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几期的心灵会客室中,马老师和大家分享了共情的不同种类。在我们对共情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开始尝试实践的时候。好像萌生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即是到底我要怎么样做才能让对方感受到真的被共情到以及如何更好地利用共情回应朋友或伴侣的情感需求呢?在倾听对方的情感时,我们所做的反应到底是我们自身的感受还是在反应别人的感受呢?
“我认为,深深的理解,是一个人可以给与另一个人的最珍贵的礼物。”
——卡尔·罗杰斯
在共情这个议题上,心理学家们有很多不同的讨论。在早期的时候,著名的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则提到过“以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通过在与对方交谈的过程中,透过不同的脉络和通道把握对方的感受,让对方感觉到自己的感受被理解,自己的想法被看见。
而到底我要怎么样做才能让对方感受到真的被共情到?如果对方感受不到的话,共情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我感觉自己很失败,老是考试考不好,让父母对我失望”
那这个时候你会怎么说呢?
A:哎,算啦没事,考完了就往前看吧。下次努力就好啦(行为指导)
B:听起来你感觉到了很多的失败感。(共情)
这样看起来像是在鹦鹉学舌,然而其实因为对方说的词很大部分是代表他们的心声,捕捉他们用的关键词更能抓住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
其实很多时候,共情不一定需要有多么华丽的辞藻,一份真诚的陪伴和理解,让对方知道自己被理解,自己的感受被看见就已经足够了。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听听马老师的看法吧!
嘉宾介绍:
马信诚心理学家 (Noris)
心理学硕士
注册临床心理学家
教育及发展心理学家
澳洲心理学会正会员
马信诚医疗及社区护理中心总监
Westmead 儿童医院自闭症治疗中文版项目顾问
各位听众如果您有什么关于心理学方面的疑问,可以通过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平台发送您想咨询的问题。我们会筛选后传达给马老师,欢迎来提问吧!
扫描2CR公众号,更多精彩节目等着你!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