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性格】你适合创业吗?成功的创业者都具备什么素质?

【创业性格】你适合创业吗?成功的创业者都具备什么素质?

00:00
18:12

第一章第45讲 人格(7):创业性格与企业家精神

——你适合创业吗?如何培养企业家素质?

朋友,你好!欢迎来到《生活中的心理学》,我是北大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的博导,王垒。

这一课,我给大家讲创业性格和企业家精神。

说到企业经营管理,人们一直都追捧工商管理教育。然而,几年前,一项大型的追踪研究颠覆了人们的“常识”,成果发表在2017年的《科学》(Science)杂志上。心理学家们在非洲选择了1500家企业,随机分成三组,一组不接受任何培训,一组接受传统的MBA工商管理教育的培训,一组接受心理学的培训。


两年以后,对这三组企业的经营利润进行对比,发现相对于没有接受任何培训的对照组而言,接受传统MBA工商管理教育的500家企业,利润高出11%,但并没有达到统计显著性,而接受心理学培训的这一组500家企业,利润高出30%。


这说明什么问题呢?对于企业的利润增长贡献更大的,不是人们熟知的传统的MBA教育,而是心理学培训!帮你赚大钱的,不是工商管理知识和技能,而是心理素质!


其实,大众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这样的困惑:很多成功的企业家并没有在成功之前系统地学习过工商管理知识,更没有MBA学位;相反,大把的MBA毕业生只是成为了普通的职业经理人,并没有成为成功的企业家。实际上,有些商学院自己就宣称,不是培养“老板”的,而是培养职业经理人的。所以,商学院教育和成为企业家,两者之间并不必然有直接联系。


心理学家早就关注到了这一点,很多成功的企业家身上,有一些独特的心理素质,他们统称为“企业家精神”,就是这种精神,使他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近几十年,心理学家们展开了多方面研究,考证这些创业心理素质。有人把这些研究汇集起来,出版了《企业家心理学》一书,共包括十大创业心理素质,其中就有我们上一课讲的“内控”,以及以前讲过的“成就动机”。其他8项分别是:自我效能感,主动性,首创性,自控取向,风险担当,压力承受度,激情,毅力。

这一课,我们选择四个创业心理素质做重点解读,每一个解读都包括定义、核心特征、主要功能和表现、重要价值、典型人物这几个方面。在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年代,这些内容能给大众提供指导。

一、创新性

创新性innovation的定义是,善于总结、思考,乐于尝试以新的方式更好地解决问题,甚至是以崭新的方式定义问题,或提出新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它也叫首创性initiative。

它的核心特征是:发散思维,也叫横向思维,表现为不按常规逻辑思考,不走寻常路,不按旧套路出牌,而是敢于尝试新的观点、方法和事物,能够独辟蹊径。

创新性的重要价值就在于,只有创新突变,才能带来可持续性的发展,这是企业在激烈竞争中生存下去的根本法宝,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路径。


创新性人格的典型人物之一,是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乔布斯。乔布斯说,人要有永不满足的创新,“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正是他的这个座右铭,使他一生始终都迸发着创新的火花。乔布斯于1976年创立苹果公司,曾以新颖的方式定义个人电脑,得到高端用户青睐。被赶出苹果公司后,他又成立了Pixar公司,推出了轰动全球的世界首部3D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及系列作品,让高科技重新定义了数字化时代的动画电影。他重返苹果公司后,梅开二度,再创苹果公司的辉煌,以iPod,iPad,iPhone、iMac一系列创新产品一次又一次惊艳市场。


创新性的主要功能和表现是:保持思维灵活性,促进问题得到创造性的解决,提高效率。它是创业者成功的思想基础,推动企业在各方面不断地革新,打破格局,开发、挖掘新的需求,提供新的产品或用户体验。

举个生活中常见的持续创新的例子。人们希望食品能很好地保鲜,于是发明了保鲜袋;但保鲜袋还需要密封,于是发明了保鲜密封夹子;而保鲜夹无法告诉我们食品还能保鲜多久,于是发明了带日期码的保鲜夹。大家可以下划到文字区看一下实物图片。正是不断的创新,带来了美好生活和消费升级。

产品总会更新,一切皆成过往,唯有创新永恒!


