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5三地别、七分别02

445三地别、七分别02

00:00
12:34

诸位,对不起啊,写黑板抄的太辛苦了,下一次我想办法,补发一张讲义给大家,但是这一次我也向大家发露忏悔,坦白地讲,我有意逼大家的!给你们抄抄黑板,才晓得天下事艰难。不要拿到一本书,每一次影印好拿给你,嗯,听也好,看也好,回去又掉了。说自己在听经、上课、学佛,自欺欺人,甚至连笔记也不带,听了也不记,讲的好不好,我问问他:“你听得懂没有?”“哎呦,老师说得好!”我也不是卖唱的!我说:“谁让你说我讲的好不好?我问你吸收听得程度如何?”“唉,还是不大懂了,不过很好听。”这是在这干嘛的呢?我不想以这个卖钱的哦,你不要觉得你来捧场的哦,你觉得来捧我场,你就有罪过了。你不但有罪,我还看你是罪过呢。 所以呀,我说,不印出讲义行吧!让他们两个写黑板上,做做功德,使你们诸位自己也要用用“得功”,有得就有功,平常你看,大家对于学佛都是……所以古代的祖师,只有两句话:“莫将容易得,反作等闲看”呐。给你太容易了,你当然马虎,自己就不用功了,傻不愣登的,甚至在这里打坐,听得见嘛?都听见了,你记住嘛?一个字都没有。自己都在无记中,还以为自己在入定呢,那很糟糕的,真的!所以这一次老实告诉你,故意写黑板,他们两个都不知道,他们两个最惨了。临时交给他俩,考考他俩的真功夫了,嗯。 现在我们报告在“三地别”以及“七分别”。“谓有相等”,说有相等,分别就是妄想。那么为什么这一个黑板要大家抄呢?我们学佛都讲,学佛要没有分别心,这是一个名词哦,这个“分别心”就包括了那么多,七种还是归纳性的,叫七种分别,把七种归纳性的分别,再分别下去,详细下去,那就太多了,所以要我们注意。 “杂集复言。任运分别谓五识故。”《杂集》是一本佛经论,上面提到,所谓任运分别,五识做得到,没有意识。譬如眼睛我们一看,看前面境界,各种颜色的东西都有,这个黄的是笔头,这个画上还有绿色,这个眼睛一看,各种颜色就来了,无意识的,这叫“任运分别”。所以你们懂了这个“任运”了,禅宗祖师说得了道,悟了1773的人“随缘消旧业,不再造新殃”,任运过日子,那是不起分别心哦,那个谈何容易呀!像听声音一样,像我们要睡觉的时候,听到车子也好,什么也好,什么都不管了,虽然听见,听见了,任运分别,那个是“五识身”有任运分别。“意识”到了任运那就高了,那意识心清明境界,那是意识清明的现量,才能达到意识任运,那是相当高的境界了!那是差不多证到“苹果”了,不管哪一果啊,大乘,哪一地菩萨叫做“地”?那是差不多叫作“登地”的菩萨了,要注意啊。所以说“任运分别。谓五识故”。 那么现在讨论“有义寻伺唯意识俱。论说寻求伺察等法皆是意识不共法故。”他说这一派来讲,四种不定法里头,“寻伺”这两种心境,是意识境界,只有意识里头有。所以,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上说, “论说寻求伺察等法皆是意识不共法故”。(对了,我刚才讲了半天讲错了啊,陆先生刚才提醒我注意,是四种“不定法”,不是四种“别境”。我讲了他们同学,我叫他提醒我,可是都入无记定了) “又说寻伺。忧喜相应。曾不说与苦乐俱故”。《瑜伽师地论》弥勒菩萨说,“寻、伺”两种境界,它同哪一种心理关联最密切呢?忧愁、高兴。譬如我们学道参禅,或者学密宗、修观想,想达到某一个境界,“寻”啊寻,寻不到,当然没有达到“伺”了,寻都寻不到,哪里有“伺”呢?然后就烦恼,想想,哎呀我业重啊,然后膝盖头可怜啊,拜佛啊,你业重不要虐待膝盖头嘛。