彰。《本草崇原》说:“凡欲补脾则用白术,凡用运脾则用苍术,欲补运相兼则相而用。如补名运少,则白术多而苍术少;运多补少,则苍术多而白术少。品虽有二,实则一也。”


王伟老师在《拨开迷雾学中医(第二版)》里面分享,通过性状来看这两药差异,苍术较白术质轻,质地较白术疏松,苍术所散发的香气也比白术大,相对来说,苍术动而白术静,王伟老师在临床验证,生苍术动性远强于白术,非常燥烈,麸炒苍术动性稍小,但仍然比生白术动性大,有强烈的温化水饮之功。


莪术,本品为姜科植物蓬莪术、广西莪术或温郁金的干燥根茎。后者习称“温莪术”。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洗净,蒸或煮至透心,晒干或低温干燥后除去须根和杂质。除去杂质,略泡,洗净,蒸软,切厚片,干燥。本品呈类圆形或椭圆形的厚片。外表皮灰黄色或灰棕色,有时可见环节或须根痕。切面黄绿色、黄棕色或棕褐色,内皮层环纹明显,散在“筋脉”小点。气微香,味微苦而辛。


【性味与归经】 辛、苦,温。归肝、脾经。

【功能与主治】 行气破血,消积止痛。用于癥瘕痞块,瘀血经闭,胸痹心痛,食积胀痛。

何晓晖老师提到,她最喜用白术、苍术、莪术三术相配伍,治疗肥胖所致的脘腹胀满。白术健脾益气助运,苍术运脾燥湿祛痰,莪术行气活血消积,健与运共施,消与补同用,气与血兼理,正契合病机,故临床疗效满意。辨证需要因人因情况而异,综合辨证,上文引述仅供参考。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