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量子纠缠”,是爱因斯坦和他的两位博士后研究伙伴于1935年提出的思想实验(EPR paradox),其含义是,设想由两个微观粒子组成的系统,当他们分离后即使分别运行到远至光年距离的空间时,对其中一个粒子进行扰动而导致其状态发生变化,另一个粒子也会立即发生相应的状态改变,爱因斯坦将之称为“鬼魅似的远距作用”,仿佛两颗粒子拥有超光速的秘密通信一般。
而“量子坍缩”的发现则意味着,当“我们”不在观察时,物质并非我们所熟悉的摸得着的物质,而只是一种抽象的趋势;而当“我们”在观察时,物质才变成我们所熟悉的、摸得着的物质,从抽象的趋势中得以表现、得以具体性。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只能用一个波动的函数来表示,这个波是按几率变化的。我们只能说明事物的“存在趋势”是怎样的,这种趋势科学家们称为几率波(或者波函数)。几率波的一个特性是,它们直到被测量时才存在,观察它们的动作本身才使得它们显现出来。在被测量之前,所有的几率都仍然存在。但是,就在它们被测量(观察)的那一刻,一个结果显现了,而其他的可能的几率波“崩塌”了。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