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基本知识 第1节三常用的研究方法

第五章 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基本知识 第1节三常用的研究方法

00:00
38:58
流行病学常用的研究方法
一、现况调查。现况调查是在特定时间点进行的,即在某一时点或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个时间点犹如一个断面,故又称之为横断面研究。前瞻性研究。(一)目的。1受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2发现病因线索,3适用于疾病的二级预防,3评价疾病的防治效果,4疾病监测,5其他。(二)种类:1普查(即全面调查),2抽样调查(常用)。随机抽样的样本必须遵循随机化的原则,即保证总体中每一个对象都有非零的概率被选入作为研究对象,以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常见的随机抽样方法有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和多阶段抽样。(三)优缺点。1.优点:一是研究结果有较强的推广意义与样本,估计总体的可信度较高;二是有来自同一群体的自然形成的同期对照组,使结果具有可比性;三是一次调查可同时观察多种因素,是疾病病因探索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工作之一。2.局限性:一是难以确定先因后果的实相关系;二是不能获得发病率资料;三是极有可能低估该研究群体的患病水平。

二、队列研究。(一)亦称群组研究,是将特定的人群按其是否暴露于某因素或按不同暴露水平分为N个群组或队列,追踪观察一定时间,比较两组或各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以检验该因素与某疾病有无因果联系及联系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用于验证病因假设。(二)现在——将来。是从因到果的研究。(三)类型:前瞻性队列研究,历史性队列研究,双向性队列研究(混合性队列研究)。(四)优缺点:1优点:一是在疾病发生前按是否暴露于某因素分组所获,资料完整无回忆偏倚;二是可计算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的发病率,能测量两组间的特异危险度和相对危险度;三是调查可观察多种结果,并能了解疾病的自然史;四是能直接估计暴露因素与发病的联系强度,且先因后果,时间关系明确,所得联系比较确实可靠;五是暴露因素的作用可分等级,便于计算剂量~效应关系;六是样本量大,结果稳定;七是在有完整资料记录的条件下,可做回顾性历史队列研究。2.局限性:观察时间长、费人力、花费高;工作繁重实施难度大;不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
结论:结果可靠,科学性强,然而耗时和花费较大。

三、病例对照研究。(一)为选择一组患所研究疾病的患者与一组无此病的对照组,调查其发病前对某个(些)因素的暴露状况,比较两组中暴露率和暴露水平的差异,以研究该疾病与这个(些)因素的关系。用于验证病因假设。(二)现在——过去。是由果及因的推理顺序。(三)优缺点 :1优点:一是样本量小出结果快;二是可以同时对一种疾病的多种病因进行研究;三是适合于对病因复杂,发病率低,潜伏期长的疾病进行研究;四是还可以对治疗措施的疗效与副作用作出不评价;2局限性:一是受回忆偏倚的影响,选择合理的对照又较困难,因此结果的可靠性不如队列研究;二是不能计算暴露与不暴露人群的发病率及相对危险度(RR),只能计算比值比(OR)。
省时省力,研究更为广泛。

四、实验性研究。(一)又称干预研究。基本性质是研究者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着试验的条件,主动给予研究对象某种干预措施。(二)其主要研究类型有:1临床试验(是在临床上评价新药、新疗法疗效的一种试验,目的是观察和论证某个或某些研究因素,对研究对象产生的效应或影响。);2现场试验;3社区试验(也有人称生活方式干预试验)和4类试验等。(三)实验性研究的基本特点包括:1属于前瞻性研究,2随机分组,3设立对照组,4有干预措施。

五、诊断试验的评价研究。诊断试验是进一步把患者与可疑有病但实际无病者区别开来。(一)真实性。又称有效性,是指筛检试验或诊断试验所获得的测量值与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评价真实性的指标有以下几种:1灵敏度,也称真阳性率;2特异度,也称真阴性率;3假阴性率,也称漏诊率或第二类错误B;4假阳性率也称误诊率或第一类错误a;5正确诊断指数。(二)可靠性。又称信度,指相同条件下同一试验对相同人群重复试验获得相同结果的稳定程度。1变异系数CV。2复合率又称准确度。3诊断试验的一致性分析。(三)收益。1阳性预测值+pv,2阴性预测值-pv。

六、筛检试验的评价研究。也称之为筛检项目。与诊断试验不同,筛检试验是把患者及可疑有该病的人与健康人区别开来。(一)筛检的主要用途:1早期发现,改善预后。2发现高危个体,预防疾病发生。3开展流行病学监测,了解患病率及其趋势。4了解疾病的自然史。(二)筛检的类型分为:1群体筛检(群体筛检是指当疾病的患病率较高时,需要开展普遍筛检,筛检的对象可以是一定范围的整个人群。)和选择性筛检(是将工作重点集中在高危人群组,如在40岁以上的超重肥胖人群中筛检糖尿病)。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