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是生命的关键
程晓明医生:感觉医学的逻辑关系是这样的:从宇宙的物质界来看,任何物质都含有能量,能量在转化过程中表现的就是释放能量,是以振动形式出现,能量振动的振动波被我们所感受到的叫感觉,感觉可以形成认知。
通过眼、耳、鼻、舌、身、意感受到的就是受、想、行、识,这些感觉可以形成我们的记忆,被记住的感觉不会遗忘,这些记忆可以铭刻在我们身体上,可以形成遗传或是本能,从这个逻辑关系可以看出“感觉”是生命的关键。
“感觉”的特性
感觉有以下几个特性:第一,感觉是自私的,感觉仅仅属于自己;第二,感觉是不可以测量的。如头疼,疼到什么程度别人是不知道的;第三,意识可以诱导感觉的产生,主观的意识能量可以造成不同的感觉。第四,身体的感觉可以改变意识,有时身体上的不舒服或疼痛等有害的感觉长期刺激可以造成意识改变甚至错乱。
感觉是建立在完整生命体基础上的,因此,从个体自身来说所有感觉都是成立的。因为这个成立是基于你的知识及你对身体的理解,还有你对完整生命体、整体存在界概念的了解。“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乎?”所以,在完整生命体的前提下,任何主观的感觉都是存在的,当然包括意识感觉,甚至是灵感。
在“感觉医学”的训练过程中,首先从“入静”开始,把整个身体静下来,慢慢地感受生命,感受呼吸、心跳、大脑活动、脊髓活动、肠胃运动等等,精细的内脏感觉我们称之为“微感觉”。
人也可以通过精神的力量在身体上引导出令我们感到需要的快感或是需要的感觉。训练感觉可以提高对感觉的认知过程,这就是“神念和意念”。所谓“神念”,闭上眼睛你能感受到你的周围有多少人,能够感受到天上有几只鸟飞过,能够感受到风吹过树叶的振动。通过自己的第三只眼来感受到周围的环境。“意念”是把能量集中,然后用于修复和改变身体的某种结构。
物质、能量和信息
刘丰老师:说到了感觉,由感觉产生的从表象到内在的机理,提出了一个特别重要的概念——关于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概念。
用科学的表达实际很简单,就是一切的存在都是能量波,最简单的存在就是正弦波。能量波只要产生共振、相互叠加,在不同的层次构成了能量结构,能量结构在三维空间中呈现出来能量的像,就是我们看到的物质。那这个物质是实体吗?其实它是一种综合的能量叠加出的一个结果,它呈现出来了“像”,有了我们触摸它的感觉,有了我们对它的描述,对它产生意识的形象。同时又呈现了物质相互运动的规律,也呈现了我们描述它的知识系统。
“色、受、想、行、识”是能量结构叠加的结果,每一个能量波都带着它的振幅和频率,这就是信息。所以,物质、能量、信息是一体的,三位一体的能量结构才是宇宙的本质,也是存在的本质。
能量波是由振动构成的。一个简谐的振动,它在时间轴上拉开就是一个能量波的运动形式。它的质点构成就是一个简单的正弦波,这种振动最简单的运动模式就是一个圆运动,所以振动在某一层面上看到的它是一个振动,在两个维度上看它是圆运动,在三个维度看它就是球运动形式。因此,振动本身是运动本质的一种表达。
感受因人而异
所有的感觉都有可能被强化并变成我们对这种感觉(感受)的一种固着或一个相对的固化。当一个感受被固化下来的时候,这个过程既从某种意义上变成了我们人类的经验和我们的意识,以及意识上累积的知识等等,同时它又产生了有限认知的执着。所以,它本身是一个“业”,是一个障碍,是与高维智慧之间的障碍。
感觉是属于自己且不可测量的。用三维境界的形式去对感觉进行判断和测试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因为感觉是无形的,用有形去测量无形,就相当于在用一把有限的尺子去量一个无限的空间,是不可能测清楚的。所以,感觉只属于自己。
为什么属于自己?因为自己的内在才是投影源。投影源和时空能量之间的这种关联,才是它真正呈现的本质。投影源不在外面,而在每一个生命自己的内在,因为它与内在的能量是一体化的。
内在的能量结构,构成了外部世界的一切存在。我们的内在和外在有一个通道——身体的感觉(感受)。它是一个通道,是一个双向运作的通道。什么叫“双向运作”?整个外显固化的能量体系(人),相当于一个高精密的生物活性电脑,而指挥硬件系统(身体)运作的是我们的软件体系(意识),这个软件体系才是由我们的内在认知指令驾驭的。
感觉的双向性就在于我们对外部世界,可以通过“眼耳鼻舌身”去进行关联,但它进入内在以后,完全是靠我们的“体感”而传递。“体感”是由能量共振而产生。这种无形的能量共振,每个人对它的描述和所描述出来的可能都是有限的,这样就知道了每一个感觉的个体属性。
有一个很简单的逻辑,不同的人得同样一个病,但是由于人的内在状态不一样,生命状态不一样,感受到痛苦的程度是不同的。有些人得很重的病,但他自己能够通过内在认知能力去调治,能够给自己一些指令进行感受屏蔽或者感受转化。所以,他对痛苦的体验就没那么强烈;而有些人因为过度执着在这种表层的感受,带着恐惧、冲突和纠结的能量来强化这种感受,得一些小病就特别痛苦。因此,感受是因人而异,跟每个人的内在认知能力、能量结构是直接相关的。
如何去跟感觉进行沟通呢?从“入静”开始,启动我们感知系统的双向通道。这样既可以内化,去找到我们的感知和内在的关联,同时又能从内在输入一些指令去调制感觉系统灵敏度和作用关系,这就是我们讲的感知真正的内化,感知内化的通道就是身体,但有些人活在身体表象上的时候,他的内化感受系统,也就是进入投影源的通道,就被阻隔了。
因此,“入静”是身心真正静下来后,才会有更高的敏锐度,使我们对能量波的共振才能有更深层次的觉察。
—————————————
作者:刘丰、程晓明
播音:张婉琦
背景音乐:瑜珈练习音乐
声音很好听!
张婉琦丨爱之声 回复 @佳睿讲历史: 谢谢!🙏🙏🙏
刘教授的至简心法,回归本元,明觉自性,内观,照见五蕴皆空。
开悟啊!
张婉琦丨爱之声 回复 @清风行者_9t: 👍👍👍❤️❤️❤️
感謝
受益
很有收获!
张婉琦丨爱之声 回复 @佳睿讲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