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情志疗法的理论基础
三、全息生物学
全息生物学由我国著名生物学家张颖清于 1973年创立。他在传统针灸、经络穴位等中医学理论基础上,提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的脏腑、气血、经络及各肢节、器官等都是互相作用的。也就是说,人的身体以全息形态而存在,人体的每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都和整体脏腑器官具有对应关系。
全息的概念可以理解为点即是面、面即是点。人体的每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都和人的整体脏腑器官具有对应关系,是整体的缩影。局部的病变可以影响全身,内脏的病变可以从五官、四肢、体表各个方面反映出来。我们可以通过人的面部、耳、舌、脉搏、手掌、脚掌等局部状况知道人身体中其他部位的信息,继而进行诊断治疗。
美国作家格雷格·布雷登在《无量之网》一书中解读了科学家所做的 3个经典实验,向我们展示了宇宙间确实存在的基础能量场,以及情绪和生命体之间的重要关系,证实了人类与外在有序链接为一个整体,是以全息形态而存在的。能量场是全息的,这意味着场域内的任何一部分都包含着整个场域的信息。
实验一:量子生物学家弗拉迪米尔·普普宁和他的同事彼得·格瑞尔菲在 1995年发表研究论文,阐明了人类的 DNA能直接影响物质世界。
他们通过实验测试 DNA在光子(组成这个世界的量子材料)中的表现。首先,他们把空气从特殊试管中全部抽出,创造出所谓的真空环境,只有光子以随机的方式散布在试管中。接下来,人类 DNA的样本被放进试管中。光子在 DNA存在的状态下不再随机分布,进行了重新排列。当 DNA从试管中被移除后,试管中的光子没有恢复到原本的随机分布状态,仍然有序地排列着。
普普宁在研究结论中写道,他和其他研究人员“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实验前提,即有某种新的场域结构存在”。由于这个效应与生命体直接相关,所以这个现象被命名为“ DNA幻影效应”。这种效应明确证实,细胞 DNA能通过某种能量影响物质。
实验二:人类情绪对身体细胞有直接影响。
依据传统思考模式,组织、皮肤、器官或骨骼一旦与人体分离,任何与身体的联结也不复存在。然而,发表于 1993年《前卫》期刊的论文表明,事实并非如此。研究人员在受试者口中提取 DNA和组织样本并进行分离后,将其放入特殊装置中,通过测量电流检测其是否对受试者的情绪产生反应。受试者在百米外的另一个房间里观看一系列影片,内容包括战争、色情、喜剧等,旨在让受试者产生真实的情绪体验。测量发现,当受试者经历情绪“高潮”及“低谷”时,他的细胞和 DNA也在同一瞬间呈现出强烈的电流反应, DNA表现得好像它依然在受试者体内一样。当让受试者和细胞相隔 480千米远时,情绪变化与细胞反应的时间差都是零,此效应是同步发生的。由此可见,不论细胞是在同一房间或相隔多远,结果都一样。当细胞主人经历情绪体验时,DNA的表现仿佛仍以某种方式与人体相连。
实验三:人类的情绪能影响身体健康和免疫系统。
1991年,美国心脏数理研究院正式成立,目的是探索人类情感对身体的影响力以及情绪在世间扮演的角色。该研究院特别把焦点放在情绪与感觉在身体上的发源地——心。其中最重要的发现之一是描述了一个环绕着心脏并向人体外围扩张的环形能量场。这是一个电磁能量场,具有环形的球状面。虽然心脏的能量场并非身体的灵光或古梵文中的普拉纳,但可被视为源自心脏能量的外在表现。
知道这个能量场存在后,他们决定测试人类情绪对 DNA的影响,该实验在 1992年到 1995年之间展开。首先研究员将人类 DNA分离出来,放在玻璃烧杯中,然后让其暴露在一种强烈情绪之中,也就是所谓的惯性情绪中。据主要研究员格兰·瑞恩及罗林·麦克拉迪所说,透过“运用特殊设计的自我心神及情绪管理技术,刻意使心神安静下来,将注意力移转到心脏部位,专注于正面积极”,就能创造出这个生理状态。最多有 5位受过协调情绪训练者参与,测试结果表明,人类情绪改变了 DNA的形状。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