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思

祭思

00:00
10:06

        

                                                               李  拙

         

        农历八月二十七日,是大爷去世十周年的祭日。倏忽之间,竟然已经过去十年了。

        回想十年之前,我尚在睢县高中读高二,十七岁的年纪。那时大爷患病正在县里住院治疗。做了一辈子教师的大爷终于可以好好地休息了,但其身体却每况愈下,饭量锐减,日渐消瘦。清晰地记着,我本是逢周末休息时便去陪一陪的,那一周却因学业繁重,竟没有过去探望。待到下一个周末我到医院,发现病床空空,我以为大爷已经康复出院了。直至到了家,我才知道与大爷已阴阳两隔,再不能得见。这让我至今都在懊悔和自责。

        大爷是民权师范毕业,在那个高中就是大学的年代,已经是了不起的知识分子了。我常听父亲说,大爷原本是立志要当作家的,他日日写,夜夜写,但之后赶上了“文革”,学校里几个好写的教师都被扣了高帽,进了牛棚。他们不幸的遭际对大爷打击甚重,于是便放弃了写作之路,回乡当起了教书先生,这一干就是一辈子。而今我的书桌上还放着大爷用过的一方砚台,砚台背面刻着大爷的名讳,应该是墨浸久远的缘故,砚台早已失去了本色,通体发黑,留了许多划痕,还缺失了一边棱角。每次我浇上墨,拿起毛笔临帖摹字,眼前总会映出大爷年轻时挥毫泼墨的影像。

        大爷写得一手好字,这我是见过的。自从大爷回家教书便成了村里的写手,红白喜丧,需要门联、记录的都会请大爷执笔。写出的字一笔一划,一丝不苟,锋毫隽永,力透纸背。记忆中,大爷从不大声说话,话音浑厚,时常穿着老式的中山装,走路也从不疾步,温文尔雅,俨然是个文人相。只因一辈子教书的缘故,板书过重,落下了肩病,肩膀一高一低, 

        因为有文化,在村中,大爷极受尊重,在族里,威望也甚高。大爷是家中的主心骨,许多族中事情都需要他来操心。父亲常说,自从爷爷去世,他们姊妹兄弟七人,大爷操持最多,从未生有嫌隙。对于小辈,大爷更是关爱备至。于我,有一个细节至今难忘,我在大爷家吃扁食,那时我尚小,大爷便教我擀面皮,说了什么已经记忆不清,但画面依然清晰。我擀着面皮,手小握不住擀面杖,大爷不急不躁地等着,擀好一片便包一片,充满了耐心。待我上初中时,大爷已经退休,又拿出钱来为我买了自行车,以便宜我上学。在学习上,我的脑子本来就笨,转不开弯路,常常是学得很辛苦。大爷便对我更多了些关注,叮嘱我学习不可贪多,要慢慢学。上了高中,大爷还时常说我,慢慢学,不要急功近利,学习是长久的事。我想,这大概就是我如今的学习观的基础吧。而今我也做了教师,看着那些小娃娃因学习不好被大人批评重了,便不由得生出怜悯,心疼不已。

        大爷去世时很安详。也许是意识到自己寿限将近,便要家人接他回家,大爷说:“接我回去吧,我不能死在医院里。”回家的晚上,吃了些饭,便问我大哥一些家里的事儿。“棒子掰完了吧?”“棒子秸砍了吗?”“麦种上了没有?” “正伟这个星期天该回来了吧”……

        “孩儿们都很好。”大哥一一回答了是,说“家里都忙完了,恁就别再操心了,该干的俺兄弟几个就干了。”

        那时大哥家的二女儿还没出生,大哥本打算待出生了知道了男女再让大爷取名儿的。可终究还是没有等到,而今二女儿已经上一年级了。这些都是后来大娘和大哥跟我说起的。

        大爷的去世让我第一次意识到生与死的人生命题。那时十七岁的我便深深地陷入了生与死的思考,何为生何为死、人死了又去了哪里的问题紧紧地缠着我的脑子。于是翻了许多书,看了许多故事,可是从中得到的答案又让我陷入另一种困惑,以至情绪低落,意志消沉。后来选择学文,课下又去了解宗教、风水、易经、阴阳等等,可终究也没能让我心安。再后来,我努力说服自己相信鬼魂的存在,即使我不相信有天堂,有鬼魂在人间也是好的,至少,人死了有个去处,活着的人好去寻找。

        那人没了,又给活着的人留下了什么呢?一份家业或者名誉?我想都不是吧,而今天我得到了答案。在这个祭日里,得知消息的邻里不约而来献上供品,上了年岁的姑姑们相携入门,表兄弟姊妹已是儿孙满堂,小辈儿的孩子们也都长大成人,常年在外的也都回了来,这些散开了的血源又汇聚在一起,为了去世的人。我想这就是故去的人为我们留下的最为珍贵的吧。是他们的离去让我们这些活着的人意识到,有亲人在世,无论相距多远的路,我们都要返回到原点,坐下来,拉拉手,说说话。是故去的人告诉我们,说不定这次一别就成了永远,要珍惜。

       也许我们的祖先也早有此愿,这才创下了婚丧嫁娶、三年祭、十年祭等等各式的礼仪。意义不在形式,是让我们有团聚的机会,扎下自己的根,留给我们回归家族的路吧。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李拙_de

    作为作者,听着听着伤心的泪水又流了下来。让老师费心了,修改、校对,谢谢。此时,窗外下着大雨,听着雨声伴着这音乐这文章,忽觉得天地好大,我只需这音乐和这声音就够了。

  • 听友94799076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充满感情的播音,加之婉转的配乐,拨动了听众的心弦!!

    铁线蕨 回复 @听友94799076: 文本情深,到觉给读淡了

  • 听友97448617

    写作的源泉是生活。作者娓娓道来,写出了自己与大爷的亲情,写出了家族的亲情,证明作者的家庭属书香门第,儒雅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