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下) | 朱彬鑫 1028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下) | 朱彬鑫 1028

00:00
38:15

一个人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同时变得无比高尚。

书名:《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作者:[奥地利] 史蒂芬·茨威格

今日主讲:朱彬鑫

主讲人简介: 自媒体节目策划导演,成都优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


01 听前思考

淘金热之前的加利福尼亚是什么样的?

陀思妥耶夫斯基被流放的十年让他的思想体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美洲和欧洲何时用电报开启了两大洲的联系?


02 书中金句

看似徒劳的事情最终会再次结出果实,壮丽的毁灭虽死犹生,失败中会产生攀登无限高峰的神圣意志。


一个人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同时变得无比高尚。


这一切并不仅仅因为它们改变了历史长河的流向,也因为,它们本身就是构成伟大的一部分。


03 精华笔记

一、书与作者

史蒂芬·茨威格于19世纪20年代创作的《人类的群星闪耀时》总共收录了12篇传记作品。从大航海时代的巴尔沃,到作曲家韩德尔,再到滑铁卢悲剧,涉及的人物与历史,牵动着一个时代的兴衰,甚至影响着整个历史进程。


二、淘金热的开端

亡命者苏特尔,抵达纽约后,他做了不计其数的零散工作,最后终于靠着开客栈稍稍稳定下来。但他有天生冒险家的血液,最终变卖家产,组织远征队开始进军加利福尼亚。他要建立一个叫做新黑尔维喜阿的小国家,苏特尔焚毁森林,建造仓库,挖掘水井,耕地养殖,大批新人迁来,他们获得了丰硕的收成。苏特尔也到达了人生的事业巅峰。


1848年1月,苏特尔的一个木匠突然冲进他的家里,激动地将一把金黄色的沙土展示给苏特尔看。木匠是第一个被这种狂热攫住的人,尔后这种狂热吞噬了加利福尼亚的每一个人


加利福尼亚遍地黄金的消息被一个女人泄露出去,狂热开始蔓延了。一夜之间,淘金热使贪婪的人们变成蝗虫,践踏着一切的文明和规则。苏特尔一夜之间失去了一切,穷得像个乞丐。


1850年,加利福尼亚并入美利坚合众国的版图,秩序和财富一同在这片黄金热土出现。苏特尔开始进行漫长的诉讼,控告所有在他土地上安家落户的农民,用了四年才走完所有的法律程序。


审判宣布了苏特尔的胜利,但他却因此变成了世界上最凄惨最贫穷的人。所有感到自己财产遭受威胁的人将法院大厦付之一炬,声势浩大的亡命徒前去洗劫苏特尔的所有财产,苏特尔失去了三个儿子,自己一贫如洗,精神恍惚。恐怕野心勃勃如他也未必预计地到,多年前一个不起眼的女人,一句不经意的泄露,如同蝴蝶轻轻煽动一下翅膀,他一生的飓风就开始酝酿。


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思想转变

28岁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因政治派系斗争被捕入狱,并被判处死刑,但在行刑的校场上,扳机就要扣动的瞬间,沙皇尼古拉一世传来圣喻,准许罪减一等,将陀思妥耶夫斯基流放十年。十年流放归来后,陀思妥耶夫斯基对社会的观察和对人生的思考更透彻,他自身无法消灭的那些东西使得他的思想呈现出消极对抗的部分


那些悲痛、黑暗、冷静、迷茫,那些永远不能停下来的思索,那些对公权的恐惧和无力,充斥在字里行间,让人心生暗涌,而那些来自陀思妥耶夫斯基本身的坚定、无畏,那些年轻人怀揣的反思和坚持,同样在词句中熠熠生辉。


陀思妥耶夫斯基内心所受的迷茫,煎熬和痛苦,无一不深刻地烙印在他的灵魂上,他所经历的破碎生活,流浪苦难,则使他的思考更加纯粹而充满怜悯。他用作品揭露描述着一切难以言喻的纷繁复杂、无法和解的重重矛盾和深刻的悲剧性


四、跨海电缆的诞生

电,如同神话传说中的大力士,一经出生就推翻了迄今为止所有定律,破坏了一切行之有效的标准。


1837年是世界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电报第一次使得彼此隔绝的人类同时获取同一个信息。人们发明了一种十分有效的物质“古塔胶“来进行海水中的绝缘保护,因此英国和欧洲大陆间的电报网连接了起来。美国企业家菲尔德将眼光投向这里——通过电缆将美国和爱尔兰联系起来。


菲尔德用难以置信的精力投身这一事业中去。他为这项事业进行了伟大的构想——两艘巨型船只运送电缆到海洋中间,然后将电缆相接,回航时铺设在海底。准备工作整整进行了一年,然而第一次试验失败了。而菲尔德并不动摇,再次准备一年后,满载电缆的巨轮又一次启航了。而一场特大暴风雨降临了,宝贵的电缆受到了严重的损害,第二次试验又失败了。


