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请把生活调成“低耗”模式
原创 骆小溪 樊登读书
近日,一则微博话题#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处于疲劳状态#上了热搜。
评论里,网友对于“早晨不想起床”“工作或看书注意力难以集中”“说话有气无力”等14项自测项目,展开热议。
加班,熬夜,现代人最多的感觉就是“疲劳”:
每天下班,脑子都昏昏沉沉的,明明没做什么事,但总觉得用尽了洪荒之力;
经常觉得脑子像生了锈一样,转不动,遇到很多问题都不愿意去想;
周末做了一堆计划,却啥都不想干,常常睡一觉、看会剧,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很多人觉得是不会“时间管理”导致了拖延症,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李笑来在《做时间的朋友》一书中,提到:
“每个人每天都是24小时的固定时长,决定产出的,不是某个时间做了什么,而是做成了什么”。
在前有狼后有虎的年纪,中年人想要成功,比起管理时间,更要管理精力。
达芬奇曾说:
最伟大的天才,有时工作越少,成果越出色。
行程安排过于紧凑,纵使再会时间管理,也无法集中精力,最终碌碌无为。
《精力管理》的作者吉姆·洛尔,讲述过一个故事:
42岁的罗杰,是公司高管,拥有六位数薪水和美丽妻女,表面事业有成、家庭美满,实际生活却危机四伏、内心焦虑不安。
职场上,接连不断的邮件和危机处理,使他疲于应付,业绩直线下降,工作岌岌可危。
生活中,由于他大把时间都在工作,导致情感账户告急:
和妻子亲密度大大降低,越来越公事公办;
无法专注陪伴孩子,成了不被孩子信任的父亲。
生活和工作的双重压力,让罗杰陷入过度消耗的恶性循环中。
他试图打起精神改变现状,却徒劳无功。
生活中,我们很多人也和罗杰一样:
每天疲于应付工作上的事情,熬成了熊猫眼,却依旧效率很低;
努力想平衡工作和家庭,却发现异常艰难,陷入焦虑内耗,身体透支。
其实,不堪重负的我们,并不是时间不够,而是精力得不到有效管理。
一个人的精力本来就有限的,一旦超支,就会出现问题。
曾经在知乎上看到一个提问:“那些很厉害的人都有什么共同点?”
其中一个高赞回答是:“他们都很会管理自己的精力。”
成年人的世界,工作、生活、育儿……一团乱麻,时常累到只想躺着啥都不干。
而只有学会精力管理,才能整理好日常,轻装上阵。
前苏联的昆虫学家柳比歇夫是一个博学、高产的大牛:
生前出版将近70部学术著作,写过各种论文,甚至在业余时间搜集了13000只跳蚤标本;
他还醉心于写信,仅在一年期间,就写了283封信,有时一封信就长达40页。
但他并非彻夜不眠的工作狂,也不以工作时长为荣,每天都要睡够10个小时。
除了工作,他每天都会游泳和散步,时不时出发旅行,每年还要看65部电影、歌剧、展览和音乐会。
柳比歇夫一生生机勃勃,且能不倦地追求既定目标,与他善用自己的黄金精力曲线有着密切的关系。
他把娱乐和运动作为休息和沉淀的时间,从而在工作时更能集中注意力,沉浸其中。
反观我们大部分人,管理精力的方式是直线消耗性的——就是一直工作,累到干不下去为止。
精力好比手机电池,一直用到关机,充到20%的电量又匆忙继续使用,常年如此,就会永远保持在半电量的恐慌状态。
如果不改掉这个习惯,过度使用这块电池,那么它很快就会报废。
年过七旬的丘吉尔,神采奕奕的秘诀,就是很会休息,每天午睡1小时,8点晚餐前睡2小时,平时坐车赶往各地都在休息;
村上春树独有的精力管理法,是每天无论状态如何,都只写4000字,就算灵感喷涌,也会在4000字时立刻停下休息。
正如金庸所说:“你有多大武功,就要有多大佛法。”
人体其实有自己的节奏,春夏秋冬,白天黑夜,像钟摆一样,有自己的高低谷。
