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取消常态化核酸检测,释放了什么信号

多地取消常态化核酸检测,释放了什么信号

00:00
03:52

评论员:陈若松

编辑:王航

制作:王宜谦

统筹:王攀



据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6月17日报道,近日,全国多地调整疫情防控政策,取消常态化核酸检测机制或取消查验核酸证明。而此前的6月9日,国家卫健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低风险地区、低风险人群,没有必要频繁进行核酸检测,核酸检测的重点应该放在高风险人群和高风险岗位的工作人员,以及有疫情的地区。

此次多地调整疫情防控政策,显然是对国家卫健委发声的回应。今年以来,全国多个城市和地区陆续探索实施常态化核酸检测工作,组织市民定期进行核酸检测。如今多地取消这一政策,不仅会对居民生活产生重要影响,也可能产生风向标作用。

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有助于及时发现新冠肺炎病毒传染源、迅速锁定管控目标、尽快切断传播途径,这一点没有争议。但随着各地疫情形势趋于缓解,低风险地区是否有必要持续进行常态化核酸检测,也引发了广泛讨论。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不是无本买卖,对地方财政和居民生活而言都是不小的负担,理应坚持必要原则。如果没有发生疫情,也无输入风险,取消常态化核酸检测未尝不可。

就如近期调整防控政策的城市,均为低风险地区,有的相当长时间内未出现疫情。在防控压力不大、形势整体可控的情况下,取消几天一次的全民核酸,在节约防疫成本的同时,也有利于降低居民核酸检测频次,减少对城市正常秩序的影响,可以说兼顾了疫情防控与现实生活。这也让人期待,今后能有更多城市和地区做出类似调整,为居民提供更多方便。

当然了,各地实际情况不同,是否继续进行常态化核酸检测、具体如何进行,还需要因时因地因势而论。对于像口岸城市、省会城市和千万级人口城市等疫情输入风险比较高的城市来说,常态化核酸检测的作用仍然很明显,短期内全面取消不太现实。但相关地区可以根据防控工作需要,弹性安排核酸采样时间,尽可能降低低风险人群的核酸检测频次,从而推动居民生活秩序正常化。

部分地区调整疫情防控政策是现实所需,也是疫情管理科学化的表现,与常态化防疫并不冲突,更不违背“动态清零”的总方针。但取消常态化核酸检测不意味着疫情防控可以掉以轻心,相反,取消之后应该更加重视防疫,采取多种途径预防疫情传播风险。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疫情规模性反弹,也才能将取消常态化核酸检测的措施持续下去。

任何时候,疫情防控都不能搞“一刀切”,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必须因时因势,既要有效控制疫情,也要避免过度防疫,给居民生活造成不便。此次多地取消常态化核酸检测,既是对国家卫健委政策的响应,也是现实的要求,很可能成为一个新风向。各地不妨结合自身情况积极探索其可行性,让疫情防控更加科学化、人性化。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