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分增加,包容心自然提升--《了凡四训》导读(连载041)

福分增加,包容心自然提升--《了凡四训》导读(连载041)

00:00
23:39


原文:顾发愿改过,明须良朋提醒,幽须鬼神证明;一心忏悔,昼夜不懈,经一七、二七,以至一月、二月、三月,必有效验。或觉心神恬旷;或觉智慧顿开;或处冗沓而触念皆通;或遇怨仇而回嗔作喜;或梦吐黑物;或梦往圣先贤,提携接引;或梦飞步太虚;或梦幢幡宝盖,种种胜事,皆过消罪灭之象也。然不得执此自高,画而不进。——《改过之法》

  从上一次节目起我们就在探讨,当一个人真正发愿改过的时候,需要两大条件。第一个条件,在看得见的世界里,周围有良师益友来提醒,我们生活在经济发展、信息爆炸的时代,周遭面临的诱惑多多,如果一个人真正想不断改过、提高自己,身边的良师益友就尤为重要,否则很难坚持。第二个条件,在看不见的世界里也会发生一些奇妙的变化,实际上也就是真正改过以后人的修为提高了,人的气场、气质、心态变化了。这个变化怎么能体现出来?一个人如果“一心忏悔,昼夜不懈”,不断地断恶、修善、改过,短则七天,长则三个月,必有效验。这是古人验证的。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要改过?改过真的有用吗?还有这样的疑问,基本上就说明我们从来没有真正下决心对治自身的缺点过错,从没有体会到改过带给身心的变化、好处和喜悦。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必须要亲口尝一尝”,眼睛不要总是盯着别人身上的毛病,什么时候不再向外看了,反躬自省,内观返照,会发现自己的很多缺点错误。我们真正下决心、真改,就一定会有效果。


  “或觉心神恬旷”——心态清净、心胸旷达。人生中很多的问题是心胸狭隘造成的,达到更高迈的人生境界以后,登上高峰一览众山小,还怎会和山脚下的人斤斤计较。人生成长一步、超越一步,马上就不再计较了。


  “或觉智慧顿开”——看问题很清晰,尤其是方向性的问题。这其中包含着对非善恶清晰,明白那些事情该做那些事情不该做。人生最怕的错误就是选择人生伴侣、选择事业方向的错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面对抉择经常感到很困惑,这其实是智慧开的程度还不够。


  “或处冗沓而触念皆通”——在极度的忙碌中安排事情依然很有条理,内心不乱,能够把握事情先后轻重的秩序,抓住关键点,纲举目张。


  “或遇怨仇而回嗔作喜”——遇到让我们讨厌、嫉妒、看不顺眼的人,不再厌烦恼恨,反而感谢他,和他成为好朋友、亲人了。这是因为我们的心量变大了,胸怀变得宽广了,发现“四海之内皆兄弟”,改掉了心量狭小的过错,这就是“量大褔大”,福分一增加,包容度就高了。


  “或梦往圣先贤,提携接引”——梦中有古圣先贤来为我们讲课,安慰我们的痛苦。


  以上等等的美好奇妙景象,在看得见的现实世界和看不到的梦中世界里出现,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过错消失罪过减少,是改过有了一定效果的标志。这是一件好事情,但是不能因为有了这些好现象而去炫耀吹嘘,更不能生起傲慢心,阻碍影响我们继续成长。要在顺境中保有感恩心,在逆境中磨练忍功。


  在这段话中,了凡先生把自己在改过过程中遇到的奇妙证明告诉我们,让我们心中有数。也提醒我们,一个真正改过的人,可以通过对照反省自身,是否真正下定决心改过?在改过的过程中是否还是功过相抵,在人生境界上并没有很大的提高?随着我们人生境界的提升,这些标志自然而然的出现,并非强求;没有出现时,也不要着急,拔苗助长;而即使出现了,还要依然保持低调,谦虚好学,恭敬他人,不断努力。

原文:昔蘧伯玉当二十岁时,已觉前日之非而尽改之矣。至二十一岁,乃知前之所改,未尽也;及二十二岁,回视二十一岁,犹在梦中,岁复一岁,递递改之,行年五十,而犹知四十九年之非,古人改过之学如此。


  这段话讲了一位古人——春秋时代的大夫蘧伯玉老先生改过的故事,我们看到既受启发,也同时感到很震撼。这其中告诉了我们两个重要的原理。第一,人要活到老学到老、活到老改到老。人生的成长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在这个充满诱惑的世界上不断求取成功,修行改过只要一停顿,不能积累自己的福报,人生的成就到了一定程度也就止步不前了,很难渡世。再者,也告诉我们其实每个人身上的缺点都特别多,但是我们发现不了。人要善于不断发现自己身上不同层次不同深度的缺点,把缺点一项一项地改掉。这其中受到环境的影响而形成的思维习惯和价值观上的缺点,包括从小形成的、进入社会以后形成的、以及刚刚沾染的恶习,积习随着时间越来越难改,而最难改的是我们先天禀赋带来的缺点。人的改过是一生的功夫,如果能够把自己今生今世的缺点改掉,而且还能把先天带来的缺点改掉,那此生就真的不空过了,实现大幅度地提升人生境界。祝愿各位听众朋友结合自身的情况,逐步断恶修善,不断获得人生的进步和成长。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