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时思维的弹性习惯》作者在书中,首先指出了“僵化目标的微调无奈”。
关于“计划与目标”,管理学认为:
1、目标是自己定的,没有时间限制,而计划是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
2、目标侧重于结果,而计划是侧重于实现目标的方式和途径。换言之,目标是你要达到的结果,计划是你准备如何达到这样的一个结果。
3、计划是指根据对组织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分析,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组织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案途径。
4、目标是使你努力有方向,走向目标便是走向成功,达到目标便是获得成功;计划是使你行动有步骤,按步骤完成计划便是为成功做量的积累,按时全面完成计划,才会获得成功。
5、目标是具体可量化的,由目的而生,计划是达成目的的筹划。一般先有目的,再有计划,后有目标。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制定出“高标准、严要求”的计划目标,在执行中常会发出“没完成啊”的喟叹感慨,又在检讨中理性地疑问否定自己:“这样下去能行么”?在继续执行过程中往往又会发出“又没干好呀”的懊恼叹息。在这样僵化目标的执行过程中,失败的华盖阴影笼罩,不断对我们进行降维打击,最后信心动力丧失殆尽,于是乎只能无奈地放弃计划目标。
有时候,我们期望采取微调的手段解决这一问题。但由于目标僵化,只能缩手缩脚地无奈认命。
这一“僵化目标的微调无奈”,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我们往往处于“知易行难”的尴尬境地与“知难而退”的被迫选择。
“知易行难”的俗语是,“行百里者半九十”,这种情况还真是司空见惯;“不到长城非好汉”,尽管鼓励目标设立出来了,但实际上能登上长城的又有多少位好汉呢?人们只能以“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来说服自己的“知易行难”畏难情绪,甚至不愿意进行计划目标的微调。
“知难而退”就成了绝大多数人的选择。诗仙李白高歌道:“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人们更有着“学道者多如牛毛,成道者麟毛凤角”的总结,反映了“高大上”目标难以实现的无奈,往往造成了人们不思进取的思想僵化。
面对这种“僵化目标的微调无奈”的失败怪圈,如何超脱呢?且听下回分解。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习惯的力量,可以优化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