对不对?那就要心里好好忏悔了,你专靠膝盖头,两个腿跪下来拜,心中没有用功,那忏悔得了的?不在形上啊,注意啊。所以我经常有时候讲你们同学,业重啊,跪在那里哭啊,忏悔啊,膝盖头紧跪啊,膝盖头都跪肿了,自己业已经重了,你还逼膝盖头造业,你不是真造业了嘛!不知道忏悔的根根在什么地方。拜佛、磕头、哭一场啊,有什么用?还有些人做了错事,然后跪这里“老师啊,我在忏悔”,我听都不听。因为我这个人不通忏悔。真忏悔你不要讲我也知道了。一看那个情形对了,他在忏悔,何必做形式?你说:“老师啊,我来忏悔……”你不要来骗我了,同时你也在骗自己!你忏悔什么?那是嘴上叫的,有时候当然这里脸红一下,算不定我还认为是胭脂口红擦在上面,那没有用,等一下一秒钟就退掉了,那个没有用的。所以讲,我们对自己的过错,真正的审察,真正地改、转改,这就是真忏悔。十方诸佛菩萨没有不知道的,他用不着你腿跪下来,他也知道你在忏悔。你腿跪下来磕头,他也晓得你不在忏悔。真忏悔,一念之间就相应了,十方诸佛菩萨都有感应,鬼都知道,就是我们人不知道。因为人跟众生被四大所困,没有那么灵。 所以“寻、伺”的境界,与“忧”的心理、“喜”的心理相应;所以,“寻、伺”的境界不同“苦”相应,同“乐”相应。哪个人还找个苦来吃啊?嘴里讲讲“我去找苦吃”,那是嘴里讲的。真苦来了,你受不了啊。所以“不说与苦乐俱故”。 “舍受遍故。可不待说。何缘不说与苦乐俱。”好,现在提出一个问题了。他说“寻、伺”境界,怎么说只同心理的忧愁烦恼,或者高兴喜欢有关?为什么不说同痛苦、快感、快乐有关呢?他说你这个说法不一定对啊。譬如,“舍”,就空了,念头真空了,真修到空,达到得道的人,身体丢掉,身体感觉没有了,空了,那真舍掉了,舍掉受阴的境界。你舍掉受阴也许想阴还存在呢,可这个身体感觉没有了。我们有些人常常也到舍掉受阴的境界(舍掉感受境界),如果你说我还知道气脉,那还是受阴在。所以说,气脉真正要你修通,修通了为什么?有个什么好处?修通了受阴就容易1774舍掉,四大就容易变化了,转色身。你还在感觉上,我还在气脉在通,叫做气脉啊?那一定还在受阴境界里,还早咧。你把它也叫气脉通?我对你也没办法了,我给你“气气”吧,给你“脉脉”(卖卖)去吧,没有关系。所以,真到了气脉通,“舍受”这个境界里,是普遍的。 “可不待说”,这个并不是相对的境界。“何缘不说与苦乐俱”,所以呀,到了舍掉了、真空了、没有感受,也“无寻无伺”了,怎么不可以说“寻、伺”这些境界舍了,同这个苦乐没有关系呢? “虽初静虑有意地乐。而不离喜。总说喜名。”再说初禅定。初静虑就是初禅,初禅境界我们都晓得啊,大家不管你修禅、修密宗,修净土、修止观,你看我们佛经上说,真可怜啊,现世修行人,初禅都没有达到,不要乱吹了,真初禅达到的境界,是“系心一缘”、“制心一处”。初禅是什么?还有下一句呢?你怎么不告诉他呢?就是问你这些呀,这样也不做啊? “离生喜乐”。这个经典大家都看到的,都很熟,有些人都背的来,你们大家都(应该)背的来。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kmywm

    解说的很好,主播辛苦了!

    寻道有声 回复 @kmywm: 感谢您的鼓励!

  • zyj1558

    给主播点赞!声音好听,如闻仙乐,绕梁三日。能很好的传达南师的音容笑貌!

    寻道有声 回复 @zyj1558: 好不好听取决于听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