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加之健康需求,“空中课堂”成为了一种较为主流的教学方式。“停课不停学、线下转线上”也成为了一种共识。广大学子在家里通过互联网和软件来上课,从直播到录播,线上教育行业似乎迎来了“春天”。
与此同时,一个有趣的观点提了出来:既然互联网技术早就能支撑远程教学,学生也能避免奔波之苦,那是否在一些不需要器材的科目上,主打“线上教学”呢?一些缺少名师的地区也发现了机会,纷纷希望名师“转线上”,从而实现“教育均衡”。
但真到了实践层面,大家就无奈地发现,绝大多数“名师”未必能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线上名师”,就像不是每个五人制篮球的选手都能进军三对三赛场一样,这些名师常常感到“有力使不出”,甚至在教学效果上还不如一些专注线上的行业新兵。
如此巨大的“同行业鸿沟”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环境,是第一个能力差异。在线下课中,学生坐在教室里,老师在讲台上和学生面对面讲解,老师不仅可以控制课堂纪律,手把手指导学生,还可以通过互动观察学生的学习进度,例如通过学生的肢体动作、现场反应,调整之后的内容。哪个知识点需要讲两遍,哪个知识点能够略过,往往是名师的长项。
而线上课程将这个优势直接化为乌有。尤其是录播课,名师善于观察的特点完全无从发挥,即便是直播课,名师“反馈+判断”的能力也大打折扣。无论是摄像头、还是评论区,都无法提供太丰富的信息,“经验”也就失去了作用。
技能要求,是第二个能力差异。从第一个差异不难了解到,线下名师的强项在于“讲-根据现场情况调整-讲”,精美的课件未必是刚需,如何动态调整重点才是核心。但在线上课程中,教师往往需要具备更多的和“讲”无关的操作能力,比如熟练使用软件上的各项功能。例如调整音量或是放大课件画面等等。
由于是视频上课,单一画面比较容易产生疲劳感,学生不可能只盯着老师的脸看,因此必须精细完成课件,一旦课件不美观,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这个技能,未必是线下名师的专长。
从注意力维系角度,线下名师是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实现互动,而线上老师更多是通过课件本身的紧凑度来实现互动,两者的教学技巧大相径庭。
另外主要值得注意的是,线下教师往往能够建立起更坚固的师生关系。不仅仅是授课,学生还会通过观察老师,建立起自己的行为准则,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以身作则”的作用。教师的行为风格、口头禅、课堂之外的一举一动,都可能成为学生效仿的对象。而在线上,师生关系仅限于上课,一般不具备生活上的联结。甚至课都上完了,双方都相互不熟悉——如果是录播类的课程,老师很可能连学员的名字都叫不出。这种情况下,“线上”要完全取代“线下”的作用,也不符合教学相长的实际需求。
虽然都是“教师”,但线上和线下是要求和需求并不相同的两个门类。线上老师未必能应付线下,线下名师也未必能搞定线上,这并不是简单的“不适应”,而是不同门槛带来的必然结果。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