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后传】74认得一个人和识得一个人是两码事

【黄帝内经后传】74认得一个人和识得一个人是两码事

00:00
04:44

如果学《黄帝内经》的人是生而神灵,就叫“天机迅发”。“天机”是天赋的灵感或本能、反应,“机”不是现在我们说的射击、打枪或射箭的扳机,而是指一个时间点,到了那个时间点,比如女子七岁就会长牙,十四岁就会来月经,这是暗合天道、符合自然的节奏,所以叫“天机迅发”,一点儿都不耽误,到什么年龄就产生什么样的聪明才智。
妙识玄通”这种说法就更高级了。第一是“妙”,《道德经》讲,通过我们的心神去理解那些看不见的,甚至无形无质的东西产生的感应叫“妙”;第二是“识”,“识”是抽象思维能力,认得一个人和识得一个人是两码事,知人知面不知心,认人是你认得他的表面,不知道他的内心,识人是要对这个人的人性、人品有一种抽象的概括和认识。
其实,“玄通”是通玄,意思是闭上眼睛能感受到那种无形的、无质的、黑色的、恍惚的、幽暗的、蒙昧的境界,并且达到这种境界。
学《黄帝内经》可以有不同的层次,你根据自己的根器和理解能力,可以学到不同的层次。水平不一样的人,看到的东西也不一样;有老师带的人和没老师带的人,看到的东西也不一样;有修行的人和没修行的人,看到的东西也不一样。但这不妨碍我们去读一下古代圣贤的书。
蒇(chan三声)谋虽属乎生知,标格亦资于诂训。

这两句话是两个意思。“蒇谋”是一种完备的、足够的智慧,这些东西属于生而知之。孔子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天赋的东西别人是没法比的。
要知道,第一,业余的不要跟专业的比;第二,后天学的不要跟有天赋的比,那简直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你得到的东西、累世的传承,属于生而知之。但作为愚钝的人,没有这么聪明,没有这么“
天机迅发”,我们该怎么办?只能下苦功夫、用笨办法,一个一个标点、断句、训诂(我们读古书的一个方法,古代把研究文字训诂、音韵方面的学问叫小学)
资于训诂”就是用训诂的方法读书—训诂是什么意思呢?训诂就是考证每个字的来源,它本来是什么意思?它的字形结构是什么?是象形、指示、会意、形声,还是转注、假借?这些都是研究汉字最基本的方法。
而这句中的“标格”是读书应用到实践中的一种风范。
未尝有行不由径,出不由户者也。
学《黄帝内经》,除了天资,还要注意学习方法。如果前面有路你不走,非要自个儿蹚出一条路,可以,那你去作。明明有路,就按照行路的
方法、方向走;明明有门,就从门进出,不要翻窗户。

然刻意研精,探微索隐,或识契真要,则目牛无全。
怎么说呢?我们逐字逐句地研究是对的,但也容易犯一个错误—死于章句下,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以叫“刻意研精,探微索隐”,“微”是看不见,但是存在的,比如空气,手一挥,有风,它存在,但手里其实没东西,“搏之不得名曰微”。“隐”是隐藏,看不见,躲在后面。
识契真要,则目牛无全。
意思是你的认识契合经文真言的精髓,就会达到目无全牛的境界。“目无全牛”这个成语出自《庄子·内篇·养生主》里庖丁解牛的故事,庖丁解牛时说:“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意思是他开始解牛的时候看到的是牛,后来沉积到一种境界,什么也看不见了,已经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了。
因此,我们研究《黄帝内经》,第一,要深入进去读;第二,要跳出来读—学和习。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琳儿木

    第一,业余的不要跟专业的比;第二,后天学的不要跟有天赋的比,那简直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 李l海琴

  • 家家1111

    徐老师啥时候来上海

  • 1821797ipei

    怎么挂徐老师的号?

  • 二丫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