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米兰·昆德拉:他的写作为何在中国成为现象?|席地而坐Vol.59

寻找米兰·昆德拉:他的写作为何在中国成为现象?|席地而坐Vol.59

00:00
01:06:47

“米兰·昆德拉生于捷克斯洛伐克。一九七五年定居法国。”这句话很能概括他的命运,他是一个祖国的遗民、一位携带故乡的作家,他为自己的写作赋予一种气质——在恐怖中发现玩笑的可贵,他总是在用轻盈对抗重负,这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美学截然不同。

米兰·昆德拉在中国是一个现象。一位东欧作家,在1990年代以来影响一代中国青年,他的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玩笑》《生活在别处》至今仍未过时。昆德拉为何在中国流行?它的小说魅力在哪里,又如何寓言今天?本期播客,我们从上海译文出版的传记《寻找米兰·昆德拉》说起,一起走进昆德拉的的文学世界和独特人生。

昆德拉说:“在恐怖中,我明白了幽默的价值。那时我二十岁。我总能从微笑的方式中辨认出谁不是斯大林派的人,谁是我丝毫不用害怕的人。幽默感是一种可以信赖的辨识的特征。而自那以后,我被一个失去幽默的世界吓坏了。”昆德拉认为,世俗的喧嚣非常重要,人类的日常生活、个体的情爱,包括人们对于幽默和笑声的渴望都是重要的。所以昆德拉的作品幽默、轻盈、灵动,而不只是政治宣言的照本宣科。

如今,我们阅读昆德拉,并不是在阅读过去,那恰恰是我们所处的时刻,而到最后或许真正值得我们警惕的并不是潮流,不是混乱,而恰恰是扼杀混乱的那一双无形之手。

【本期主播】

宗城:人类观察员,小说写作者

夏周:在兔子洞偶尔写字

04:30 从传记《寻找米兰·昆德拉》说起,关于昆德拉人生的有趣细节

09:01 为什么昆德拉会让捷克的知识分子特别纠结

09:40 昆德拉为什么会在中国成为一个阅读现象?

12:30 细读《玩笑》,越森严的环境,越需要玩笑的力量

24:10 昆德拉小说的「当下性」

31:30 如何理解「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什么是重的挑战,什么是轻的挑战?

35:20 深入辨析「刻奇」与「媚俗」这两个概念

41:40 区分个人的自我感动与集体的自我感动

44:30 我们的底线如何在集体怀旧中一步步坍塌

47:45 昆德拉为何如此推崇赫尔曼·布洛赫

50:25 昆德拉如何讨论卡夫卡

55:30 在今天,阅读米兰·昆德拉会有怎样的启示

1:01:20 比起语言的混乱,剪除混乱的无形之手更值得警惕

【本期书单】

米兰·昆德拉:

长篇小说《玩笑》《生活在别处》《告别圆舞曲》《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慢》《身份》《无知》;短篇小说集《好笑的爱》;随笔集《小说的艺术》《被背叛的遗嘱》《帷幕》。

阿丽亚娜·舍曼:《寻找米兰·昆德拉》

赫尔曼·布洛赫:《梦游人》《维吉尔之死》

卡夫卡:《审判》《城堡》《变形记》等。

文案:宗城

剪辑:宋思琦

视觉:野生朵

配乐:郝蕾《氧气》,The Beatles《Hey Jude》

感谢收听,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可以在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爱发电订阅我们,也可以在微博关注“席地而坐播客”,公众号“播客席地而坐“也可以在豆瓣、微博等平台关注主播的同名账号。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也儿不怕辣

    我觉得男主持敢于一针见血地针砭时弊。这种气魄很打动我。希望更多人也拥有这样的勇气吧!

  • 晴家小玖

    感觉切入点对我来说挺新奇的,但是分析得挺到位的

  • 听友372368197

    这男的普通话也太普通了

    爱吃鲨鱼辣椒盖浇饭 回复 @听友372368197: 才华之下,可以接受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