两次航行已经消耗掉股本的一半,但菲尔德的决心仍未受损。五星期后,船队再次启航了。而重大的事情总是悄悄地获得成功,大海无比平静,两艘巨轮在大西洋中部碰头,开始约定好的工作,两艘船的电缆衔接起来,缓缓沉入海底,然后互相告别,各自驶向两岸。由于纽约通往纽芬兰的线路发生故障,几天后维多利亚女王的贺电才传到纽约。整个城市开始了无与伦比的热烈庆祝。 


几百万人的声音在欢呼、在喧哗,但是只有一个人令人注目地沉默了——海底的电缆。菲尔德已经知道了这一消息,恰恰在庆祝这天,大西洋底的电缆停止了工作,庆典过后的第二天,大洋彼岸再也没有传来清晰的声音。


人们从热情中清醒过来,欢呼的热潮气势汹汹地反冲回无辜的罪人。六年后,菲尔德在绝望和蔑视中站了起来,重新铺设这一条海底线路。1866年7月13日,菲尔德终获成功,清晰的声音从美洲传到欧洲,古老世界和美丽新世界终于连为一体。


五、托尔斯泰的矛盾与焦虑

托尔斯泰作为俄罗斯文学的代表人物,早年的经历思想巨变的托尔斯泰蜕变成了一个全新的人。重重矛盾下的他痛苦万分,急于改变现状的他在82岁时下定决心离家出走,却在几天后因肺炎在途中去世。


托尔斯泰的一生,无论从生活还是思想上来说,都是充满矛盾和对抗的。19世纪90年代,在当时的社会下,托尔斯泰增强了对现实的批判态度,对自己早期宣传的博爱思想产生怀疑。而在他生前的最后几年,他意识到了农民的觉醒,并因自己和他们的思想情绪有距离而感到悲观失望。他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世界观发生的巨变使他痛苦,但更带给他灵感,他用内心炽烈燃烧后的灰烬写下了不朽的《忏悔录》。


托尔斯泰早期创作的剧本《光在黑暗中发光》就曾显示出伴随他一生的这种焦虑。内心长期焦虑不安、经历信仰的崩塌与重建后与周围的世界矛盾重重的主人公,事实上是他的自我写照。这部剧作其实最终没有完成,是因为托尔斯泰本人也无法找到解决自身矛盾和痛苦的方法,因此他将最后的片段作为最终的结局,不加修饰地呈现出一切思想的内核,不对自己进行判断,不去寻求最终的结果,让一切发生然后在无限延长的时空里观察它的所得。


六、夺取南极的斗争

地球隐藏的最后一个秘密就是南极和北极这两块从造物的贪欲中拯救出来的地方。1911年底,挪威探险家阿蒙森和英国探险家斯科特,为了“争取国家的荣誉”,在南极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又令人心酸的角逐。


斯科特是一名普通的皇家海军上校,他刻板而质朴,拥有钢铁般的意志。他要组织一支探险队,他献出自己财产并且借债,组建好探险的队伍,乘坐一艘名叫“新地“的船去往冰海边缘。


队伍中的30个人在这里进行探险极地前的小型活动试验,为以后的远征建造仓库。但正是在此期间,他们同时发现了挪威人阿蒙森的营地。终于等到合适的光线之后,斯科特出发了。尽管计划制定得非常周密,但他们依然遇到了不可抗的阻碍。11月1日,他们分成几组前进,这支伟大的队伍最初有30人,最后只剩5个人。12月30日,他们到达了前人到过的最远点,南纬87°,只能有5个人走完最后的路途了。


他们在路上看到了路标,每个人都可怕地想到了同一件事,但仍在安慰自己,就像鲁滨逊发现陌生人脚印时努力想作自己的一样。但走着走着他们心中早已明白,挪威人早已先他们一步到达极点了。


他们仅仅迟到了一个月,千万年未曾被人看见的南极在一个分子量的时间之内两次被人发现,而他们恰恰是第二批到达的人。对于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都不是。而回程的危险增加了十倍。路更加难走了,无论从生理或心理上来说都更加难熬,他们心中钢铁般的意志也逐渐松懈,五个人相继死去。在最后的时刻,斯科特想到的仍然不是自己的命运,而是关于活着的亲人,他恳求祖国不要抛弃他的遗属。斯科特一直写到最后一刻,直到自己完全失去知觉。他哆嗦着冻僵的双手在日记封面上写下“给我的妻子”,又悲伤、坚决地划去“妻子”两个字,写下可怕的字眼“我的遗孀”。


