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直指63|絜矩之道

大学直指63|絜矩之道

00:00
09:20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


  这一段是曾子继续来解说絜矩之道,其实本质上就是一个字“诚”。


  你看他讲这么多,其实讲来讲去就是讲一个诚字。有两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就是曾子说:如果你厌恶、你憎恶、你讨厌你的上司对你的某一种行为,那么你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付你的下属。如果你憎恶下属对你的某一种行为,你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你的上司。


  这个就是指什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儒家的处世之道。你讨厌他那种,自己不愿意,你就不能够再去施于人,要修诚意的功夫。同样的,后面那些都一样的意思了,对待前后左右的人,都要能够以诚相待。


  儒家心学的核心理念就是忠恕之道,忠恕之道就是仁。尽己之心为忠,推己及人为恕,这个是忠恕之道。实践忠恕之道就是从个人的主体性,自己能够随处作主,为什么?因为一直在明明德。由个人的主体性向外推展,从一个作为个体的人,一直推展到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人。


  我们举个例子好了。怎样做到诚,怎样做到这个絜矩之道。


  王阳明以书生而领兵平叛,建立了很大的事功。有一次他奉命去平定福建和广东潮汕这一带,交界这一带的土匪,那么也抓获了很多的土匪头子。当然要判案,要处置那些匪首。有一天他就在军中请了很多学生来吃饭,并且在饭桌上面就跟学生说:当我做出决定以后,对这些匪首怎么处理,我如果已经做出决定了,我就要心里面回光返照,要看一看,我这样判案能不能够再回来面对你们讲学,如果能我就这么判了。如果不行,我就不能这么判,这件事情我就不做了,你们等于是我良知的另一面。


  其实这个就是一个什么?这个就是曾子所要表达的絜矩之道,能不能够对得住自己的良知,看能不能够再面对学生讲学,这样其实就是絜矩之道。


  第二个要点:就是中国古文化之中,有很多遵循天地运行规律,体道而行,道与术都兼备的,既能修身又能够治国平天下的妙法。


  比如说《黄帝阴符经》,有些人可能看过,但是可能未必用了功夫,可能就略翻一翻,但是其实这个很重要。


  《黄帝阴符经》的作者当然就是轩辕黄帝了,他享年121岁,在位100年,把他的经验融入到《阴符经》里面,只有448个字。像我们《心经》268个字,它这个也很短的,448个字,但是包罗广大含意丰富。历代都有很多运用《阴符经》来治国、来修身、来修道都有。


  比如说伊尹,伊尹是商汤的相国。伊尹就是运用《阴符经》辅佐商汤王打败夏桀得天下的。姜子牙也是运用《阴符经》辅佐周武王克商兴周,并且把他这个中间的军事经验总结起来,又另外造了一本书就是《六韬》,是中国重要的兵法书。还有春秋末年的范蠡,运用《阴符经》就帮助越王勾践灭吴。还有战国时期的苏秦,苏秦在洛阳附近跟随鬼谷子先生学习《阴符经》,推动六国合纵,佩六国相印,使秦兵不敢出函谷关十五年,都是依靠这个学习《阴符经》的智慧。汉代的张良运用《阴符经》辅佐刘邦得天下,张良总共为刘邦出了十三个计谋,就平定天下了。


  比如说后面一个计谋就是“咬牙封雍齿”。就是平定天下以后,有一天汉高祖刘邦在未央宫里面,突然听到外面这些将领们吵吵闹闹,因为这些将领们都一直跟着他打天下的,那么在外面吵吵闹闹的。他就问怎么回事,张良就告诉他,恐怕将领们想要造反。刘邦大吃一惊,说为什么呢?说因为汉王你已经得天下了,但是你还没有给那些有功的将领去分封,不晓得你会怎么对待他们,怕你可能要忘恩负义呀,所以他们就可能想先下手为强。刘邦就吓一跳,就马上问张良怎么办。张良就说:这些将领里面你最讨厌的是哪一个、经常羞辱你的是哪一个,你就先封那个,你封了那个大家就安心了。为什么?连跟你关系最差的你都封了,其他人肯定就会有奖赏、就会受封。


  刘邦一想就雍齿这个人很不懂礼貌,平时总是羞辱我。他心里面很不痛快,但是咬紧牙关,咬牙封雍齿,心里面不高兴还是没办法,还是要封这个。这个也是其中的一个计谋。


  我们看《史记?高祖本纪》上面,就有记载了刘邦称赞张良的话: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那张良他有一个《阴符经》的注值得一看。他那些计谋怎么从《阴符经》里面发出来的,他就给这个经写了一个他自己的心得,写了一个注。但是大家如果要看的话,有一本杨文会的注是最容易看的,但是也很深。


  民国时期金陵刻经处的创办者杨文会居士,他有一个《阴符经发隐》。应该现在跟金陵刻经处还是可以请到这本书的。原来我很多年前请的时候,它是个线装本,很典雅的。那个很精辟,把世间、出世间法都融贯进去,非常好。


  有一些人,一味地崇洋媚外,自家祖宗的宝贝,见也没见过、听都没听过,到别人家去捡一些垃圾来当宝贝,还以为是新发明,真是给人家牙齿笑掉了。


  其实,我们上古文化里面还是有很多的非常透彻的,但是当然会有点难度,因为上古的古文,词义的变化很大。但是像这种《大学直指》,如果我们不是因为蕅益大师这样透彻地讲解的话,一般的人一辈子读,可能还意思领会错了也不知道。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