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喜马拉雅的听友们,你们好,我是十翼书院的创始人米鸿宾。今天,承接上一讲,我们来讲第4小节的内容。
首先,来跟大家分享诵读章句,是出自南朝僧肇《肇论》中的“圣人会万物为己。”是说圣人了解万物就像了解自己一样,能够物我同舟,打成一片。
上一讲,我们讲到了地文智慧中的人体的具象与地理环境相匹配的大用,进一步加强了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理解。
在这一讲,我们继续往下深入学习。
荀子在《劝学》篇说:“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强调君子居住和交友都应该好好选择。
对居住而言,在《论语·里仁》篇说:“‘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孔子说:如果你所选择的居住环境不是一个仁义之地,那怎么说明你是有智慧的人呢?然后,进一步他还解释道“何为仁?子曰:“仁者,爱人也。”什么是仁?就是要能够滋养人!那对于“仁”,当年周文王的老师鬻子也说:“除去天下之害,谓之仁。”仁就是去掉对人不利的内容,当然也包括了环境。而孟子的母亲便深知这一点,“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在强调环境对人有特定影响。所以她就用“三迁”的实际行动,来践行“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的智慧。
在古代文献《逸周书·度训篇》有这样一句话,他说:“土宜天时,百物行治。”什么意思呢?就是土地各有各自不同的性质,对应的生物也不同,要各得适宜才好。《周礼·地官·大司徒篇》也说:通过不同的土地,适应不同的人民、鸟兽、草木的法则,来辨别十二土地所在的区域中各物的名号,勘验老百姓宜居之地,进而趋利避害,令人民兴盛,草木增长。古人有这样的方法。
那在《孔子家语·执辔(pèi)第二十五》篇也记载了类似的内容——
子夏说:“坚硬之地上生长的人他的性格是刚强,松软之地上生长的人他的性格就柔弱,丘陵之地生长的人高大,沙质之地生长的人瘦小,肥沃之地生长的人漂亮,疏薄之地生长的人丑陋。这是讲的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特质。有不同的土地就有不同特点的人群。举个例子来说:在山东烟台市下辖的莱州市,古代称为“掖县”,在胶东有一个地区性的俗语说:“黄县的嘴子,掖县的腿子”民国时掖县就出了一个“长腿将军”,他叫张宗昌,历史上这是第一位以腿长而命名的人物,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现在北京天安门前国旗班的战士,出自山东掖县的人是最多的!为什么呀?腿长。
你看我这样一讲这个案例,我们可能很多人没听过,这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我们平时讨论的都是什么呀,很多人讨论的都是哪里出美女,哪里有好吃的,并没有讨论当地环境的势能是什么?
所以我们平时对环境的认知是有限的。
在西汉刘安的《淮南子·地形训》也讲到了:“土地各以其类生,”也就是说不同的土地,它长的东西是不一样的,并且它的性格气象也不一样。比如他说山丘的地方人啊就多狂气,陵园多的地方人就多贪,水清的地方人的声音就小,水浑浊的地方人的声音普遍就大,如此等等,从中可见山水跟人势的密切的关系。
对于人与地理环境的常态反差如果有极明显的反应,就会出现另外一种情形,前面讲的都是什么样的土地出常态的什么样的人的类型,而历史上,也有很多是反其类的,我们举个例子:宋代的欧阳修曾经点评北宋宰相章得象。章得象是福建人,他是怎么点评的呢?在宋史的《章得象传》里面是这样说的:“世上的人都说福建人长得普遍个子又矮又瘦,而长的又大又壮者一定是贵相,而这章得象呢,他本身就是身高又壮,并且声如洪钟。
说他呀就是一个反其类的人,太奇异了,这就是他的贵处。所以有人就根据他的这种长相是反其类,就向朝廷来举荐他。那么皇帝问说是什么原因呢?那么人们说的原因就是前面这种原因,后来这个章得象果然做了宰相。并且口碑极佳。