新时代的科技最终让这些悲壮的事迹复活了,斯科特的日记和胶卷被带回英国,整个事件慢慢地被拼凑起来,斯科特的书信惊异了世界,英国国王也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


所以说,看似徒劳的事情最终会再次结出果实,壮丽的毁灭虽死犹生,失败中会产生攀登无限高峰的神圣意志。


七、封闭的列车

20世纪初的世界,到处弥漫着炮火和硝烟,但乱世之中,仍然有一方净土,它就是瑞士。实际上从1915年至1918年的四年里,瑞士多次陷入危境,一些危险而神秘的事件接连不断。各个国家的神秘人物不遗余力地参加一些公开活动。这些活动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监视敌人所有的行动。即使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也会被事无巨细地整理成册,最后被送到地处伯尔尼的敌方大使馆。


只有一个人成为了“漏网之鱼”,因为他实在太平凡了,悄悄地与妻子一起隐匿在一个贫穷的修鞋匠简陋的家里。和周围的环境一样,列宁相貌平平,毫不起眼,加上他有意与陌生人保持一定的距离,从来不见他有什么客人。而他眯缝着的双眸里始终放射出深沉犀利的光芒,让人永远无法看清他的内心世界。但在社会主义的圈子里,列宁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尽管过着凄苦的流亡生活,列宁对改变祖国命运的深层次的思考与探索从未停止。1917年3月15日,列宁在去苏黎世图书馆的途中,从一位俄国朋友口中得知了一个惊天动地的消息——俄国革命爆发了!在俄国的报纸上,高尔基真切地呼唤:“同胞们,回家吧!”


但一切没有那么简单。没过几天,他们就惊讶地发现这个所谓的革命,并不是他们一直努力追求的目标,只是戴着革命面具的伪革命。列宁一行人很快发现,祖国并不欢迎他们。自由派清楚地知道,列宁一行人是坚定的革命主义者,一旦他们回国,就一定会为摆脱俄国的附庸国地位掀起轰轰烈烈的真正的革命,这是那些心怀鬼胎的革命投机者和帝国主义列强最害怕的事。


因此,所有协约国都同仇敌忾,他们在各自的边境线上布下天罗地网,不允许列宁通过。俄国革命的总体脉络,几乎耗费了列宁一生的精力,后来经过不断的修改和完善,一个成熟的构思终于出炉了。遗憾的是,他却无法付诸实施,被迫滞留瑞士。


列宁仍然坚持自己的立场,他要回国,取道德国立刻回国。德国从4月5日开始,就陷入了与美国的战争之中,战争形势对德国非常不利。让列宁尽快回国,牵制英法两国的力量是德国唯一的选择。因此,德国政府的代表答应了列宁的所有要求。1917年4月9日下午两点半,一群衣着破旧的俄国人兴高采烈地走向苏黎世火车站。


就像一枚威力巨大的炮弹一样,火车火速开往俄国,迫不及待地想把那个旧世界炸得粉身碎骨。当这辆载着俄国全部希望的列车驶进俄国火车站时,迎接列宁的是巨大的人潮和热烈的欢呼声。随后,这个流亡归来的人发表了自己归来后的第一次演讲,不久,“震撼世界的10天”开始了。对俄国人民来说,这位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回来得正是时候,他们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而对列宁本身来说,无论结果如何,他都会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奋不顾身。


俄历1917年10月,“震撼世界的十天”正式开始,世界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列宁乘坐的这列用铅封住的火车,最终成为了炸毁旧世界的炮弹。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May_abb

    下篇老师继续分别向我们展现了6个决定世界历史的瞬间:淘金热的开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思想转变、跨海电缆的诞生、托尔斯泰的矛盾与焦虑、夺取南极的斗争、列宁回到了祖国。这里的历史与英雄,不是学校里的教科书,也不是影视里杜撰的场景,它是人类文明世界里的另一种真实!正如书中所写:“一个民族,千百万人里面才出一个天才;人世间数百万个闲暇的小时流逝过去,方始出现一个真正的历史性时刻,人类星光璀璨的时刻”。感谢作者用他无与伦比的文笔为我们记叙了这样的时刻,也感谢大咖读书会的精心选书,感谢老师的生动讲述

  • X庄梦X

    求Bgm是什么

    茶余_sj 回复 @X庄梦X: 在电影闻香识女人中听到过

  • 围着栏杆有毛用

    列宁为这个世界带来了什么?

  • 蔡达寅

    还是能看出主讲者很用心的,12个人物故事,都有了印象,谢谢!

  • crazychips

    听完不知道在说什么😳

  • hello9990

    最值得读完的书之一

  • ww_rabbit

    被讨厌的勇气

  • 那努多

    很棒的分享!

  • 奥丁蓝宝石

    签到!

  • 轲凕

    为什么评论那么少,都是经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