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要点:南怀瑾先生在他的《原本大学微言》里面,引用了很多的历史故事来说明。由于这个五种心理问题,就导致到不能齐家、不能治国。当然我们主要是从修心这个角度来讲,所以那些故事,就不引用那么多了,只是略微提一提。有兴趣的人,可以去找南先生那个本子来看。讲得很细致、很厚,全部是讲历史故事,一个故事接一个故事。但是很多人就看故事去了,没有看到这个里面的对于修心的教导。
第一种是由于溺爱自己的小孩子,所以不能齐家。就列举了《战国策?触詟说赵太后》这篇文章里面的故事。是说赵孝成王刚刚即位,那么他年纪还很幼小,就由赵太后主持国政,那么寡妇幼儿,国家就显得很弱。那么秦国是虎狼之国,正是虎视眈眈,要找机会要吞并赵国,所以就趁机派兵来攻打赵国,形势很危急。赵国就向东方的齐国求援,请求齐国出兵来帮助。
齐国就说了,必须要让赵太后最小的儿子,也就是她最疼爱的长安君,到我们齐国来做人质,我们才会派兵来救援。这个赵太后一听,她就不乐意,她就不肯。为什么?因为她偏爱、她溺爱自己最小这个儿子,所以不舍得。她明明知道国家很危险,她都失去了正确的判断力,她不舍得让长安君去做人质。
很多大臣都去劝谏她,赵太后都不接受,到后面她就生气了,她说:以后谁来劝说我让长安君到齐国去做人质的话,那么老妇人我,就把口水吐在他脸上。这样说了以后,当然很多大臣都不敢说话了。
那么有一位左师,触詟,年纪也很大了,他就很巧妙地说服了赵太后。他先是以自己的幼子作为一个契入的话题,说他有一个幼子,自己年纪大了,这个幼子还不成器,希望作为国家的卫队,作为国君的卫队。这个赵太后一听,找到知音了——原来不单单是女人最溺爱自己的幼子,原来男人也会这样——就很信任他,渐渐地触詟就巧妙地说服赵太后了。这种就说明,人如果有偏爱的心就不能齐家、不能治国。
第二种也是引用了一个故事。由于厌恶而产生的心理偏差,就不能齐家,不能使家族和睦。就引用了《左传》里面的一个故事,“郑伯克段于鄢”这个故事。郑庄公他是长子,但是因为他生的时候是脚先出来,所以让母亲受了很大痛苦。这母亲就不喜欢这个大儿子,就很喜欢那个小儿子共叔。也因此她因为厌恶这个大儿子,也引起家庭不合。那个故事很多人应该也都学过古文也知道,我们也不展开说了。
正如欧阳修所说的: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常困于所溺。就是问题、祸患、灾祸往往不是出在那些你有防备、你有准备的那些大地方,而是出在那些细节,出在那些细微,你根本上没有意识到的地方,往往就出灾祸了。
而有智慧的人、很勇敢的人,常常是被自己的偏爱的感情所蒙蔽了,因为自己有偏见,被某一些这种偏爱、厌恶,这样的一些情感所蒙蔽了,所以智慧和勇敢就发不出来了.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