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建盏——宋韵 盏韵

4.2 建盏——宋韵 盏韵

00:00
08:32

宋韵盏韵

朱子宋慈故里,建本建盏之乡。大家好,这里是中共南平市建阳区委宣传部、南平市建阳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联合喜马拉雅共同推出的《大儒传芳书香建阳》系列节目。今天与大家一起分享《宋韵 盏韵》。

蔡襄《茶录》说“茶色白,宜黑盏”。斗茶配黑釉盏的目的就是为了可以更好地看出白茶沫,之所以首选建盏,不仅是釉色与茶色的关系,应有更深层次的文化支撑。使茶盏与文人的关系更为密切,是文人心灵的折射,成了他们的精神寄托。作为历史产物的茶具因其满足了人们不断变化的需求而不断发展,每个时期的茶具都呈现出鲜明的个性。历史上每个时代遗留下的茶具能使人深刻了解每个时期的茶文化特性,透过茶具,我们可以窥视当时的社会文化。要想真正认识建盏,不能只观其表面,而应究其本质。斑纹的本质包括构成斑纹的物质和形成过程。建盏釉属铁钙系结晶釉,其釉面斑纹是釉料在高温阶段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后,铁氧化物在釉表面层析晶产生的,这些斑纹是在极高温窑火中天然形成的,没有任何的人工痕迹,也就是所谓的“三分靠人,七分靠天”。

宋代是中国美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产生的理学以及以文人趣味为主导的美学观点,成为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宋代工艺美学以“简素”“平淡”“清雅”为主的基调,贯穿在整个宋代造物制器的历史中。宋代亦为一个倡文抑武的时代,文人与士大夫的地位随着当朝者各种重用文人的政令制度的颁布与实施而日益提高。文人趣味开始逐渐成为影响整个社会文化品位的主流,在斗茶文化逐渐在文人阶层中被接受并被视为雅尚之后,作为斗茶的器具应是斗茶文化的具象表现,因而能作为斗茶器具的首选之物——建盏,也当之无愧成为当时盏文化高峰的代表。

在宋代美学中,“韵”这个范畴占有极为突出的地位。“韵”最早是指声韵,后来用于书画领域,而到宋代则推广到一切艺术领域,并且作为艺术作品的最高审美标准。按照这样的标准,即宋代范温所言“凡事既尽其美,必有其韵;韵苟不胜,亦亡其美”。

建盏素雅而别致的釉色,予人有深远无穷之味,特别是“曜变”“鹧鸪斑”等珍品建盏,观后余意深长,可谓“韵者,美之极”。建盏这种美学韵味与宋代斗茶的兴起在特定的时期产生了碰撞,而产生出灿烂火花,终使建盏在宋代盛行一时。建盏之所以被赋予更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味,尤以建盏的“韵”令文人心驰神往、流连忘返,正是建盏对“黑”的坚守,对“黑得极致”的追求。建窑似乎用这份执着,这份坚守,用浑然天成的手法造就非陶非瓷,是陶是瓷的“天造茶盏”,正是在默默迎逢这一伟大的时期,与茶文化的最高峰对接,这不得不让人浮想联翩。

建盏巧夺天成的釉色及纹样是其他窑口产品所不具备的。也许建窑建盏在它的起源阶段就与饮茶结下了不解之缘。宋代是一个文化理学的时代。这种时代精神体现的是一种平静柔和甚至浪漫的心绪意境,而非如前代的博大雄伟。

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不难想象宋代为何是文学、艺术人才辈出的时期。如有诗云“小泉石冷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这样一个文人的时代,浪漫的时代,在幽黑青紫的茶盏里,茶的香汤在盏中乳雾缭绕,如飞扬的雪花白沫泛起,又像是春天烂漫的花朵、漂浮的云彩,迎合着松涛般点注茶汤的沸响声,随处飘逸。正是这样的烂漫与意绪构成了宋人艺术美学的主题。饮茶艺术增添了士大夫阶层无限的自然情趣,符合了他们所需的超脱与满足。诗中赞美茶的色泽与美妙,同时,也是赞美盏的美轮美奂,茶与盏是那样和谐地搭配,缺一不可。 

只要你有机会欣赏到建盏作品,你就会被它所打动。这种被建盏感动的原因不仅仅是它美妙的器型与色泽,更是因为一件小小的作品却能够那样影响并准确地诠释宋代“斗茶文化”的真正内涵。正是因为这样,建盏顺理成章地成为这一时代美妙文化的载体。

宋代吸收了佛、道而成的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将前朝旖旎、浮华的风气消灭了。这不可避免地给艺术和工艺带来了一个平实风格的时代。如皇帝画家赵佶曾经研究鸟睡觉时是伸左腿还是伸右腿一样,这种反对错彩镂金,雕章琢句,追求淡泊含蓄,平淡纯真的风格,使那时人们普遍认为工艺品必须首先满足人们的实用目的,美丑可以不计较。这种观点也是源自朱熹的太极之理。即太极是一切理的总和。

人创造器物是据理的,不言而喻也就是效法自然。这种思想对人们设计生产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所以宋代的陶瓷都以质朴的造型取胜,很少有繁缛的装饰,使人感受到清新的自然之美。就连“供御”字样的建盏,虽为御用的宫廷用瓷器,却舍弃刻花、剔花、印花等技法,独用黑釉体现试茶时的茶色,全无盛唐时华丽、富贵的泱泱大国遗风。同时,建盏造型文化中的实用主义是一种基于人格力量的审美理想,是提倡人在物质世界的主体地位,提倡物为人所用,物为人服务的积极世界观,其中蕴含着的以人为本、自尊自爱、不为身外之物所累的思想境界,直到现在仍具感染力,值得我们重视。

以上就是今天与大家分享的内容,感谢您的聆听,我们下期再会。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