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一架飞机在天上倒着飞!”
1952年,我空军飞行员郑友魁驾驶的飞机被击中,一直往上飞,将要机毁人亡之际,他采用了一个战术,最终逆转。
12月17日,抗美援朝战役中,郑友魁驾驶米格-15战机,掩护长机发动攻击时,不幸,被蜂拥而上的敌机包围。
他驾驶战机左突右奔,极力突围,但是,架不住敌机数量太多,战机不幸被击中。
他只觉得飞机抖了一下,轰地一声响过,就昏过去了。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郑友魁被刺骨的寒风吹醒。他看到座舱玻璃已经被打碎,战机一直在往上飞。
“坏了,飞机出问题了。”郑友魁想,他开始往前猛推操纵杆,可是飞机却没有任何反应。
不好,升降舵失灵了。郑友魁心里想道。
如果飞机一直飞,速度就会越来越慢,最终失速,后果不堪设想,轻则机毁,人跳伞,重则机毁人亡。
郑友魁强迫自己静下心来,对,飞机可以倒过来飞,高度就降下来了。
飞机倒飞,是机腹朝上,座舱朝下的一种飞行姿势。但是,很少有人倒飞,因为,倒飞时,飞行员需要承受负载合,全身的血液都集中到头部,非常痛苦。
但是,现在没有别的办法了,只能一试。
说干就干,郑友魁慢慢把飞机倒过来,飞了一段时间,飞机高度果然下降了,这个办法可行,这给了他飞回去的信心。
米格-15是苏联研制的第一种后掠翼机型,后掠角35度,带有翼刀,翼下挂着两只副油箱。
当时国家财政太紧了,全国人民节衣缩食,凑钱买飞机。
为了捐购了一架米格-15战机,当年常香玉演出170多场,又卖了自己的汽车才凑够,真要让飞机在自己的手里废了,郑友魁不甘心啊,所以他一定要把飞机开回去。
正在这时,飞机发出了异响。郑友魁想到,飞机上虽然装有倒飞的油箱,但是那是应急用的,容量实在有限,到正飞的时候了,从主油箱为倒飞油箱注油,就不会报警了。
就这样,他倒飞一阵,再正飞一阵,如此反复多次。
可是倒飞,实在太难受了,全身的血液都压向头部,头涨得难受,眼珠子都要蹦出来了。
再说,座舱玻璃已经被打碎了,温度降到了零下40度,风刮在脸上,像刀割一样难受,郑友魁只能用肉体抵御寒风。
郑友魁把保险带紧了又紧,以免倒飞时掉下去。他把头靠近仪表盘,躲避凛冽的寒风。
就这样,郑友魁克服了种种困难,把飞机高度从7000米降到3000米,慢慢地飞到了我国领空。
现在需要考虑在机场降落了,可是,摆在他面前有两个难题:机场的地形比较复杂,附近有好多山,倒飞会撞上山,正飞又不能降高度。
怎么办?郑友魁迅速调整角度,发现45度侧飞,可以获得降落的速度和高度。
但是,侧飞却无法降落机场,难道要前功尽弃。
最后,郑友魁心一横,决定孤注一掷。他把襟翼、起落架都放下,飞机速度就降低了,高度也下降了,他再采用正飞飞行。
最终,战机稳稳地降落在跑道上。
下机后,郑友魁感觉嘴火辣辣地疼,这才发现,由于过度紧张,他已经把下嘴唇都咬破了。
正是有了像郑友魁这样的战斗英雄,我们才能击败美国,取得抗美援朝的胜利,我们才有了如今的幸福生活。郑友魁也凭借这次的倒飞回国,在中国航空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资料来源:中国军网 《将战机倒飞回国》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