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不同性质的行为引发的差异化态度,接下来,让我们来学习行为影响态度的原因。
研究者们认为,有三点原因,第一是自我表露,也就是印象管理,会让我们出于某些原因,做到言行一致;第二点是认知失调,也就是当我们内心感到不适时,我们会努力说服自己行为是合理的;第三点是自我知觉,它可以让我们认识自己。这节课,让我们先来具体学习一下前两种。
现在,让我们来真正了解一下行为对态度产生影响的两个原因,那就是印象管理理论和认知失调理论。
印象管理也就是我们之前所学的“自我表露”,我们每个人都会在意其他人的看法,希望给别人一个好印象,以此来给自己带来更多的自我满足和社会回报。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是个言行一致和表里如一的人,我们也许会假装对事情表现出某种态度 ,虽然那意味着有些做作虚伪以及违背本意,但为了实实在在的利益需要,很多人都会觉得这是值得的。
心理学家利昂•费斯廷格曾经说过,我们态度的改变是因为我们想要保持认知的一致性,这就是著名的认知失调理论。
这个理论虽然简单,但应用范围却极广,该理论认为,当一个人有两种相冲突的想法时,会在内心生出对立和矛盾的感觉,因此而感到紧张和失衡感。研究表明,为了减少这种不愉快的身心体验,人们经常会刻意调整自己的想法。
使失调感最小化的方法之一是选择与自己观点一致的信息。在一些研究中,如果事先询问被试者关于某些问题的看法,然后让他们选择是想看支持自己观点的信息还是反对自己观点的信息时,绝大多数人更喜欢看支持自己观点的信息。
美国政府正是运用了这一心理方法,让更多的民众相信“伊拉克持确实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发动战争找到了合理的借口。
2003年伊拉克战争之后,美国大约五分之四的人都相信他们的军队会在伊拉克找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且支持这场自己国家主导的战争。然而,美国人并没有在伊拉克找到这种武器,战争的大多数支持者也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失衡感,尤其是当他们意识到战争所带来的巨额经济损失和大量人员伤亡,以及伊拉克战后的更加混乱的格局后,他们的这种失衡感变得更加强烈。
为了减少这种不快的失调体验,美国政府将发动战争的根本原因修正为“把伊拉克人民从残暴的萨达姆统治下解放出来,为中东的和平与民主创造条件”。
在这一心理作用下,战争三个月后,超过半数的美国公众表示:即使没有找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他们依然支持这场战争,是否找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其实无关紧要。
社会心理学家塔维斯和阿伦森表示,“政治家在面对证明他们决策或行为错误的明确证据时,他们会努力减少认知失调”。
就像原美国共和党总统乔治•布什在发动伊拉克战争后说:“现在的我依然会做发动战争的决定,而且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坚信,这是个正确的决定,战争虽然会带来高昂的生命和财富代价,但这些代价是必要的。”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一个著名实验。想象一下,你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研究者会给你分配反复地转木头把手之类无聊的任务。 在实验结束后,研究者会告诉人们这个实验关注期望如何影响绩效。
当研究者假装心烦意乱地请求你代替实验助手,告诉其他被试者,你刚刚经历的实验是非常有趣的时,你可能会表示犹豫。那么,接下来,研究者表示会付给你报酬,于是你答应了告诉下一名被试你所经历的实验过程是多么令人兴奋。
现在让我们来预测一下:在什么情况下你最可能会说实验真的很有趣,是当你获得1美元时还是20美元时呢?也许大多数人可能会认为高报酬会产生更大的效应。
但是事实却恰恰相反,研究者作出了非常规预测:那些仅仅得到1美元的被试者更可能调整他们的态度以适应这种说谎的行为。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那些获得20美元的被试者,他们能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找到充足的理由,所以他们体验到了较少的失调。
而那些获得1美元的被试者,他们对自己的某种行为找不到充分的理由,他们可能会更多的感到不适,并因此更加相信自己的所作所为。
因此,可以说,如果我们的行为不能完全用外部报酬或者强迫性因素来解释,我们就会体验到失调,也就是不适感,这时,我们就可以通过相信自己的所作所为来减少这种不适。
课程的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今天课程所学的内容。第一部分课程我们学习了行为对态度产生影响的两个原因,一是印象管理理论,二是认知失调理论,为了给别人一个好印象,给自己带来更多的自我满足和社会回报,我们会很在意其他人的看法,并且会为了保持认知的一致性而改变我们的态度。
第二部分课程我们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了解到,当我们对自己的某种行为找不到充分的理由时,可能会产生不适感,并因此通过相信自己所作所为来减少这种不适。
好了今天的书就讲到这里了,欢迎订阅专辑,第一时间收到更新提醒。我们下期再见吧。
大概几月可以更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