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古人的理想,就能确立自己的目标了吗?
不良的现象:目标悬得太高,使大家说得多,做得少。
往日的中国人,大家都“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拿“以天下为己任”,做为共同的理想。
由于境界过高二目论上“凡事先问义利,再定取舍”,行为上却很难配合,形成虚伪造作,名不副实。
大家好像没有注意到,当年孔子、孟子所提出的道德理想,应该是针对当权的诸侯或士大夫,期盼他们以天命为诫,行仁政、施软化,以造福老百姓。
一般愚夫愚妇,实在不适宜给予这么高的要求。
最不幸的,则是大家念念不忘既有的德目,逐渐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一天到晚背诵,那里有自由思索的空间呢?
小学时代,认为自己是国家未来的主人翁;
大学尚未毕业,就立志以天下为己任。
等到才子梦醒,三不朽落空,才发觉原来都是骗人的,因此混一天算一天,马虎过日子。
有一些人,由于家庭的鼓励,以及社会风气的影响,设法出国留学,尽力久留不归。
结果发现“异国奋斗的不易”、“个人与国家的冲突”,以及“国家不能统一的悲哀”,感染了多重的人格分裂症,而苦闷不已。
也有一些人,热中于批评传统末流的腐朽、无能、堕落、伪善、阻挠进步。整天批判这个,埋怨那个,却又找不到自己的出路。
更有一些人,全盘接受西方社会,特别是美国的观念,重金钱,敢享受,不断创新,并且激烈地竞争。
但是,等到年纪稍长,竟然发现金钱与舒适的物质生活,并不是最重要的东西,这才察觉到得来的并不多,而失去的实在太多。
接受古人的理想,反而不能确立自己的目标。凡此种种不良现象,都是由于“只知道接受理想,而不能够自己确立目标”。
梁漱溟先生说:“中国文化或者是走上了一条过份早熟的道路。过份偏重安身立命的结果,对于科学知识的追求失去兴趣,其结局几至於亡国灭种。”
圣人的安身立命,是经由观察、分析和体会得到的道理。大多数的人,则是依据演绎法,从别人那里获得自己的理想。既然不是自发的,发自内心,当然不能产生力量,甚至会引起盲目的反感。
设定目标,必须符合自己的程度。过份好高骛远,必然徒劳无功。一次、两次不能达成目标,就会产生挫折感,使自己对目标丧失信心。
成功是一步一步得来的,成功的体验更是逐渐累积而成。以自己目前的能力做基准,设定容易达成的目标,进而逐渐提升,积小为大。
目标必须自己设定,我们应该仿效圣人的,其实是如何经由实际的观察和分析,配合自己的体会,归纳出自己的目标,并追而统合为理想。
往日的做法,产生许多不良后果。身为现代人,必须勇于有所突破,走上崭新而有效的道路。
学习
支持
讲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