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恒顺?解行也要忘?舍识即见真?到底要不要断烦恼?

怎样恒顺?解行也要忘?舍识即见真?到底要不要断烦恼?

00:00
12:26

照见之后是没有分别,虽然没有分别,是样样都明了,绝对不会混乱。照见里面没有作用,诸位要记住,无做。无做里头可以随缘,随缘正是经上讲,随心应量,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所以它起作用,起作用就是无作用。为什么呢?他没有分别。你说某人叫张三,这个菩萨称他也叫张三。你叫那个人叫李四,菩萨称那个人也叫李四。称张三称李四,是你们众生心分别,佛菩萨随顺。佛菩萨心里他并不叫张三,他也不叫李四。诸位好好去想想这个道理。心里真清静,确实没有。可是见了面的时候,哎,你张三兄,你李四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这就叫佛法不坏世间法。

虽然不坏世间法,在证得三摩地这样的人,他没有世间法,也没有佛法。说佛法、说世间法,还是众生心里面的见解。释迦牟尼佛讲这一大套道理,讲得头头是道,我们也听得迷迷糊糊,全是世间法,随心应量的。他要不随心应量呢?一句话也没有说,无话可说嘛。虽然随心应量说了四十九年,还是一句话没说。诸位要知道,一句话没说,说而无说,无说而说;做而无做,无做而做。这叫妙用啊,这叫真实行啊。所有的行与真实相应。真实是什么?真实是清净的,是不生不灭的。

所以佛的言语不生不灭,佛的行为不生不灭。佛不但自己不生不灭,佛眼睛里所看一切众生,所做所为也是不生不灭的。假如说佛自己不生不灭,众生还有生灭,他还没成佛。为什么?他有分别心,他还有能有所。所以在佛菩萨的境界里头,一境无二境。虽然有十法界的境界摆在面前,但是它是一境。全是清净寂灭相,无能无所,当体寂灭啊,是这个境界。

几时我们在境界里面,也得到像这样的境界了,自己就入三摩地了。像诸佛菩萨一样,你也自住三摩地中了,你所见的这个境界相跟诸佛菩萨见的是一样的,决定没有两样。那么如果我们见的这个境界相跟经里面讲的不一样,那么换句话说,我们并没有住在三摩地中。不住在三摩地中,就不是真实位的菩萨。我们以贤首的判教,小始终顿圆。唯有圆教、顿教才是真实的,其他都不是真实的。

所以在这个境界里面,正是佛所谓,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一味清净啦。所现的,是智慧光明,身心、法界无二无别啊,所谓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啊。这个那伽是比喻,这是印度话,那伽是什么呢?有好几种翻译,有的翻作龙,有的翻作象。总而言之,这是动物当中大的,你看那个大象,在一切兽类当中,它的身躯很大,站在那里四平八稳,好像如如不动的样子,取这个比喻。不像其它的动物,身心都是不停地在那里动。象在那个地方如如不动,龙象啊,它有它的威德,用这个来做比喻。行住坐卧都在定中。

三摩地刚才讲了,就是楞严大定。八地以下的菩萨,虽然也有三摩地,也有定,但是怎么样呢?解行未忘啊,能所未忘。换句话说,他还在二,还没有到不二啊,还住在二法里面呢。住在二法里面,给诸位说,十法界里面的菩萨,在他上面有佛法界,在他下面还有声闻缘觉,还有六道,这是十法界里面的菩萨。而证得首楞严大定呢,就没有十法界,一法界。所以叫一是真呢,十不叫真啊。总是一真法界,没有说十真法界。一是真法界,十当然就不是真法界了。十法界是众生心量变现之物,权教、小乘都在十法界里头。