在元代的脱脱所记载的《宋史》里边对章得象有很多美言:讲这个人呢,水平很好,气量也很宽厚,也乐善不倦,谁跟他打交道呢,都觉得很开心很愉悦。
欧阳修记载的章得象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巨大差异明显,归类于“反其类”者,来进行判定他的贵相,这在古代也不失是一种方法。
除此之外,古人对地理环境的研究十分深入,晋代大学者郭璞也是《十三经》当中《尔雅》著的作者,他在他的书里面记载了这样一些话:福厚之地,人多富寿;秀颖之地,人多轻清;润下之地,人多重浊;高亢之地,人多狂躁;散乱之地,人多游荡;尖恶之地,人多杀伤;顽浊之地,人多执拗;平夷之地,人多忠信。
你看,古人对地理环境的研究,全部落实到与人为本的方向上,完全没有脱离百姓日用之道。在这方面最有代表性的实践者是春秋时期的管子。
我们知道孔子是中国文化当中的集大成者,他最佩服谁呢?最有代表性人物有两类,一个是当时南方圣人季札,还有一个就是齐相管子。在孔子的这一生当中,他一直都强调“践仁以天”,实践仁义来了解天道,而且在他的著作当中,他是唯一的用两个“仁”来形容管子的。文献里面记载叫:如其仁,如其仁!来赞叹管子太仁义了。而后世的曹操、王安石、梁启超等人也都十分佩服管子!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管子评价特别高!说他在齐国执政41年,三年就让齐国大治,成为了春秋五霸的第一霸。而管子对天人关系的了解和掌握,远远超出现我们现代人的想象。管子以人为本,依法治国的思想,早已经成为了中国现阶段执政的核心理念。
我们很多人都在讲以人为本。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四个字就是出自于管子,
管子做宰相期间,他就懂得“因地制宜,以人为本”,他在具体的执政时,他根据人性结合每个不同地方的民风地势来进行主政。比如隰朋这个人很聪明,并且做事也很敏捷,他的性格跟东方的木性相呼应,所以管子就让他去负责东方各个国家的事务。而另外一个大臣叫宾朋,人也很精明,性格跟跟西方的金性相呼应,管子就让他负责西方各个国家的事务。而卫国这个国家教化少,人们贪小而好利。齐国的公子开这个人做事很敏捷,喜欢创新,但不能持久,性格跟卫国的民风很像,于是管子就让他去负责卫国的事务。鲁国的教化好,好义而有礼,齐国臣子季友为人精细,博文知礼,并喜欢施行小的信用。于是,管子就命他去负责鲁国的事务。当时的楚国,民风巧文饰而好利,不行大道,而好小义,而齐臣蒙孙这个人教法广博并且辞令美巧,喜欢花言巧语,不好施行大道,却擅长小恩小惠,与楚国的民风特别相像,于是,管子就命他负责楚国的事务。
把这些人全部派出去之后,不到五年,各个诸侯国全部亲服!你说厉害吧,厉害。
那有人会问,管子用人的依据是什么呢?很简单!就是按照“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因地制宜,以人为本,顺势而为,各就各位的智慧来践行的。
好,我们今天的人可以评判一个人的人性的优劣,但是很少有人去研究某一地方的地理的势能是什么,那如果能够将人性跟地理的本性相结合的话,那么我想,天下得到更好的治理,就很容易了。好,以上案例它给了我们很多启迪,比如,人与人之间,有很多种关系,有伴侣关系,有情侣关系,还有一种是法侣关系,如果你真的有道,万物都是我们的法侣!无论是天象还是地象还是人象,如果我们能把管子这样的功夫落实在自己的生命当中,那你就一定是高人。
好,我们今天就先讲到这里,我们给大家分享了古人对土地与人关系的重视、经验、结论以及是如何践行“以地识人,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的智慧的。
下一讲,我来跟大家分享中国文化当中的“水文”智慧,这对我们深入了解和学习中国文化会有很大的启示,我们将继续厘清脉络,正本清源,谢谢大家的收听。
米大师解说很好,就是AI 文稿精准度高一点就好了
没文稿啊
精神决定物质,不是物质决定精神。人心好,長得就好。
前生修布施,這一生就有好待遇。
讲恩真好
能选地方的前提是有钱呀