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看到的《黄帝内经太素》版本,是王洪图教授点检的《黄帝内经太素》。如果你专门研究《黄帝内经》,可以看一下这本书。其实,这本书的内容跟后期我们要讲的《黄帝内经·素问》差别不大。
杨上善编排的底本和王冰的是一样的,都是基于《素问》和《灵枢》。
但杨上善编排的体例、编辑的方法和王冰的不一样。
我对杨上善非常尊重。首先,他是一个修道的人,出家做道士;其次,他七十多岁入朝为官,整理典籍。
我们现在根据能拿到的,特别是从日本传回来的残卷,按照它的编排体例学习,对我们理解《黄帝内经》很有帮助。
我非常佩服杨上善的编辑方法。我的感觉是,王冰的版本是给普通人看的,而杨上善的版本是给更为专业的人看的。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黄帝内经太素》的体例。第一卷和第二卷的主要标题是“摄生”。
“摄”是控制节奏,把握方向。为什么叫“摄生”呢?由着你的性子来,如果你活得太刻意、太人为,就会很痛苦,所以,我们要把自己的心和意统一,这就叫“摄生”。
我们现在都讲养生、谋生、营生,所以,“摄生”的立意是很高的。
《摄生》的第一卷现在丢了,但我们从拿到的王冰版《黄帝内经·素问》来看,其实可以把有关“摄生”的内容补上,何况我们现在还有《玄隐遗密》。
第二卷保留下来了,也叫《摄生》。第二卷很有意思,其中第一篇叫《顺养》,《顺养》就是顺应天地的自然变化去养自己的生,但现在人们都是反着来、横着来。
《黄帝内经·灵枢》第二十九篇是《师传篇》,讲的是治国、统治天下、管理人民。《顺养》将这部分节选了出来,还节选了《黄帝内经·素问》里的《宣明五气篇》和《黄帝内经·灵枢》里的《九针论》的一些内容,他认为这些内容都跟顺养有关。
最后一部分,也是最关键的一部分,他讲的是顺应四气,也就是现在王冰版的《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的全部。
这就是《顺养》的整个篇幅。第一,劝皇帝治理国家要顺应民心;第二,劝普通人防病、养生要顺应四季的变化。这就叫“顺”,这样的立意就很高。
我说过,我们判断一个人的症状、体征、各项指标的异常,第一反应是它是顺还是逆,先判断顺逆,再去看它的阴阳表里,看它的虚实寒热,再给它定位、定性。
第二篇叫《六气》,讲的是人体的精气、精液、血脉。大家认为这些东西有的是固体,有的是半固体,有的是液体,有的是气体,有的根本看不见,但它存在。在这篇里,杨上善认为它们都是气,背后都是气在推动,都是由气凝聚而成的。
《六气》讲的是人体最基本的物质能量的形态。这篇选自《黄帝内经·灵枢》第三十篇—《决气篇》,基本上讲了精、气、神中最基本的精、气的含义,这篇的立意也很高。
第三篇叫《九气》,选自王冰版的《黄帝内经·素问》第三十九篇—《举痛论篇》。
本篇讲的是人的情绪,也就是喜、怒、忧、思、悲、恐、惊,再加上寒、热、劳。其实,这就讲到了精、气、神的一个更高级的阶段,即情绪和情感。因此,这篇就被统归到《九气》,主要论述了九种动态的变化,以及它们对心理的影响。
《摄生》卷的第四篇叫《调食》,讲的是怎么吃、怎么喝。这篇很高级,选自《黄帝内经·灵枢》的《五味篇》和《黄帝内经·素问》的《宣明五气篇》。也就是说,他把所有跟饮食、营养有关的内容都整理在了一篇里。看完这一篇,至少你平时吃什么、喝什么,到了什么时候应该吃什么、喝什么,怎么吃、怎么喝、怎么配伍等问题,都讲清楚了。
最后一篇叫《寿限》,讲的是生命的质量,要保证活得长,还要活得舒服。这篇主要选自《黄帝内经·灵枢·天年篇》和《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篇》。其实,这两篇的内容我跟梁冬在对话《黄帝内经》时已经讲过了,虽然当时我没看到这本书,但我们的编排思路跟杨上善老先生的思路是接近的—暗合古人、暗合古意。
如果内容一样,但编排顺序不一样,效果也会大有不同,这和田忌赛马是一样的道理。
我建议一些专业人士,也就是中医业内人士,读一下这本书。如果读腻了《黄帝内经·素问》《黄帝内经·灵枢》,可以换一种编排方法读一下《黄帝内经太素》,以此来开阔思路、视野。
以上内容就是我对杨上善的《黄帝内经太素》的介绍,这是一本很值得专业人士去读的参考书。
经典
7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