真正厉害的人,从来不把精力电池用到没电,而是遵循人体的节奏,主动休息以恢复精力。
尼采曾说:
我为什么这么聪明,是因为我从来没有思考过那些不是问题的问题,我没有对此浪费过精力。
这句话听起来有些自大,但蕴含着一定的生活真理。
众所周知,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当你无法专注精力时,时间管理做得再好也无济于事。
比起管理时间,我们更需要调整自己的生活和行为方式,去适应精力的运行机制。
那些精力总是旺盛的人,都做到了以下3点:
1. 保持体能充沛
保持好的体能,需要做到:管住嘴,迈开腿,好好睡。
过度进食会导致身体肥胖,损害精力。
为了保持全天都有稳定的精力,三餐要定时,且控制食量,这样才能有效管理体重和精力。
而睡眠不足则会减弱人的专注力,反应力,记忆力,逻辑分析力等。
研究表明,睡眠时间少于7小时的人患感冒风险大于睡8小时的人3倍之多。
除了按时睡觉,好好吃饭,运动是保持体能充沛最为重要的一环。
芬兰科学家曾找到10对运动习惯相差极大的双胞胎,进行专项实验:
在饮食习惯没有特别差异的情况下,有运动习惯的人,体脂率较低,脑部灰质区域更发达,注意力更集中,能够更好地应对压力。
由此可见,运动能增加大脑神经元数量,提高大脑认知能力。
2. 注重情感链接
情感精力,又被称作“工作中的好朋友”。
因为积极的情感,能够帮助我们充满自信,提升自控能力,建设良好的人际关系。
管理情感精力的原则是:主动去获得正面的情感能量,避免产生消极情绪。
48岁的杰德是一家广告公司的高管,别人眼中的成功人士。
但是他与家人和同事之间的关系都很淡漠,这种流于表面的人际关系,让他的情绪变得十分消沉。
痛定思痛,他决定对身边重要的人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
他把每周一的晚上定为亲子之日,每隔一周的周三晚上定为约会之夜,每周五下午和下属共进午餐,每月一次团队建设。
这些投入拯救了他岌岌可危的婚姻,也让他的职场环境焕然一新。
来自家人和同事的认可,促使他焕发了新的热情,对生活重新有了期许。
3. 培养清晰思维
思维精力的休息经常会被忽视,只占到体重2%的大脑,实际上需要身体25%的氧气供给。
也就是说,思考会耗费我们很多的能量。
如果思维得不到充分休息,就会判断失误,创造力减弱。
更为严重的是,面对每天接踵而至的挑战,消极思维会不可避免带来损害。
20世纪80年代末有一天,吉姆接到中量级拳击冠军曼奇尼打来的电话:
今天我在赛场上产生了一个消极想法,你不明白,对我来说一个消极想法就足够被一拳打倒了。
焦虑、挫败和愤怒的情绪会干扰我们的注意力,保持专注于乐观的秘诀在于间歇性地变换思维频道,达到精力休息和再生的效果。
此外,定期放空自己,不断开发大脑,定期运动,都可以提高创造力,恢复思维精力。
我们生活的最终衡量标准,不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待了多长时间,而是我们在属于自己的时间上投了多大的精力。
人到中年,把自己当成一个人,而非机器。
不要用日程表支配你的24小时,真正关注你自己的状态起伏,去做那些“更少但是更好”的事。
去陪伴家人,去交朋友,在人与人的关系里,磨合,成长,获一丝烟火气,得一份人情味,找寻一种精神上的支撑与陪伴。
愿你在有限的生命周期里,活成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
支持评论分享。
晚安各位 大家都要加油
今天点开艾米大大的音频,妈呀,这声音太治愈了,这可和给我们上课的音色太不一样了,真是百变声线啊,我要做你的小迷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