二、主动性

主动性人格,是指积极主动地采取行动去尝试改变现状,克服现实中存在的困难,解决问题,而不是让困难和问题横在自己脚前,更不能面对困难和问题睡大觉。

它的核心特征是:自主自觉,面对问题不逃避,能够正视困难,高效地解决问题,是属于真正的“行动派”;他们能做到知行合一,想到的就立刻去做,想不到的也努力尝试去做。

主动性人格的重要价值就在于,主动性人格水平高的人,能够更多地把握住机会,能够更有效地提升能力。只有把想法变成现实,才可能创业成功。否则,即使有最好的想法,白日梦者也是一事无成。


不怕想法天马行空,就怕面对想法无动于衷。

在一个充满机遇、充满竞争的市场里,你不主动,人家主动;你不打,人家打;你与其被动挨打,不如主动出击,才能抓住机遇,打开一片天地。

主动性人格的典型人物之一,是吉利汽车创始人及董事长李书福。他高中毕业,因家庭境遇不好就辍学了。但他不断地设法谋生,改变自己的境遇,用行动改写人生。


最初,他自力更生,尝试动手攒照相机;有了照相机,就接着白手起家开了个照相馆;有了照相馆,他就利用高中学到的知识,从照片定影液中的溴化银中提取银去销售;接着,就把生意扩大到做贵金属交易,赚得了人生第一桶金。随后,他又下手投资生产冰箱配件。后来,他才开始上大学,而在上学时,开始抓住机会做起了金属板材生意。最后把目光投向了汽车行业,动手凑零件,用红旗车的底盘,奔驰的外壳,打造了吉利一号;在他不断的尝试下,成就了今天的吉利汽车。


李书福的例子说明,要主动寻找机会,并主动采取行动,积极地把机会变为成果。

主动性人格的最可爱之处就在于,不仅有想法,而且用行动兑现想法。

主动性人格的主要功能和表现是:不断地驱动行为,提升绩效,促进成功。因为用行动才能解决问题;光说不练,只想不干,是没有结果的。只有动手去干,才会推动变化。


如何培养主动性?在西方的餐厅里,服务员会经常走过来问,吃的还好吗?用餐还愉快吗?还需要什么帮助吗?还需要加点什么吗?并不是他们真地有多么礼貌和客气,而是主动性的一种文化体现。所以,第一个建议就是,鼓励主动性的文化,在生活中主动发起行动,比如在电梯里主动跟别人打招呼,在职场中经过别人的工位时主动向别人问寒问暖,主动询问同事需要什么帮助,主动给别人提供一些建议和支持,主动组织各类活动,主动发起企业或社会倡议。总之,要习惯成为主动发起者,而不是被动跟随者。


其次,做事不必总是“三思而后行”,有时即使想不清楚,也可以先尝试,边做边想,不要让思想捆住手脚,很多新想法是在探索中形成的。当行动起来的时候,思想更容易被激活。有时,行动就是思想。

三、自控取向

自控取向是指,努力靠自己去控制局面,控制自己的思想、情感、行动,对一切有掌控感。

自控取向的核心特征是:拥有控制感,而不是失控。你感到有能力、有把握控制住局面,尤其是控制住自己,就像一个好的驾驭者,不能让事情演变成脱缰的野马,要避免失控。

自控取向的核心作用和表现是:控制当下,将事物处于自己的掌控能力之中;你是一切事物的推手,而不能被麻烦搞得焦头烂额;“每逢大事有静气”,临危不乱,遇事不慌;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自控取向的核心价值是在于,对创业方向、过程、团队管理都具备把控力和责任担当,是企业的舵手。

自控取向就是把一切放心地交给自己。

自控取向和内控取向不同。内控取向的反面是外控取向,是躺平了放任自流,任由环境摆布,无所作为。自控取向的反面是失控感,紧张慌乱,束手无措,体验到恐惧和焦灼,想要做好但又感到没辙;而且往往慌不择路,忙中出错,局面更加失控,导致恶性循环。


心理学家考察了失去自我控制感时人的具体表现,成果于2008年发表在著名的《科学》(Science)杂志上。研究把志愿者分成两组,一组体验到很强的自控感,另一组体验到强烈的失控感。然后让他们看很多图片,图片分为两类,我把它们各选一张放在文字区里,大家可以下划到文字区看一下,并问问自己,你在图片里看到了什么?

