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拱向东:麦当劳在东亚 | 林伯虎 1030

金拱向东:麦当劳在东亚 | 林伯虎 1030

00:00
43:29

麦当劳如何进入东亚市场?


书名:《金拱向东:麦当劳在东亚》

作者:[美]詹姆斯·华生

今日主讲:林伯虎

主讲人简介:牛津大学硕士,喜马拉雅FM《牛津学霸精读全球最新畅销书》主播


01 听前思考

麦当劳作为美国快餐文化代表,进入东亚时遭遇了什么问题?

麦当劳给东亚国家带来了什么问题?最终是谁改变了谁?

 

02 书中金句

在麦当劳营造的外国语境中,他们不会没面子。


全球主义描述了一个本质上不可能的世界:人们分享单一的,并能互相理解的文化。


麦当劳的本土化过程是双向的:它既改变了本土文化,也被本土文化改变。麦当劳产业体系的关键——排队。自我服务、自己入座——普遍被东亚的消费者接受。


03 精华笔记

一、与作者

詹姆斯·华生(James Watson),哈佛大学人类学荣休教授,中国通,擅于从饮食切入研究文化问题。

《金拱向东:麦当劳在东亚》提出了以下问题:麦当劳作为美国快餐文化代表,进入东亚时遭遇了什么问题,带来了什么问题,最终是谁改变了谁?

 

二、澄清两点关键信息

1. 麦当劳中国只是将公司名改换为“金拱门”,但餐厅品牌依然是“麦当劳”

2. “金拱门”的来历:并非出自本书,而是50年代根据麦当劳本名中的M设计的餐厅金拱门,后来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麦当劳别称。

 

三、麦当劳进东亚

1.韩国:

(1)概况:1988年借汉城奥运会时机进入韩国

(2)问题:韩国人的民族主义情绪高涨(a)韩国本土洋快餐竞争;(b)韩国本土派特别是农民阶层对美式快餐的抵制

(3)应对:本土化,与本土企业合资,从基层到高层主要聘用韩国员工

2.日本:

(1)概况:70年代进入日本

(2)问题:日本人的饮食习惯与麦当劳不符

         a.日本人视米面才是主食,汉堡薯条不算

         b.日本人吃饭时喜欢低坐,而麦当劳需要高椅站着或走着吃

         c.日本人吃饭小口,女士不露舌头,所以传统上不适应汉堡和冰淇淋

         d.日本人用筷子,不习惯手直接接触食物

(3)应对:强打美国文化牌,唤起日本人的亲美情结

3.香港:

(1)概况:70年代进入

(2)问题:香港传统文化基因强大

(3)应对:

         a.取名字:短名、以音译展现外国特色、名中意指服务对象是“劳”苦那种

         b.老年人:快餐变慢,变早茶

         c.青少年:下午放学后写作业、聊天的去处

         d.蓝领、菲佣:定价便宜,全球最便宜麦当劳

4.中国大陆

(1)概况:90年代进入

(2)问题:定价高

(3)应对:抓住独生子女

 

四、总结:

麦当劳在改变当地社会时,也主动改造自己。文化交流的结果,最终都是融合,因此可以用更平和、开放的心态看待外。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悦芸心理psychology

    哈哈哈哈好有趣,原来是这样呀!

  • 五分钟一本书

    书签4:麦当劳在香港的翻译是麦当奴,肯德基最初的名字叫家乡鸡。

    五分钟一本书 回复 @在下林伯虎:

  • MrRight李

    日本人抛开战争真是强大的值得学习的民族

  • Meetou

    老师声音很棒,倍速下也不会刺耳。有思想又顺耳的声音,推荐~

  • 春暖花开_makuhari

    日本的汉堡也没有发手套的

  • MrRight李

    东亚民族文化的起源是我们,传承的最不好的也是我们

  • MrRight李

    把中国人从洋媚外的特点暴露无遗

  • 戊戌0

  • 聽見妳滴聲音

    最後 講了我の疑問啊 good

  • 聽見妳滴聲音

    講の很有意思 喜歡 但是真是引人深思 這是一種高手段文化の侵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