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窑建盏考古发掘(一)
朱子宋慈故里,建本建盏之乡。大家好,这里是中共南平市建阳区委宣传部、南平市建阳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联合喜马拉雅共同推出的《大儒传芳书香建阳》系列节目。今天与大家一起分享《建窑建盏考古发掘》。
建窑遗址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可以追溯到晚清时期。但在旧中国,“建窑”遗址屡遭破坏,时有奸商勾结当地豪绅,诱惑农民盗掘古盏,收运到上海或日本。比如民国十八年(1929年) 《建瓯市志》记载了当时建窑产品的发现和盗掘情况。晚清时有不法商贩煽动附近村民盗掘黑釉碗盏。“或一日得数块,或一日得一块,每块售数十文或数十洋元不等。时有人收运上海或日本。”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十分关心“建窑”的研究和保护工作。国家文物考古队、华东文物考古队、福建省博物馆和厦门大学,都先后组织到建阳古窑址考察和发掘。从晚清开始,建窑开始引起人们注意,并见于一些文献记载,因此引起外国学者的实地调查与初步探索。
晚清以来,建窑遗址中虽然不断有实物出土,但第一个真正实地考察建窑并有专著论述的是美国学者詹姆士·马歇尔·普朗玛。1935年6月当时任职于上海海关的普朗玛教授曾私自对建窑遗址进行了考察,找到了堆积有大批瓷片的废窑,采集了很多的实物标本运回美国,他发表在国外的论文证实了建盏的盏底刻有“供御”二字。他的遗孀以他留下的文稿及图片作为基础编写了《天目碗:建窑研究》一书,该书于1972年在日本出光美术馆出版。普朗玛教授是西方第一个发现建窑瓷碗真实来源的人。《福建文博》在1987年第1期以及1988年第1期中刊布了他的著作中五、六、七这三章的译文。由于普朗玛曾调查过水吉的窑址,因此密西根大学有较多的样品收藏。当然,我国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和他处也收藏有建盏的宝贵样品。然而最大的宝藏有可能还深埋于未经多少发掘和清理的建窑古窑址之中。
新中国成立以来,文物考古工作走进了全新的时代,这一阶段对建窑进行了六次考古发掘,刊布了窑址发掘简报四篇,此外还有数次调查。建窑经多次的发掘,取得丰富的成就,并发现垫饼上刻有“供御”“进琖”等十几种字样。有力证明了建盏作为皇家御用茶器,成为当时黑釉瓷的杰出代表和茶盏的最高水平。1954年,华东文物工作队福建组调查了建窑遗址,这次调查的收获,一是找到了建窑的十一个废址,基本确定了建窑遗址的确切位置,对文献中的一些说法进行了纠正。发现了底足刻有“进琖”二字的兔毫盏标本一件和刻有“供御”二字的建盏实物十五件,明确了建窑周围的自然环境和布局规模,尤为重要的是采集了一件外壁刻画有“绍兴十二”的匣钵。
1960年,厦门大学人类学博物馆在建阳水吉池墩附近发掘宋代窑址。这是首次对建窑窑址进行考古发掘。这次发掘获得了丰富的遗物,最主要的是黑釉碗和烧窑工具。简报对建窑的成型方法、施釉方法、烧造方法以及釉色品种做了分析。成型采用的是轮制方法,大多数的器型都比较均匀,蘸釉分内外两次,匣钵方面使用的是漏斗状的匣钵,这也是福建地区最常见的匣钵,采用一件匣钵装烧一件器物的方式,碗底一般放置一枚圆形的垫饼,以免烧造时匣钵与器物粘连在一起;建窑所烧造的瓷器釉色以黑色为主,也杂有灰色、米黄色等其他颜色,其中最主要的产品是黑色釉而且带有兔毫纹饰的。
以上就是今天与大家分享的内容,感谢您的聆听,我们下期再会。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