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四川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此前不久,四川多地因高温出现干旱。据此,有人引用旱震理论,称“大旱之后必有大震”。
目前,无论从专业角度还是一般性的常识理解,“大旱之后必有大震”的说法都比较绝对,也因此,这种说法受到质疑。换句话说,“大旱之后有大震”的说法目前只是一种假说,并未经科学研究结果的验证。
“大旱之后有大震”并非明显规律
提出旱震理论的是地质学家耿庆国。他的一个统计是,1956年-1971年,全国一共有46个地区发生了干旱,其中有39个地区在干旱1-3年内,都发生了6级以上的大地震,只有7个地区没有地震。因此,他认为旱震理论的准确率高达85%左右。
此外,耿庆国也通过干旱这一现象预测了1975年辽宁海城发生的7.3级大地震和1976年的唐山7.8级大地震。这两次大地震都是在震前3年之内有干旱。
这些情况让人们注意到了旱震理论,但也得看到,有许多方面和许多层次的问题,旱震理论并不能给出圆满的解释,况且,有许多专业人员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质疑。
“大旱之后有大震”提出的是一种关联性,并非是因果关系。即便是耿庆国也指出,干旱不是直接导致地震的原因,而是与地震相关的一个现象。
原因在于,地震是地壳内部应力的集中释放。地震有一个酝酿过程,短则几十年,中则几百年,长则数千年。在酝酿过程中既有地壳结构的力学变化,也伴随地壳内部的热量、磁力和电力等的变化和积累,反映在地表上,就有可能体现为干旱。
因此,不是干旱引发了地震,而是干旱可能与地震相伴,最主要的是地壳结构移动和变化,并产生力量的此消彼长,当一方的力量打破平衡时,地震就产生了。地震是迅速的,但地震的酝酿是长期的。在这个长期酝酿过程中就伴随着一系列自然和地质地理现象。至于其中的原理,迄今人类知道得不多,因此还难以预报地震。因此,“大旱之后有大震”并不是一种规律。
其次,干旱伴随地震也有一个时间周期的长短问题。如果以更长的时间周期看,干旱,以及其他的现象,如洪灾、冰雪和极度严寒等,都可能与地震相关联。在更长的时间周期,如100年内,地震和干旱的关系就没有那么突出。
有研究指出,1900 年至2013 年,中国大陆共发生过142次6级及以上大地震,其中大震之前1至4年为旱区的情况有79次,占56%。这也说明,旱区与地震的关联程度并非那么高。
同样是1900年至2013年,大旱之后的地震概率更低。在此期间,中国大陆地区有1297 次大旱(不同地点、不同年份发生的大旱计为1次),大旱后1至3年发生大地震的,共有 38次,占比不到3%。
二者的关系需进一步探索
干旱的定义也有不同,这牵涉到干旱与地震关系的评价。
干旱分为气象干旱和构造干旱。天不下雨的干旱体现为地表缺水的表层干旱,一旦有了降水就会得到缓解,因此这是气象干旱。构造干旱是地下缺水的深度干旱,即使有少量降水也无法缓解。
构造干旱是大范围、长时间的,也与地热带、构造带和地震带分布以及地震周期有关,而旱震理论所涉及的是构造干旱与地震的关系。如果剔除气象干旱,那么仅就构造干旱与地震的关联性,也不会那么强。
当然,还有其他一些问题也质疑旱震理论。如,干旱有地域前提条件,不同地区的干旱和地震无法简单联系,不能把黑龙江的干旱用于解释四川的地震。
此外,其他一些自然现象也可能与地震有关联,如天然气的喷发,虫蛇在冬季的出动、井水的猛然上涨等。而且,很多自然现象也与地震形成了叠加相关关系,因此,单从干旱来解释与地震的相关性并不具有唯一性。
对于干旱与地震的关系,需要进一步探索,一是其与地震的关系是否有那么强或密切,二是其是唯一还是与其他自然现象一起与地震产生伴随关系,三是如果进一步证明了干旱与地震有因果关系,其中的科学原理是什么,这些都值得研究。
因此,对于旱震理论可以当成一个假说来进一步研究,或完善或修正或补充或否定,但目前并不宜绝对认为大旱之后必有大震,也不能把干旱作为预测或预警地震的具体标准。
现代科学不能证明的事情多了,甚至说现代科学很多都是伪科学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这个不是地质家,是地质学家,绝不会说出这种毫无地质常识的话
是规律,都干的嘎嘣脆了,那么多人在上面活动,工厂的生产,
很多事情用科学研究不出来的!
这是老祖宗的经验积累
今天有个专家说没关系
呵呵,信你们的话就惨了
三峡是优秀的
大自然如果能用人类浅显的科学来解释大自然,那么大自然也就不是所有生命的主宰了。我们的专家和媒体总是试图降低社会恐慌和最起码的应该有的安全意识,殊不知真走灾难降临时受伤的不是他们,而是普通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