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05. 简述培养理论的内涵和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嬗变

Day05. 简述培养理论的内涵和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嬗变

00:00
03:51

培养理论也称培养分析或涵化分析,由美国学者格伯纳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提出,指的是传播媒介在凝聚社会共识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中传播媒介提示的象征性现实对人们认识和理解现实世界发挥着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不是短期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培养过程。传播内容有着特定的价值和意识形态倾向,这些倾向并不是以说教,而是以报道事实”“提供娱乐的形式传达给受众。


和子如学姐一起打卡今天的简答带背题目吧!

简述培养理论的内涵和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嬗变(长沙理工,2022)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观听不参

    姐姐念着念着突然夹一下吓得我一激灵

  • 听友419266903

    三、受众能动性增强,“象征世界”的影响趋弱 随着人们受教育水平的提升,自身媒介素养的加强,新媒体时代的受众批判和反思意识增强,因此媒介所营造的“象征世界”对受众的“主观世界”的影响减小。 综上所述,由于新媒体的互动性、碎片化等特征以及用户主体性的增强,培养理论虽然存在,但在实际培养效果上则呈现减弱的情况。

  • 听友419266903

    一、互动性碎片化冲击培养效果 在新媒体环境下,受众有了更多的自主权,与媒体的互动性有了很大程度的增强。与此同时,受众使用媒介的时间和场景也逐渐变得碎片化,培养分析理论的实际效果受到冲击。 二、受众主体性增强,媒介内容解读多元化 在个性化传播的新媒体时代,受众的选择性大大提高,其可接触的媒介内容增多,使得受众对媒介内容的解读和理解也就呈现更加多元化的情况。

  • 听友419266903

    培养理论也称培养分析或涵化分析,由美国学者格伯纳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提出,指的是传播媒介在凝聚社会共识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中传播媒介提示的“象征性现实”对人们认识和理解现实世界发挥着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不是短期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培养过程。传播内容有着特定的价值和意识形态倾向,这些倾向并不是以说教,而是以“报道事实”“提供娱乐”的形式传达给受众。 培养理论创立之时是电视作为最主要传播媒介的线性传播时代,在以非线性特征的新媒介环境下培养理论依然存在,但发生了较大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