雪花图(Whitson & Galinsky,2008,Science)

左边这张雪花图里,人们会隐约看到小帐篷的样子。右边这张雪花图,有人会说,看到了蚂蚁,狐狸,小昆虫,骑马……其实,左边那张雪花图的确隐隐约约有一个帐篷的形状,但右边那张雪花图里,什么都没有!研究结果表明,越是自我控制感缺失的人,越容易在这种毫无意义的图中看出所谓的形状或模式。这就是人们自我控制感缺失、感到失控时的典型的反应。

这意味着什么呢?就是我们说的“病急乱投医”;明明没有任何关联或模式,却自以为看到了某种解决方案。这其实是为了找回一点自我控制感的补偿,来平衡内心的失控导致的不安感,让自己觉得,一切还在掌握之中。这种做法很可爱,但对于企业管理来说,是不可取的。

面对失控固然糟糕,但更悲剧的是自欺欺人。


自控取向人格的典型人物之一,是海尔的当家人张瑞敏。1984年,张瑞敏出任青岛电冰箱总厂的厂长,之前一年里,有三位厂长先后辞职,原因是认为搞不定,没前途。但张瑞敏相信自己能够改变工厂的命运。上任后,他发现那些老油条的员工不服从管理,他亲自下场和员工打成一片,赢得下属的信任,随后硬是制定了“军规”,设计了激励制度,很好地控制住了局面。他当着员工的面用斧子砸烂有质量缺陷的冰箱,教育员工必须严格控制产品质量,否则市场就会失控。管不住自己,就会被别人管。靠着这种精神,他把冰箱打进国内最难进入的北京市场,接着又把产品打入了国际上最难搞定的美国市场,在美国形成了设计、生产、销售三位一体的格局,让产品在海外站稳了脚跟。


其实,很多时候所谓是否可控,不过是人们的感觉,是主观判断;你认为不行,别人认为可控,别人就会胜出。

真正要控制的,不是局势,而是我们自己。

心理学研究表明(Gabbiadini et al., 2021),即使是看一张大脑神经结构图,同时阅读一段介绍神经科学的文字,内容是关于人们如何通过锻炼意志力来控制冲动和调节行为的,都能够有效地降低愤怒情绪和攻击行为,提升抗干扰和抑制本能冲动的能力,并更好地完成认知任务。大家也可以划到课程文字区看看这些图片和文字。这表明,人的自控力有很大的可塑性,只要认识到位,就能有效。

四、激情

激情的定义是指,热情、昂扬、乐观地面对事业,精力充沛地推进事业。

激情的核心特征包括:总是保持情绪上的高度唤醒,热情洋溢,激越奔放,在工作和事业中保持高昂的干劲,从不泄气,高度地专注和投入。

激情的主要功能和表现是:能更好地应对挑战和挫折;能够为工作提升动力,并且感染周围的人;表现出强大的自驱力来推动事业的进展;迸发出澎湃的动力,有一种势不可当的气势,为事业注入精神鼓舞。


激情的价值体现在,保持激情能够更好地打动同事、下属、用户乃至投资人,能够帮助公司促进凝聚力,充满热忱,快速地发展并推动变革,能够高效地创业并激励他人。

人生没有激情,世界一片漆黑。

激情人格的典型人物之一,是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他当年高考三次失败仍不放弃,最终杀进北大。为了追求才女,用半年时间背下中英文双语的拜伦诗集。在改革开放后的出国潮时,他放弃大学教职,开创新东方英语培训小作坊。他骑着自行车到处贴小广告,推销自己的补习班。曾经被打劫,被人用给牲畜注射的针管打了麻药,在生死边缘走了一圈,但仍激情不退,始终坚持,终于从一间十平米的平房,盖起了价值数亿元的摩天大楼。2008年,新东方在纽交所上市,实现了“人生终将辉煌的口号”,书写了中国培训行业的传奇。


创业是个艰苦卓绝的事业,需要巨大的热情持续为自己补充能量,防止抛锚、躺平。

激情就像“核聚变”,为高能耗的人生提供源源不绝的动力。

在日常工作中也需要保持激情。具体建议包括:

加强与人交往,使自己和周围的世界密切连接起来,你会感到被需要和珍惜。

培养爱好;任何一种爱好都会激发人内在动机和热忱,释放巨大能量。

为行动寻找理由,为生活寻找目标;生活是台戏,要找到并扮演好其中的角色。

培养成长的心态,相信一切都可以通过自己来改变。人生不设限,在突破极限中探寻自己的无限可能性。

让自己得到休息和能量恢复,及时充电,防止陷入衰竭状态。

总之,要为自己找一个心动的太阳,使自己燃烧起来。

小结

这一课,我们讲解了什么是企业家精神,都有哪些内涵,这可以帮助你判断自己是否适合创业,或者你具备了多少创业心理素养。我们重点解读了四种重要的创业性格:创新性、主动性、自控取向、激情。

如果你打算创业,请记住,不能光学MBA知识,要系统打磨自己的心理品质。

下一课,我们讲心理资本和它的四大要素:自我效能、希望、乐观、韧性,它们构成人内心的“英雄”HERO。

我是王垒,感谢收听本期《生活中的心理学》课程,我们下期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