十法界里面也有佛,十法界里头佛法界啊,有通真,有不通真。这个在佛里面也得分类啊,天台四教就是四种不同的佛。藏教的佛,十法界的佛,没有明心见性。什么样的佛是藏教的佛呢?像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降生在印度,那是藏教的佛。为什么呢?示现八相成道,这是藏教的。通教以上没有八相成道。八相成道的佛叫作藏教佛,佛教有个名叫藏头佛。藏头佛,藏教里头到了顶头了,藏头佛。藏头佛的地位,诸位要记住,要比起圆教,连圆教初住菩萨都不如,圆教初住菩萨都比他高。初住见性了,破一品无明,见一分真性了。藏教佛还没见性。那么像这些常识,我们都应该要懂得。

什么时候舍了识了,就证真了。如果不舍识,总是攀缘外面的尘境。心有所缘,缘佛法还是外境。我天天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也是外境。所以,既然还攀缘外境,自己不自在啊,自己没有安住的所在,好像到处流浪汉呢,是流浪汉,没有安住的所在。见了性之后,见性是证真,自己才如如不动,这才有了住了。这种住叫自住自地,这个境界实在是高啊。

那么佛与阿难问答,到这一个阶段,境界已经提升到八地以上。所以那些凡夫权小,听到世尊跟阿难这么一问一答,感觉得手足无所措,茫然不知,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不是一个奇怪的事情。所以他们确实是不容易了解。不了解什么呢?就是前面佛所答复阿难的无是无非是,阿难悟出来的呀,佛给他印证,如是如是啊。

诸位要晓得无是无非是诸法实相,我们在诸法里面还操什么心呢?还起什么念呢?如果说诸法有是,你可以取它;如果说诸法无是,你可以舍弃它。告诉你无是无非,那就取舍不得啊。取舍两忘,心清净了。诸位能不能明了这个意思呢?菩提涅槃不要求啦,无明烦恼也不必断啦,这就对了!你看看《永嘉大师证道歌》上说的,「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啊。为什么他不除妄想?妄想是烦恼,不要断烦恼,为什么呢?没有烦恼嘛,你断什么?你要断烦恼,烦恼还来啦。你要是想求真,求真就是烦恼。所以诸位要是明了无是无非这一个大道理,心当时就清净了,什么念头都没有了,这就是佛性现前。

但是诸位要记住,这是十方如来与大菩萨的境界,那么我们现在还没有达到这个境界。换句话说,我们还是八识在用事,那么换句话说,有菩提可证,有烦恼可断,还是要断烦恼,还是要求菩提。但是诸位要晓得,断来断去,求来求去,都是相似法,不是真实法。你要能到真实法,把你能断所断通通丢掉,那才入真实。在我们念佛法门里面来讲呢,才是理一心不乱。

菩萨的心,没有心。菩萨有心,皆利众生,如何叫大家觉悟,这就是菩萨心。菩萨这个心,给诸位说,又是非有非无。你说没有,他真有这个心;你说有吧,他又随缘,他又不是积极着来做这个事情。不像我们凡夫,哦,这个好事,拼命去做。菩萨去做,也非常热烈,但是是随缘,不是攀缘。因缘都成熟了,佛菩萨做,做得非常认真。因缘不成熟,佛菩萨不做。不像我们凡夫,因缘不成熟,我们也要做。凡夫跟佛不相同啊。因缘不成熟,你要去做,只有败事不能成事。好像那个果木一样,菩萨提着篮子去采那个果木,熟了,摘下来;没熟的呢,过几天再来。凡夫什么样呢?生的,才长成一点点大,都把它摘下来。摘下来就是几天坏掉,烂掉,没用处。凡夫跟佛不一样啊。

所以什么事情都有时节因缘,时节因缘没有熟的时候,可以促成,绝非攀缘。譬如教学,程度还不够,不够不要紧嘛,教些浅的嘛,教些容易的嘛,慢慢来嘛。众生没有福,没有福修福嘛;大福报他不会修,不会就教他修小福报嘛。所以菩萨有无量的方便,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做而无做,无做而做,妙极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